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筱章 彭玉琴 鄧凡
頑固性幻聽是臨床常見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劉勰的后遺癥,這種病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現今采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治療方法[1]。而重復經顱磁刺激是一種給人體腦部位產生刺激的新型技術,這種技術通過影響皮質興奮性而有效改善幻聽癥狀[2]。本文主要討論分析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對精神分裂癥頑固性幻聽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8例精神分裂癥頑固性幻聽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1例,女17例,平均(45.6±17.5)歲。納入本次研究研究的患者均符合美國精神病學會DSM-Ⅳ分類與診斷標準[3]。患者在治療之前已經服用抗精神類型的藥物治療了2個月以上,但是幻聽癥狀未見好轉。根據PANSS(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得到的評分≥4分。在治療期間讓患者仍舊服用原來藥物。所有患者排除心臟病、肝臟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各種嚴重疾病。在為患者治療前進行詳細的心電圖、腦電圖以及血常規檢查,無任何異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4例,對照組給予采用10次1 Hz偽刺激治療,觀察組采用10次1 Hz真刺激治療。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選用美國CADWELL公司生產的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儀,頻率為1 Hz,線圈為9 cm的滴狀,部位是雙背側前額,刺激強度為80%的運動閥值。觀察組:把線圈放置位置和顱骨平行,每天對患者治療20 min左右,刺激頻率:40次/min,不間斷治療10 d,一共刺激8 000次。對照組:線圈放置位置和顱骨垂直,患者在接受治療時頭部會產生一種被敲擊的感覺,和觀察組受到真刺激的感覺類似,隨后會因為磁場距離的增大、增強而衰減。可以忽略這種放置方法對大腦皮質層的影響。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給予全部患者在治療前和治療后1周進行PANSS與TESS(不良反應量表)評分[4],以及心電圖、腦電圖和血常規檢查,評分人員是經過專門培訓的醫生。以治療后幻聽評分減分大于等于2分判定有效,小于2分判定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比較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可知:觀察組的幻聽癥狀、精神病理癥狀以及總評分改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幻聽癥狀改善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治療前后與不同組別存在交互作用(F=20.467,P<0.05),表明觀察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時間 幻聽 陽性 陰性 精神病理癥狀 評分觀察組(n=14) 治療前 4.99±1.32 17.68±5.32 17.96±3.02 41.36±9.68 81.70±14.28治療后 3.03±1.57 11.39±5.16 13.68±3.71 28.46±7.62 60.15±14.17對照組(n=14) 治療前 5.01±1.21 17.85±5.36 17.55±4.36 40.75±10.67 79.87±20.36治療后 4.19±1.31 15.35±4.88 17.06±3.85 38.24±8.09 72.25±16.75 t值 2.123 2.086 2.365 3.292 2.064 P值 0.044 0.047 0.026 0.003 0.049
2.2 兩組常規檢查及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28例患者在治療后兩個星期,神經系統檢查、心電圖檢查以及血常規檢測均顯示正常。經過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可知:患者心律和血壓在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全部患者腦電圖檢查結果顯示正常,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最后根據TESS量表顯示,觀察組有1例患者,對照組有2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頭痛、麻木感等不良反應癥狀,持續了大約8 min左右,在隨訪2個月左右全部患者均顯示正常。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采用真刺激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總體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幻聽的頻率明顯減少,聲音變小,對患者的干擾程度降低,患者可以從以前痛苦的幻聽體驗中解脫出來,進行一些簡單的勞動[5-6]。而國外Vercammen等[7]也證明了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頑固性幻聽的有效性。Vercammen選擇的治療頻率也是1 Hz,但是他選取的治療部位是左顳頂葉。而這兩種治療方法選擇的部位均能很好地治療幻聽,這說明了幻聽很有可能不是由單個腦區的功能異常引起的,可能牽涉到多個腦區[8-9]。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其陰性癥狀與精神病理癥狀都有很大改善,其中陰性癥狀改善主要表現在患者的行為活動增多,愿意和人交流溝通;而精神病理癥狀改善主要表現在:患者的抑郁、焦慮狀態有所好轉。由于本文在選取病例研究時,所有患者的陰性癥狀評分都是19分以下,故需要進一步研究該種治療方法對陰性癥狀的治療效果。精神病理癥狀的改善和幻聽、陰性癥狀的改善沒有直接的相關性。這和國外相關醫學專家的研究結果相符[10]。但是采用rTMS治療,兩組患者的陽性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故可以推理rTMS治療患者的幻聽效果顯著,但是針對陽性癥狀沒有明顯效果。
幻聽是精神分裂癥患者比較常見的殘留癥狀,根據最新的報道顯示,全世界大約有50%~80%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患有幻聽,這種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現階段采用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因此需要重新尋找新的治療方法。低頻重復經顱刺激治療是一種在人腦的特殊部位進行刺激的新技術,其原理是變化的電流在線圈中出現磁場,磁場通過患者的頭皮、顱骨然后在大腦皮層的位置產生感應電流,這種電流通過改變神經細胞活動影響患者的精神活動。在不同頻率的經顱刺激作用下,產生的抑制作用不同。根據最近幾年來的影像學研究結果顯示,幻聽其實是一種特定的分散腦結構異常,關系到聽覺信息、言語額顳葉網絡腦區域的變化。幻聽的嚴重性還和額、頂以及顳腦區的體積縮小相關,得了幻聽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左側顳頂葉聽覺、海馬以及紋狀體范圍內的血流活動會明顯增強。
