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屹嶺 (中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一采油廠地質大隊,黑龍江 大慶163000)
A油田采油層位為辮狀河道和河道間沉積砂巖地層。油層埋藏較淺,儲層物性較好,屬高孔、高滲儲層。油藏邊水能量充足,油層的分布與構造形態基本一致,油水界面統一,屬于構造簡單、油層單一、儲層物性及原油性質均較好、地飽壓差較大的欠飽和層狀邊水油藏。下面,筆者對A油田天然水驅油藏開發狀況進行分析,以便為后期開發提供參考。
邊水油藏能量補充特點為隨著采出量的增加,開采初期地層壓力下降,當油藏和邊水形成一定的供采壓差后,地層壓力趨于穩定狀態[1-2]。根據天然水驅油藏實測靜壓與累計產油量數據,繪制油層壓降與累計采油量關系曲線(見圖1),經回歸得出統計公式,經計算每采出1%地質儲量,壓力下降值為0.09MPa。
為了進一步定量描述A油田油藏天然能量的大小,通過計算實際彈性產率與理論彈性產率來進行分析。理論彈性產率可用以下公式計算[3]:

圖1 A油田油層壓降與累計產油量關系曲線圖

式中,ηb為彈性產率,t/MPa;Boi、Bo分別為原始體積系數及飽和壓力時的體積系數;Ct為綜合壓縮系數,MPa-1;N為地質儲量,t。
實際彈性產率即當地層壓力降到飽和壓力時的累計采油量,可根據壓降與累計采油量統計公式求出。

圖2 壓力下降值與彈性產率比關系分類圖
根據國內84個油藏的資料分析歸納,得到壓力下降值與彈性產率比關系分類圖如圖2所示。計算結果表明,A油田實際彈性產率與理論彈性產率比值為95,而每采出1%地質儲量,壓力下降值為0.08MPa,數據點剛好落在圖2的“1”區內,說明該油田屬于天然能量充足的油藏[4]。

圖3 含水與采出程度關系曲線圖

圖4 年含水上升率變化曲線圖
從含水與采出程度關系曲線(見圖3)和含水上升率曲線(見圖4)可以看出,該油田剛投入開發時綜合含水較低且上升緩慢,隨著采液強度增加,邊水推進速度加快,綜合含水上升速度加快,產量開始下降;開發后期由于采液強度繼續增大,邊水推進進一步加快,綜合含水急劇升高,因而開發效果逐年變差。
A油田采油速度從2006年采油高峰期的5.1%逐漸下降到目前的1.3%。年產油量從高峰期的40.7×104t,下降到目前的14×104t左右,年遞減率最高達18.9%,7年來平均年遞減率14%以上。分析認為,A油田地下原油黏度小,油水流度比小,決定了隨著油層見水后含水上升速度會迅速加快,最終導致產量遞減加劇[5]。
采收率是油田在開發過程中所采取的各項開發調整措施的綜合體現,因而是評價油田開發效果的重要指標。目前可采儲量和采收率的確定主要應用實際生產數據通過選取合適的水驅曲線和遞減曲線得到[6]。計算結果表明,A油田可采儲量為418.11×104t,采收率為40.5%。
1)通過對地層能量保持狀況及彈性產率的分析,認為A油田屬于天然能量充足的水驅油藏。
2)隨著綜合含水率的上升,邊水推進速度加快,導致A油田產量遞減加快。
3)A油田已進入高含水開發階段,油田采收率下降,因而開發效果變差。
[1] 張銳,俞啟泰 .天然水驅砂巖油藏開發效果分析 [J].石油勘探與開發,1991,18(3):46-54.
[2] 周春香,李相方,李樂忠,等 .西58-8斷塊邊水油藏天然能量評價及開發方式 [J].吐哈油氣,2010,15(1):64-66.
[3] 方凌云 .砂巖油層注水開發動態分析 [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
[4] 蔣明,宋富霞,吳行才,等 .含水率與時間關系數學模型的建立及應用 [J].石油勘探與開發,1999,26(1):65-67.
[5] 趙向宏 .提高天然水驅油藏開發效果的途徑 [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1998,17(3):22-23.
[6] 趙春森,劉慶娟,李佩敬,等 .水驅特征曲線對油田不同階段開發效果的評價研究 [J].特種油氣藏,2009,16(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