張蝶 (長江大學地球環境與水資源學院,湖北 武漢430100)
李志浩 (中石化河南工程有限公司鉆井工程公司,河南 南陽473132)
新開-董家崗斜坡帶位于遼河盆地東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為繼承性發育的東傾斜坡,其西以超覆線為界與中央凸起相鄰,東以二界溝斷層為界與中央深陷帶相接,受古斜坡控制,地層依次向上超覆,形成地層超覆構造帶,是巖性油氣藏形成的有利場所。該斜坡帶主干斷裂有二界溝斷層、新開斷層及其伴生斷層,呈北東向展布,其中新開斷層把該構造帶切割為上下2個臺階,下臺階依附于新開斷層下降盤形成一個大型的鼻狀構造,并被次一級斷層切割分隔成一系列的斷鼻、斷塊,對油氣藏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1]。下面,筆者對新開-董家崗斜坡帶沙河街組一段(沙一段)儲層特征進行研究,以便為該地區的油氣藏勘探開發提供參考。
綜合分析新開地區地質特征與開13井、開20井等的巖心資料,表明該研究區沙一段時期為扇三角洲前緣亞相沉積,沉積體系沿開13井~開17井的方向由北東向南西延伸。沙一段早期(Ⅱ油組沉積時期)與晚期(Ⅰ油組沉積時期)均發育一套薄層-中厚層狀細砂巖及少量含礫砂巖和砂礫巖。沙一段早期(Ⅱ油組沉積時期)發育了2套較厚的玄武巖,而玄武巖對該區地層超覆油氣藏、砂體上傾尖滅油氣藏與側向遮擋油氣藏的形成及持續隆起的古地貌均有較強的控制作用[2]。
該研究區沙一段儲層巖性為砂礫巖、中粗砂巖、細砂巖和粉砂巖,以中粗砂巖和細砂巖為主。巖石類型以巖屑質長石砂巖為主,碎屑成份長石含量最高(35.8%),其次為石英(32.2%),再次為巖屑(16.1%)。碎屑粒徑一般為0.02~2.5mm,磨圓中等偏差,呈次圓~次棱角。巖石分選中等,顆粒間以點接觸為主,膠結物成份為泥質,膠結類型以孔隙式為主??紫抖戎饕植荚?5%~25%,平均22.3%,滲透率值主要分布50~2000mD,平均為753mD,表現出中孔、中-高滲特征。
沙一段沉積時期,該研究區砂體較為發育,多期砂體迭加,分布面積廣,Ⅰ、Ⅱ油組在開13井~開17井區厚度最大,向斜坡帶尖滅,向凹陷中心逐漸減薄(見圖1)。Ⅰ油組砂體厚度最大為92.4m,最小為11.9m,平均厚度50.0m;Ⅱ油組砂體厚度最大為89.0m,最小為25.6m,平均厚度38.0m,儲層展布主要受沉積微相控制,儲層厚度大于40m的鉆井均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圖1 新開-董家崗斜坡帶沙一段砂體厚度分布圖
該研究區含油目的層段為沙一段,油藏埋深在1900~2000m,含油井段200~300m??v向上油層單層厚度薄,層數多,疊加厚度大。Ⅰ油組油層厚度一般為5.0~15.0m,平均11.8m;Ⅱ油組油層厚度一般為2.0~14.0m,平均9.5m。平面上油層疊合連片分布,其整體受砂體展布控制。該研究區單個油砂體控藏的特征明顯,油層在上傾方向受砂體尖滅線控制,下傾方向受油水界面控制(見圖2)。

圖2 新開-董家崗斜坡帶沙一段油藏平面分布圖
在區域單斜構造背景下,油藏受構造和巖性雙重控制以及古地貌的影響,油藏類型為構造油氣藏和地層-巖性油氣藏,以地層-巖性油氣藏為主,其可進一步劃分為砂巖上傾尖滅型和地層超覆型2種主要類型油氣藏[3]。
1)構造油氣藏 受火山巖隆起古地貌和構造形態的控制,該研究區發育的構造油氣藏類型主要為斷鼻型和斷層遮擋型。油氣富集在斷層控制的鼻狀背斜高部位,表現出高部位為油、低部位為水的特征,油水分異明顯(見圖3)。
2)地層-巖性油氣藏 該研究區油氣藏類型以地層-巖性油氣藏為主,主要分為地層超覆型和砂體上傾尖滅型。該研究區玄武巖廣泛分布,玄武巖可作為良好的蓋層,受區域單斜構造和古地貌的控制,廣泛發育地層超覆型油氣藏,主要超覆于玄武巖之上,玄武巖側向遮擋,油氣聚集而成藏(見圖4)。砂體上傾尖滅型油氣藏是典型巖性油氣藏類型,一個砂體即為一個油藏,油藏分布與砂體分布緊密相關,分布范圍受砂體尖滅線和油水界面的控制(見圖5)。該研究區發育的上傾尖滅型油藏雖然厚度較?。?.6~8.0m),但產量較高,單井累產量可達2萬余噸。因此,地層-巖性油氣藏是下一步應重點開發的目標。

圖3 36-13井~33-16井地震剖面和油藏剖面圖

圖4 40-11井~40-13井地震剖面和油藏剖面圖
新開-董家崗斜坡帶為一受復式斷階控制的油氣聚集帶,該研究區處于中央深凹陷帶油氣運移主要指向上,油氣源條件較好,在繼承性發育的東傾大斜坡背景上發育了新開-董家崗等大型鼻狀構造,鼻狀構造與沖擊扇、扇三角洲等扇體疊置關系良好。同時,該研究區地層由東向西逐步超覆,斷超關系明顯,導致邊緣相發育、“同期不同相”的現象明顯??傊?,該研究區火山巖(泥巖)蓋層發育,繼承性發育的東傾大型斜坡、持續發育的大型鼻狀構造、多期疊加發育的大型鼻狀構造、多期疊加發育的河道或扇體、油源溝通大斷層、多期次不整合、地層斷超等地質因素,為巖性油氣藏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是今后需要重點開發的區塊。
1)新開-董家崗斜坡帶儲層沙一段為扇三角洲前緣亞相沉積,主要發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道間微相,儲層厚度大于40m的砂體均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2)新開-董家崗斜坡帶儲層巖性以中粗砂巖和細砂巖為主,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5%~25%,滲透率主要分布50~2000mD,表現為中孔、中-高滲特征。
3)新開-董家崗斜坡帶沙一段油藏平面分布整體受砂體展布控制,油層在上傾方向受砂體尖滅線控制,主要發育的地層-巖性油氣藏是下一步應重點開發的目標。

圖5 41-10井~開17井地震剖面和油藏剖面圖
[1] 孫卉 .新開-董家崗斜坡帶沖積扇體成藏特征 [J].特種油氣藏,2005,12(5):35-38.
[2] 遼河油田石油地質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石油地質志(卷三)[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3.
[3] 馬玉龍,牛仲仁 .遼河石油勘探與開發 [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