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臨床發病率較高,多數患者伴有炎癥浸潤病灶,因此學者普遍認為前列腺炎(BP)與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緊密聯系[1]。但目前臨床上尚無前列腺炎對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發生及病情進展影響的明確研究結果[2]。現對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前列腺炎與良性前列腺增生之間的相關性和臨床診斷經驗,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160例前列腺增生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145例(90.63%)患者合并前列腺炎,作為BP-BPH組;僅15例(9.37%)患者為單純良性前列腺增生,作為BPH組。
1.2 方法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均相關臨床資料,包括生活質量評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前列腺體積(包括總體積和移行區體積)、總PSA(tPSA)、游離PSA(fPSA)、游離PSA與總PSA的比值(f/tPSA)[3],以及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相關值,如PSA密度(PSAD)(PSAD=PSA/前列腺總體積)[4],是否出現急性尿潴留(AUR)和是否接受良性前列腺增生有關的臨床手術。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用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在平均年齡及PSA相關值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P-BPH組平均病史、前列腺總體積及移行帶體積均明顯高于BPH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情況比較 BP-BPH組IPSS、QOL、AUR發生率及BHP相關手術率均明顯高于BPH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BP-BPH組Qmax明顯低于BPH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是兩種男性泌尿生殖道最為常見的良性疾病。關于該方面的研究,一直是醫學界關注的課題之一。對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的診斷,尚無明確的診斷依據。在對社區人群的調查問卷中發現,普通人群中約有16%有前列腺炎病史,而超過57%的前列腺炎患者并列有良性前列腺增生,而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有高于38%的患者有前列腺炎病史,然而兩者具體的關系還未研究透徹。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治療是基于原有的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基礎上結合針對性的前列腺炎治療藥物進行治療,效果較好。有研究表明,患有細菌性前列腺的BPH患者,在進行手術之前使用一段時間的抗生素會使得手術并發癥降低。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前列腺慢性炎癥和BPH具有相互誘導的關系。一些患者可能先有前列腺炎,推測是因為濃縮前列腺液的化學誘導使得以T淋巴細胞為主的炎癥細胞局部聚集,當活化的淋巴細胞釋放炎癥遞質和生長因子后,會刺激細胞增殖、降低細胞凋亡。BPH能夠造成前列腺導管機械性梗阻和擴張,使得導管壁破壞缺血,還能夠引起感染和無菌性炎癥,從而加劇腺體周圍的炎癥。可見兩者互為因果,相互促進,使得病情惡性循環,為治療增加難度。本組研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診斷為前列腺炎的患者有145例,占總病例的90.63%,與相關文獻報道[5]相符。對兩組患者發病年齡及病史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病史明顯長于單純前列腺增生患者,而兩組患者平均年齡無明顯差異。但Nickel等[6]的研究中指出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齡高于單純前列腺增生患者。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本組研究中統計樣本數量較少,影響了平均年齡的典型性。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總體積及移行帶體積均明顯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與Ozden等[7]的研究結果相似。由此可見前列腺炎在前列腺增生的病程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表1 兩組年齡、病史、前列腺體積及PSA相關值比較(±s)
*與BPH組比較,P<0.05
組別 平均年齡(歲)平均病史(月)總體積(cm3)移行帶體積(cm3)tPSA(ng/mL)fPSA(ng/mL) f/tPSA PSAD[ng/(mL·cm3)]BP-BPH組(n=145) 43.64±4.37 53.48±40.06*65.49±39.56*34.03±25.89* 6.47±5.88 1.28±1.45 0.22±0.14 0.12±0.09 BPH 組(n=15) 44.34±4.65 37.06±30.18 40.95±20.80 20.24±14.80 6.18±4.54 0.95±0.88 0.23±0.13 0.11±0.09

表2 兩組IPSS、QOL、Qmax、AUR發生情況及BHP相關手術比較
本組研究中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IPSS與QOL明顯高于單純前列腺增生患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Qmax值明顯小于單純前列腺增生患者,發生AUR的風險大大增加,因此患者接受相關手術治療的幾率也越大。這與曾青等[8]的研究結果相符。究其原因可能是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長期受到炎癥困擾,產生病理刺激造成膀胱尿道功能紊亂,同時也由于患者心理或精神壓抑引起非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而造成排尿功能紊亂。這都表明,前列腺炎在前列腺增生的病程發展中產生著重要影響[9]。
目前對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發病機制尚無明確的研究結果,但前列腺炎可能是重要的致病因子[10]。發生炎癥時前列腺液濃度較高,能夠誘導T淋巴細胞在局部聚集,活化的淋巴細胞能夠釋放炎癥遞質和生長因子(包括PDGF,TGF-β,IL-2、4、7等),在這種環境下凋亡抑制因子含量增加,引起前列腺細胞增殖[11]。同時前列腺增生也引起了前列腺導管機械性梗阻和擴張,分泌逐漸停止,導管壁發生破壞、缺血,而結節在分化、重組、成熟和梗死這一過程中也促進了感染或無菌性炎癥的發生,加劇了腺體周圍的炎性環境,最終多種因素形成惡性循環[12]。
總體來看,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除具備單純前列腺增生的一般臨床特性外,還具有病史較長、下尿路癥狀加重、體積增大、AUR發生率和相關手術風險增大等臨床特點。因此積極治療前列腺炎有助于改善患者前列腺增生的相關癥狀,延緩前列腺增生的病情進展,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也大大減小了相關手術治療的安全風險。
[1]李春林.前列腺增生與慢性前列腺炎臨床關系淺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2,9(3):30-31.
[2]劉建良.前列腺炎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4):122-123.
[3]王龍,王維佳,楊金瑞.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研究進展[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06,26(2):152-155.
[4]St Sauver J L,Jacobson D J,Mc Gree M E,et al.Long-itudinal association between prostatitis and development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J].Urology,2008,71(3):475-479.
[5]夏同禮.良性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炎的關系值得深入研究[J].中華男科學,2004,10(2):83-85.
[6]Nickel J C,Roehrborn C G,O'Leary M P,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state inflammation and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examination of baseline data from the REDUCE trial[J].Eur Urol,2008,54(6):1379-1384.
[7]Ozden C,Ozdal OL,Guzel O,et al.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levels and asymptomatic inflammatory prostatitis[J].Int Urol Nephrol,2007,39(3):859-863.
[8]曾青,何樂業,譚靖,等.良性前列腺增生并發前列腺炎的臨床分析[Z].第十五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第十五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2008:1294.
[9]陳實新,莊嚴陣,周中泉,等.以前列腺組織學類型指導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增生的臨床治療研究[Z].21世紀男科學-中華醫學會第五次全國男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中華醫學會第五次全國男科學學術會議,2004:154.
[10]高小超.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組織炎癥的臨床分析[D].新疆醫科大學,2011:1-2.
[11]Sciarra A,Mariotti G,Salciccia S,et al.Prostate growth and inflammation [J].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2008,108(3):254-260.
[12]龍智,何樂業,鐘狂飚,等.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的臨床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5(4):38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