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凱
一條手臂粗的蟒蛇盤著身體,嘴里不時“嘶嘶”地吐著信子,讓人心驚肉跳;在它上面,幾只蜥蜴靜靜地趴在石頭上,仿佛在等待著它們的獵物;在它下面,一只豹龜正努力地爬上一塊石頭……目之所及,滿眼都是各種活生生的小動物。不過,千萬別以為這是在動物園或熱帶雨林,這里可是壽山石雕刻大師潘驚石家的客廳!
石雕大師的動物情緣
很多第一次到潘驚石家的客人都會大吃一驚,膽小的甚至不敢進去。“來,看看我的小朋友們。”潘驚石一邊笑著說,一邊從玻璃格子里抓出一大一小兩條玉米蛇,在他的擺弄下,大的那條乖巧地纏在他的手臂上,小的那條則溫順地盤在他的掌心里。“看,多漂亮!”潘驚石絲毫不掩飾他對小動物的疼愛。
看到眼前這兩條活生生的玉米蛇,不禁讓人想起潘驚石動物雕刻的成名作——《王蛇風范》,那是用山秀園石雕刻成的一條昂首挺立、高達0.4米的眼鏡王蛇。為了雕刻出眼鏡王蛇的“王者之氣”,起初潘驚石真準備在家里飼養眼鏡王蛇,不過,由于眼鏡王蛇屬于國家保護動物,不準私人飼養,潘驚石只好在家里養了一條眼鏡蛇和兩條五步蛇來代替。數年的觀察,潘驚石捕捉到了最能體現眼鏡王蛇威風凜凜、傲視群雄的姿態,只用了15天就創作出這件形神兼備的作品,并且在當年新加坡舉辦的以蛇為主題的壽山石雕展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展會結束后,潘驚石準備把它搬回賓館,當他走進電梯,里面的賓客全被嚇得驚叫起來——他們都以為那是一條活的眼鏡王蛇。
潘驚石說自己很幸運,因為在家飼養小動物的做法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小動物都適合在家里養,有時還會驚擾鄰里。幾年前的春天,潘驚石為了雕刻青蛙,在自家院子里砌起養蛙池。然而,那些養在里面的青蛙仿佛是在抗議被“囚禁”,一到晚上就“呱呱”地叫個不停,引起鄰居不滿。無奈之下,潘驚石只好將它們全部“釋放”,然后帶著帳篷和相機多次進入閩東的深山老林和田間地頭收集各種蛙類的資料。最后,他以蛙為創作對象雕刻的《蛙聲十里出山泉》 、《雨林箭蛙》等作品獲得一片叫好聲。
有趣的是,潘驚石原名叫潘林平,因為從事壽山石雕刻行業,就把“石不驚人誓不休”作為座右銘,為了自勉,他干脆把名字也改成了潘驚石。
重振古獸雕刻
除了眼前活生生的小動物,潘驚石還把創作目光集中在古獸身上。2013年10月,潘驚石在上海卜石藝術館舉辦了“《鳳山雅集》——潘驚石師生石雕藝術展”,一系列以《山海經》中的古獸為原型創作的印鈕作品脫穎而出,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笆畮啄昵?,我就開始一邊在家里養小動物一邊研究《山海經》里的古獸,從中我找到了很多以前在壽山石雕刻中從未出現過的創作題材。”猼訑就是其中之一,在本次展覽中獲得了極高的人氣?!蔼t訑是一種神異獸,樣子像羊,有九條尾和四只耳朵,眼晴長在背上。相傳人取它的皮披在身上,就無所畏懼?!闭勂鹱约旱膭撟鲗ο?,潘驚石如數家珍。
為了雕刻好猼訑印鈕,潘驚石足足花了八年時間。這八年中,他先后雕刻過三個猼訑,不過前兩個他都不是很滿意,直到去年再雕的時候,才終于有了靈感,一氣呵成,石破天驚。
古獸雕刻有其獨特的技藝,比如“拉絲”,它是壽山石雕刻中一種輔助技藝,常用來雕刻動物纖細的毛發。不過,如今沿襲該項技藝的人很少,潘驚石決定重新開始研究它,并試圖以這種輔助技法為主來創作壽山石雕作品。
“我喜歡釣魚,經常出海磯釣,一釣就是一整天?!迸梭@石說,傳承“拉絲”技藝就是他在海釣過程中萌發的。在一次獨釣時,潘驚石看到海面上涌起一波波的水紋,驀地聯想到古獸雕刻中的“拉絲”技藝,以及“巨浪中翻騰的蛟龍”這一創作主題,并決定用一對壽山石中國印為載體呈現出來。作品取名為《天風海滔》,以“拉絲”為主要創作手法,大膽將印鈕的整個側面用來雕刻驚濤駭浪中兩條蛟龍翻滾騰挪的情景,集細膩的刀法和磅礴大氣的構圖于一體。更讓人稱奇的是,整個畫面中用來表現滔天海浪的“拉絲”線條首尾相連,絲絲不斷。在當年由西泠印社舉辦的中國印藝術評比中,《天風海滔》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在壽山石雕界,潘驚石就是這樣一位“另類”的藝術家,幾乎他的每一件石雕作品問世,都會給人們帶來或多或少的“驚嘆”。閑時,潘驚石喜歡喝老樅茶,在洗茶之際,他習慣頻頻地把滾燙的茶水潑在茶盤里的壽山石雕茶寵上,“茶水可以養壺,也可以養石,這些石頭可喝了我不少好茶呢???,都包漿了,多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