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濤
摘 要:首先,本文將嘗試剖析當前中職學生在價值觀層面所面臨的困惑于問題;繼而,指出中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基本方略;最后,明確提出了如下幾條中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途徑:(1)發揮榜樣的示范激勵作用;(2)在中職學校校園文建設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以社會實踐教育為載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社會實踐教育為載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關鍵詞:中職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校園文化 社會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b)-0167-01
中職學生正處于核心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可塑性很強。然而,在社會思潮多元化的今天,中職學生正遭遇價值迷茫、信仰危機、精神失落與道德失范,而且學生的思想、心理與行為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因此,如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當代中職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取向,并構建適合中職學生特性的核心價值觀培育體系已經或正在成為中職院校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大命題。
1 當代中職學生價值觀層面存在的問題
當代中職學生由于實際年齡和心理年齡都偏小,因此在劇烈轉型的經濟社會背景下,很容易受到諸多思想暗流的沖擊,從而看不到主流的方向。故而,在現實中,由于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性與差異化,故而中職學生在理想信念層面存在下列幾個方面的問題。
1.1 思想意識差異化
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新的階段與新的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念與意識形態已經逐漸異化,呈現出非常多元化的趨勢。特別是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轉型升級使得服務業必會成為社會的支柱產業,對年輕人的意識認知也產生了極大的不可逆的影響。同時,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發展,使得西方的不良價值觀念與倫理規則悄然進入我國中職校園,深深的沖擊著中職青年學生心理健康與價值取向。在這樣的情勢下,我國當代中職學生的理想信念必然表現出多元與多變,并面臨更多的變數。
1.2 精神信仰上嚴重缺“鈣”
當前,我國中職學生在意識形態層面突出的表現為理想信念缺失,需要補鈣。理想信念是人們行事的精神支柱,是一種極大的精神力量,對于未完全定型的大學生來說,精神信仰必不可少。但是,有一部分的中職學生始終缺乏應有的價值信仰,精神生活缺乏,物質化的追求相當嚴重,且錯把貪圖享樂當作人生的唯一目標。當前消費已經進入物質化與標識化的時代,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相去甚遠,更不用說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貢獻了。
2 中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基本原則
2.1 徹底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因材施教是教育基本方略與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也就是說,如何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隨著環境和時代而變,并考慮到受教育的對象特性。現在的中職學生都是90后,在很多方面既不同于之前的中職學生,也完全有異于本科及高職學生。中職學生并未完全心理成熟,需要更多的人性化的關懷,而不能強迫或灌輸。因此,教育者必須將人文體貼與教學情境相結合,深入學生內心并引領學生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真與唯美,使其更加富有生命力。
2.2 加強中職學生的心理疏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共同訴求與基本取向,代表黨和國家的意志,也反映了人們的心聲。故而其理應成為中職學生的思想武器與中職學校的終極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旨在引導中職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靈與高尚的情操。但另一方面,當代經濟環境復雜多變,競爭激烈,年輕的中職學生面臨很多的困境與多元化的選擇。其心理上承受太多的壓力與沖擊,故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入手,教授給學生心理調適的技巧與策略,讓他們保持一種謹慎的判斷與客觀的分析,從而正確面對不確定性,真正成長為一個思想強大和信念堅定的人。
3 中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幾點策略
根據我國中職學生的個性化表現及心理情況,并考慮到各個中職學校的具體情況,筆者認為可以采取如下幾點策略來對中職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3.1 發揮榜樣的激勵示范作用
中職學校雖然比不上本科院校,更比不上世界名校,不會有這么多享譽海外的杰出人物,但俗話說“行行出狀元”,每一所學校都會培養出卓越的人才,而這些人才正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豐富素材。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及媒介陣地,深入挖掘他們的典型事跡,并加以大力宣傳,將其作為在校中職學生學習的典范與榜樣。具體方法可以是建立校友委員會,也可以利用互聯網,或直接邀請他們與在校中職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對話,和他們分享人生的經歷與奮斗的歷程,從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水到渠成的移交給當代中職學生。
3.2 構造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與校園規章制度一樣會激勵或約束學生們的思想與行為,應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文化,成為建設和諧校園的根本。而中職學生是中職學校的主體,也是校園文化的參與者與建設者,同時也是校園文化的塑造者與忠實的受眾。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潤物細無聲的,從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學生的抵抗情緒,因此必須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豐富的校園活動來展示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園文化。
3.3 以社會實踐教育為載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及鄧小平理論等先進的理論為基礎,結合當前我國豐富的經濟社會實踐所提煉出來的,注定具有實踐性與強大的生命力。說一萬句話不如做一件事,空洞的理論說教只會讓年輕的中職學生覺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離自己太遠,可想而不可及。故而,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如果脫離社會實踐,就打動不了學生,獲得不了共鳴,自然也就無法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追求,更不能深刻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必須注重參與與體驗,讓他們成為主動的踐行者。從而在感知社會、認知世界的過程中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善美,升華學生的心靈,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與認同感,最終達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植學生內心深處的目的。
4 結語
中職學生作為我國青年中的重要群體,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建設者與接班人,他們的價值觀念與理想信念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而且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方能確保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并始終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從而給他們補足“精神上的鈣”。
參考文獻
[1] 呂振宇.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
[2] 王澤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報,2007-4-3.
[3] 楊曉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的基本問題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