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光++任亞楠
摘 要:進行取用水合理分析是建設項目用水的一項非常重要內容,是取水用水的基礎和保證。以舒蘭吉輝礦業有限公司日處理2.5萬噸鉬礦石擴產擴能項目為例,就鉬礦石開采項目用水合理分析中所涉及的國家產業政策及地方規劃、用水指標、用水量、用水系統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確定了項目區合理的取用水量。
關鍵詞:舒蘭吉輝礦業鉬礦石 擴產擴能項目 用水合理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P5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b)-0123-01
建設項目取水合理性分析是根據國家和地方政策、水資源規劃、水資源管理、水資源配置方案等規定與要求,評價該建設項目的取水合理性[1]。本文以《舒蘭吉輝礦業有限公司日處理2.5萬噸鉬礦石擴產擴能項目》為例分析評價項目取用水合理性,現總結如下。
1 項目來源與概況
1.1 取水規模、取水水源與取水地點
本項目擴產擴能后,日用水量63630 m3,其中尾礦庫回用水43918 m3/d,取新水量為16640 m3/d,年取新水量550×104 m3(其中老礦區日取新水1665 m3,年用新水量為55.0×104 m3)。取水水源為細鱗河支流霍倫河,老選礦區取水口位于舒蘭市開原鎮前開原屯西南約200 m處,新選礦區取水口位于老選礦區取水口上游800 m處。
1.2 建設規模及實施意見
本次設計是在礦山已形成的采選規模2000 t/d基礎上,通過擴建新增采選規模23000 t/d能力,采選總規模達到25000 t/d(825萬 t/a)。新老選廠年產含鉬45.0%的精礦12457.5 t。
1.3 水平年
根據發展現狀和規劃目標,確定現狀水平年為2010年,規劃水平年為2020年。
2 取水合理性分析
2.1 取水符合鉬行業準入條件
國家對鉬行業準入進行了明確規定[2],“新建露天礦采選綜合生產能力不得低于日處理礦石量25000 t,現有露天礦采選綜合生產能力不得低于日處理礦石量15000 t;新建坑采選綜合生產能力不得低于日處理礦石量10000 t,本項目屬于擴產擴能項目,符合鉬行業的準入條件。
2.2 該項目建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
根據吉林省第二地質調查,該露天開采項目建成投產后,服務年限達32年,每年可向國家和地方繳稅近1億元,而且為當地解決近500人就業問題。給地方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是較大的,長期的。
3 用水合理性分析
3.1 供水系統
3.1.1 供水水源
本設計選礦廠所需生產用水分三部分:一是由新建一座2000 m3高位水池向選礦區供水;二是老選廠選礦處理后的循環水;三是尾礦庫回水。
3.1.2 供用水量
本期工程遵循節約用水、污水回收再利用的原則。磨浮用水量為63170 m3/d,其中尾礦回用水46990 m3/d,新水補給量為16180 m3/d;生活、除塵、機修、化驗及其他用水量為460 m3/d。總新水補水量為16640 m3/d。
3.1.3 耗水量
本項目耗水部分主要是尾礦排水后的水量損失,尾礦不可回用水量為16346 m3/d。
3.1.4 排水
(1)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來自生產車間、辦公樓、輔助車間的衛生間排水、生活污水排水量為70.0 m3/d,經室外管道收集后進入尾礦庫,不外排。(2)生產污水。生產排水源于機修用水、冷卻水排水、化驗室排水,不可預見等排水,總排水量為266 m3/d,通過礦區下水管網進入尾礦庫,不外排。
3.2 水平衡分析
通過對取用新水量、工藝用水量、耗水量、排水量等分析,總取用新水量16640 m3/d,總用水量63630 m3/d,耗水量16640 m3/d,外排水量為0。
3.3 用水指標分析
3.3.1 新水利用系數
本項目生產過程中取用新水量16640 m3/d,排水量為0,新水利用系數為100%,與擴建前一致。
3.3.2 單位產品取水量
本項目設計新老選廠年產含鉬45.0%的精礦12457.5 t,全年工作日數為330日,日取水量為16640 m3,年取水量為550萬 m3,由此可以計算出單位產品取水量為441 m3/t;低于吉林省行業標準《吉林省用水定額》(DB22/T389-2010)中鉬礦單位產品用水定額604 m3/t的指標要求。擴建前單位產品取水量551 m3/t。
3.3.3 工業用水重復率
該礦廠尾礦回用水量為43918 m3/d,過濾機和濃密機回水量為3072 m3/d,總的重復利用水量46990 m3/d,總的用水總量為63630 m3/d,庫為用水重復利用率為73.85%,符合《吉林省用水定額》(DB22/T389-2010)重復利用率>70%的要求。擴建前為65%。
3.4 節水潛力與節水措施分析
3.4.1 充分利用尾礦回水,減小了用水量
本期工程采取的節水措施主要有尾礦采用濕排工藝,選礦廠排出的尾礦漿送入尾礦庫堆存澄清。清水送入回水池供選礦廠使用。尾礦庫內滲濾液進壩下集水池,澄清后全部返回選礦廠使用,工業用水重復率達73.85%,高于《吉林省用水定額》DB22/T389-2010重復利用率>70%的標準。通過使用耗水量較小的用水工藝系統起達到了節約用水量的目的。
3.4.2 其它污水處理后再使用
選礦廠生活污水、機修、除塵、化驗、冷卻水經過相應的處理后,排入尾礦壩,經過沉淀、澄清、暴曬后,打送入回水池,循環利用,實現礦廠污水零排放。
3.4.3 建設項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本期工程建成后,每日平均用水量為63630 m3,其中尾礦回用水46990 m3。每日取用新水量為16640 m3,年平均用水量為550×104 m3。該項目各項用水指標均滿足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因此,本期工程的取用水量基本合理。
4 結語
本項目取水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鉬行業準入政策,符合區域水資源規劃與配置要求。綜上,該項目符合最新鉬行業準入政策和地方經濟發展規劃,為帶動舒蘭市相關產業發展,振興地方經濟,取水是合理的。
參考文獻
[1] 王琮璞.背壓機組熱電廠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取用水合理性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0(2):62.
[2] 孫娟.新疆北山礦業有限公司北山煤礦改擴建工程水資源論證研究[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3,19(6):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