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彪 秦建明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結構的變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正呈現上升趨勢,有研究顯示,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全球范圍內死亡人數最多的疾病[1]。該病死亡率較高,在急性期死亡率接近20%,是臨床危重癥之一,同時,由于心肌梗死后心肌舒張和收縮能力皆明顯減弱,且呈現不協調狀態,所以極易引起急性左心衰竭。有研究顯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近50%的患者會并發急性左心衰竭[2]。本文以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衰竭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就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1年1月-2013年1月間來本院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兩組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心肌梗死診斷標準:(1)心區疼痛或者胸悶持續超過30 min以上;(2)心電圖提示一個以上ST段抬高,以及心肌損傷;(3)心肌酶變化[3]。100例患者中,男66例,女34例;年齡65~78歲,平均年齡(68.3±4.73)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兩組患者在平均年齡、性別、血壓、心率、疾病嚴重程度以及基礎性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 平均年齡(歲) 性別(男/女,例) 血壓 mm Hg收縮壓 舒張壓觀察組(n=50) 67.2±4.63 34/16 127.5±11.24 82.1±7.64對照組(n=50) 68.7±4.87 32/18 128.1±12.05 83.2±7.89 t/字2值 1.91 0.18 0.20 0.55 P值 >0.05 >0.05 >0.05 >0.05
1.2 治療方法 參考相關研究制定治療方案[4-5]。首先針對患者的癥狀進行擴血管、利尿治療,將患者病情控制到穩定范圍,之后對兩組患者分別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對照組采用硝酸甘油治療,50 μg/min,結合患者血壓狀況和心臟功能,可酌情增減用量,但需要保證血壓穩定在正常范圍;觀察組加用rhBNP,0.01 μg/(kg·min),但需要注意根據患者血壓和心臟功能情況調整用藥劑量,保證患者血壓穩定在正常范圍。除此之外,兩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抗血小板集聚、抗凝、降血脂治療。兩組患者均接受連續14 d的治療,醫護人員密切關注患者病情,預備好急救措施。
1.3 評價指標 參考文獻[6-7]制定評價指標。(1)癥狀體征改善情況:治療前與治療7 d兩組患者心率、呼吸困難、尿量情況比較。(2)疾病相關指標:LVEF、LVDd、hs-CRP、NT-proBNP。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經Epidata輸入計算機,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率和比例的比較采用 字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癥狀體征改善情況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心率、呼吸困難、尿量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觀察組患者心率較低,呼吸困難人數較少,尿量恢復且多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疾病相關指標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LVEF、hs-CRP、NT-proBNP和LVDd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觀察組LVEF高于對照組,hs-CRP和NT-proBNP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LVDd組間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癥狀體征改善情況的比較
表3 疾病相關指標的比較(±s)

表3 疾病相關指標的比較(±s)
組別 LVEF %LVDd mm hs-CRP mg/L NT-proBNP 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50) 33.4±5.56 50.0±9.45 52.0±7.45 51.1±6.91 3.90±0.31 3.20±0.20 4632.5±722.35 3237.5±632.35對照組(n=50) 34.5±5.37 40.3±8.30 53.3±7.30 51.7±6.54 4.00±0.30 3.55±0.27 4568.4±735.24 3730.5±672.54 t值 0.78 -4.34 0.68 0.45 1.27 5.70 -0.34 2.9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社會已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心血管疾病等在老年人中發病率較高的疾病患者數正快速增長,這不僅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影響,也嚴重地增加了醫療負擔。急性心肌梗死是多種心血管疾病末期嚴重合并癥之一,其病理過程是由于粥樣斑塊破裂,繼發出血和血管腔內血栓,使冠狀動脈閉塞,引起全身反應[8]。老年心肌梗死合并衰竭的患者病情來勢兇猛,需要及時正確處理。既往研究證明,rhBNP是一種內源性代償性心臟保護因子,且可以促進血管舒張,心肌梗死并衰竭時,患者內源性rhBNP明顯不足,此時采用外源性rhBNP治療患者,可通過rhBNP發揮舒張血管組織,起到改善患者每搏輸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使得患者心肌梗死并心衰癥狀明顯減輕[9-10]。相關研究發現,左心室合成rhBNP,其在血壓調節、心血管功能變化、體液平衡等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甚至在心血管的病例演變方面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本研究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在平均年齡、性別、血壓等基礎性生理功能指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觀察組和對照組在基礎生理指標方面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均明顯改善,治療7 d后,觀察組患者心率較低,呼吸困難人數較少,尿量恢復且多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表明觀察組患者癥狀明顯改善;疾病相關指標方面,觀察組hs-CRP和NT-proBNP較低,且治療后觀察組LVEF明顯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LVDd治療前后和組間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表明觀察組心臟功能的好轉,且hs-CRP低于治療前和治療后的對照組,說明觀察組患者炎性反應的減少,心力衰竭情況好轉。
綜上所述,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效果確切,患者癥狀和疾病相關指標均明顯改善。
[1]吳超.2010美國心臟協會(AHA)科學年會關于心力衰竭研究進展亮點[J].中國循環雜志,2011,26(1):29.
[2]曹偉靈,陳曦,宋芳,等.基因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心力衰竭研究進展[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4):160-161.
[3]周卓東,唐秀革,譚宏儒,等.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體會[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0,23(7):2121.
[4]劉年德,周鑫.重組人腦利鈉肽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療效[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1,32(3):239-240.
[5]蔡衛東,李曉魯,畢延萍,等.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療效和安全性[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48(10):92-94.
[6]張春梅.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58例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2012,21(5):355-357.
[7]陳克武,張攀登,張鑒,等.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35例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2,2(19):156-157.
[8]陳新,王智昊,王麗,等.重組人腦利鈉肽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2):2982-2984.
[9]宋昱,郭牧,張云強,等.基因重組人腦利鈉肽對心衰療效的初步分析[J].天津醫藥,2008,36(11):905-906.
[10]重組人腦利鈉肽多中心研究協作組.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心力衰竭安全性和療效的開放性隨機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4):30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