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事并非都正確
我有個朋友是做投資的,他老板是個德國人。
前些日子,這位老板回德國了,而朋友接到一個頗具風險的投資項目。雖然沒有把握,但他憑直覺果斷出手,為公司狠賺了一筆。老板知道后卻大發雷霆,指責他冒險投資,朋友因此悶悶不樂。
于是,我給朋友講了一個關于曹操的故事。
三國時期,曹操想北上征服塞外的烏桓。當時,許多謀士紛紛勸阻,但曹操還是大膽出擊,將烏桓打敗,統一了北方。
曹操帶兵凱旋后,開始命人調查當初反對他北伐的人,嚇得那些勸阻的謀士魂飛魄散。
但出人意料的是,曹操不但沒有怪罪他們,反而給了他們豐厚的獎賞。
曹操解釋說:“我們北上攻打烏桓,的確是十分危險的,雖然天意助我,讓我們僥幸贏了,但絕對不是正確的做法。”
我的故事還沒有說完,朋友心中已經釋然,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是正確的,唯有在正確決策下取得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摘編自《東方煙草報》 鑫鑫/文)
記得,就是最好的證明
一位攝影師好友說,他在為一些新婚夫妻拍攝婚紗照時發現一個有趣現象。“每個人都想要拍大海、教堂,以及號稱世界上最美的日落。我對他們說,下面有很漂亮的巷子和小花,卻很少有人去拍。”
“為什么?”
“不抓緊時間把自己拍進日落里,怎么證明自己來過希臘?”
在沙巴潛水時,一位潛水教練難過地說,昨天他發現一片正在死去的珊瑚礁。我問他珊瑚為什么會死去,他說因為珊瑚很脆弱,只要采下一小塊,一大片珊瑚就會都為之死去。
每個人都覺得,只有撫摸或獲得那些珊瑚,才會有“我來過,我看到過”的滿足感。
讀過關于一對夫妻的報道,妻子因一場事故成為植物人,丈夫不離不棄照料她20年。
記者問那位丈夫:“是什么力量支撐你做這件無人知道的事情?”
丈夫很驚訝,“怎么會沒人知道?我知道啊”。他指指自己的心口。
一句“我知道”令人動容。
照片會風化,字跡會模糊,磚瓦會腐蝕。期盼他人留念,倒不如在經歷風景時,用更多的心思去珍惜銘記。
記得,就是最好的證明。
(摘編自《知識窗》 呂輝/文)
善良不說話
“春運”期間,在由杭州開往成都的列車上,旅客嚴重超員。
一位老大爺正跟鄰座分享他的幸運。原來,他買的是無座票,上車后事先占了個好座,沒想到直到開車也沒人上來。
緊靠老大爺座椅的通道中擠著好幾個人,其中有一個瘦弱的姑娘,被擠得東倒西歪。
看到這情景,老大爺說:“閨女,你應該早點兒上車來找個座,到哪兒下呀?”
“我沒事的,到荊門。”
“那得明天下午才到呢。”老大爺搖了搖頭。
過了一會兒,老大爺又說:“閨女,等我下了之后你就過來坐這里。”
“嗯,好的,謝謝您啦。”姑娘甜甜地應了一聲。過了一會兒,列車開始檢票。列車員看了看姑娘的票,奇怪地問:“你不是有座嗎?”
姑娘悄悄努努嘴:“70多歲的老人家了,一直站著會吃不消的。”
“你沒跟他說?”
“怎么能說,知道了他就坐不踏實了。”姑娘眨了眨眼。
列車員回頭瞅了瞅睡著的老大爺,把票給了姑娘,小聲說:“跟我去餐廳吧,我幫你找個座。”
跟前的幾個人都聽到了,給姑娘讓出一條道。姑娘彎下腰,從座位下拿出自己的拐杖……
(摘編自《經典閱讀》 王賽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