對幻聽的功能連接研究結果說明了,精神分裂癥患者出現了額顳葉之間的關系異常,其主要表現是左背側前額葉和上顳葉皮層之間的功能關聯系數降低,所以,精神分裂癥幻聽和額葉前面興奮程度的增加有很緊密的聯系。據此進一步推理通過影響皮質興奮性然后再改善幻聽的癥狀。根據王偉男等[11]人的研究證明,低頻的重復經顱刺激對于治療難治性幻聽效果顯著。本次研究選取的治療部位主要是根據幻聽的腦功能研究為基礎,在治療頻率選擇方面根據精神分裂癥頑固性幻聽的作用原理,把被測前額葉當作治療部位,使用1 Hz的治療頻率,有效抑制了額葉的不正常情況,改善了患者的幻聽癥狀[12-15]。根據高志勤等[16]人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頑固性幻聽患者的平均病程約為1~10年左右,而治療該部分患者的療效在某種程度上和患者的病程長短密切相關,患者病程越短,其治療效果越好,相反病程越長,其治療效果越差。
本次研究只是進行了初步研究,但是重復經顱磁刺激為治療精神分裂癥幻聽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能夠配合藥物治療,如果和影像學研究結合,會進一步了解幻聽的病理原理。所以,重復經顱磁刺激是一種比較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值得進一步研究。總之,1 Hz的雙背側前額葉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精神分裂癥頑固性幻聽效果顯著,且安全系數高,值得深入研究。
[1]權文香,喬宏,趙志宇,等.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頑固性幻聽[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8(3):204-209.
[2]任艷萍,周東豐,蔡焯基,等.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精神分裂癥頑固性幻聽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4(3):195-197.
[3]美國精神病學會.DSM-Ⅳ分類與診斷標準[M].楊森文庫-精神醫學分冊,2001:120-123.
[4]何燕玲.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3(13):267.
[5]何燕玲,張明園.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的中國常模和因子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8(2):65-69.
[6]Hoffman R E,Hawkins K A,Gueorguieva R,et al.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left temporoparietal cortex and medicationresistant auditory hallucinations[J].Arch Gen Psychiatry,2003,60(1):49.
[7]Vercammen A,Knegtering H,Liemburg E J,et al.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the temporo-parietal region in schizophrenia:effects of rTMS treatment of auditory hallucinations[J].J Psychia Res,2010,44(11):725-731.
[8]Fitzgerald P B,Benitez J,de Castella A,et al.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f sequential bilateral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J].Am J Psychiatry,2006,163(1):88-94.
[9]高志勤,余海鷹,崔雪蓮,等.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精神分裂癥慢性幻聽的療效及隨訪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09,22(4):257-258.
[10]Ford J M,Gray M,Whitfield S L.Acquiring and inhibiting prepotent responses in schizophrenia: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an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Arch Gen Psychiatry,2004,61(2):119.
[11]王偉男,叢曉山,孫紅杰,等.氟哌啶醇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增效作用[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9,19(2):123-124.
[12]Molina V,Sanz J,Sarramea F,et al.Lower prefrontal gray matter volume in schizophrenia in chronic but not in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 patients[J].Psychiatry Res,2004,131(1):45-56.
[13]徐婉姣,金怡,黃悅勤,等.腦電引導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隨機雙盲對照實驗[J].中國臨床康復,2012,10(46):22-24.
[14]Lawrie S M,Buechel C,Whalley H C,et al.Reduced frontotempor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schizophrenia associated with auditory hallucinations[J].Biol Psychiatry,2002,51(12):1008-1011.
[15]Aleman A,Sommer I E,Kahn R S.Efficacy of slow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sistant auditory hallucinations in schizophrenia:a meta-analysis[J].J Clin Psychiatry,2007,68(3):416-421.
[16]高志勤,余海鷹,孫劍,等.經顱磁刺激在精神分裂癥研究中的應用[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07,34(4):20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