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武JU Wu;練迪克LIAN Di-ke
(①勝利油田東辛采油廠,東營 257061;②江蘇油田試采一廠,揚州 225200)
(①Dongxin Oil Factory of Shengli Oilfield,Dongying 257061,China;②Pilot Production No.1 Factory of Jiangsu Oilfield,Yangzhou 225200,China)
油氣勘探開發屬于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投資規模大。世界石油公司選定勘探開發區域進行投資決策的基礎工作是對東道國的投資環境進行全面分析和論證。
近年來,非洲國家大力引進外資,擴大對外貿易,不斷加強與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我國進入非洲石油市場較晚,深入研究非洲地區投資環境,將為充分利用非洲油氣資源奠定基礎。
①中非傳統友誼是投資非洲的基礎。中國與非洲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和投資促進了非洲國家的發展。近年來,隨著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的全面發展,中國對非洲投資迅猛增長,成為中非經貿合作的新亮點。②國家鼓勵石油企業在非洲進行石油勘探開發。非洲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以及優越的石油外運條件能夠為我國石油進口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進口渠道和優質的油源,對保障我國石油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我國鼓勵石油企業在非洲進行石油投資,這對中國石油企業在非洲進行油氣勘探開發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2.1 在非洲投資存在一定的政治風險 非洲地區的政治風險在所有風險因素中居于首位,中國在非洲投資的政治風險仍然較大。非洲地區的政局不穩是影響我國投資成敗的關鍵因素。目前非洲地區許多國家經濟落后,政局不穩定,內亂頻發,加上有些非洲國家政府腐敗嚴重,石油領域自主程度低,這些因素給中國在非投資都帶來了一定的政治風險。例如,2011年北非一些國家相繼發生國內騷亂,內亂導致利比亞140萬桶/日的原油出口在2011年3月至9月份完全中斷,中國來自利比亞的原油進口量大幅下降64.8%,利比亞原油出口中斷使我國原油進口成本增加。
2.2 我國企業難以融入非洲當地文化 社會文化對投資環境的影響較大,文化影響對投資成敗起著重要作用。非洲地區屬于多民族國家,民族關系比較復雜,地區差異較大。既保持了非洲大陸的歷史傳統文化,同時摻雜了外來文化的影響。由于非洲地區許多國家經濟落后,居民文化教育水平較低,對外來投資管理者的接受程度不高,對中國還存在一定的偏見和誤解,導致一些民眾排外情緒高漲,這些問題都大大增加了中非石油合作的難度。
2.3 非洲地區的技術環境較差 非洲地區的技術環境比較差,勘探開發的技術以及相關配套設施還難以滿足油氣勘探開發需求,因此我國石油公司進入產油國開展勘探開發工作還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我國海洋油氣資源勘探技術已經取得較快進展,但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荷蘭、挪威等海洋科技發達國家相比,僅有部分技術達到國際水平,整體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3.1 非洲豐富的油氣資源優勢為中國投資發展創造了前提條件 第一,非洲石油品種多,品質高。幾內亞灣石油品種多達40多種,大多屬于低硫的高品質石油,很容易提煉為汽車燃料。第二,西非地區地理位置優越。海上石油的開發外運比較容易,能夠避免戰爭等因素。第三,安哥拉、加蓬(1995年退出)不是OPEC成員國,石油生產不受配額限制。除尼日利亞以外,撒哈拉以南非洲產油國均不是OPEC成員,不太可能出現聯合起來一致對外的現象。
3.2 石油政策的導向性為中非油氣合作提供契機 中非雙方戰略接軌、政策支持、資源互補,中非合作不斷推進給非洲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中國給非洲發展提供了資金、技術和人才,非洲也給中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資源等,這表明中非的利益關系越來越緊密,雙方發展戰略一致。中國鼓勵國內企業在非洲進行投資,而且提供相應的金融支持。非洲國家也不斷調整石油政策,向中國等戰略互補國家傾斜,大力引進外資,以打破西方發達國家對其國民經濟命脈行業的壟斷地位。
3.3 非洲大力引進外資的產業政策為我國投資提供了機遇 非洲國家根據本國國情制定適合本國的合作戰略。如埃及的能源合作發展戰略主要內容有:①吸引外資,深化產油氣能力;②擴大石油天然氣出口;③振興石化等相關產業。利比亞的能源合作戰略包括:①強化國家利益,通過成立國家石油公司、奪回定價權等方式實行能源國有化政策;②積極開展與其他國家的能源合作并在石油工業對外合作政策上與第三世界產油國和歐佩克的政策保持同步;③大力發展石油化工業,大力開發和利用天然氣。
非洲的合作政策符合我國的國家利益,未來中國將繼續擴大同非洲在投資和融資領域的合作,為非洲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將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鏈向非洲轉移,延長“非洲制造”的增值鏈,為非洲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這符合非洲經濟長遠發展的需要。
4.1 中國與歐美等國家在非能源競爭日趨激烈 非洲國家巨大的石油價值,使中國與歐美國家都將能源戰略重點放在非洲,這樣無論從地緣戰略、能源供應,還是商業機遇、政治導向,各國利益都不可避免地發生沖突,非洲已成為國際大國的必爭之地。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進入非洲擴大石油投資,會遭到其他國家的阻撓。如何處理好競爭關系將是我國未來擴大在非投資的重點。
4.2 中國在非洲地區的合作進程遭受大國排斥 中國進入非洲的石油市場比較晚,在技術、管理、經營方面還不如西方發達國家,由于近年來中國在非洲的合作不斷取得較好發展,歐美等發達國家對開始對中國石油公司產生敵意,對中國進入非洲石油市場設置重重障礙,防止中國在非洲地區的發展威脅到他們的利益,其不斷鼓吹“中國威脅論”使我國在非洲的發展舉步維艱。
根據SWOT分析結果,我國在非洲的油氣投資既存在優勢,又存在著劣勢,如何充分利用優勢,彌補劣勢成為我國在非洲進行投資成敗的關鍵。我們應該在認真分析非洲地區投資環境的基礎上,做好各個方面的風險應對措施,將石油投資的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從而保障中國從非洲獲得低廉的油氣資源,為我國石油供給和石油安全提供保障。

表1 我國在非油氣投資環境分析的SWOT矩陣
5.1 利用優勢,擴大在非石油投資 非洲地區油氣資源豐富,油品較優,且開采成本低廉,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中非合作的良好基礎,鼓勵本國企業發展非洲地區石油投資。非洲石油儲量豐富,其油氣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10%,消費量卻只占產量的3%左右,其大部分石油用于出口。而且非洲地區的石油分布具有獨特的地緣政治優勢,能夠為我國開采的石油外運提供便利條件。
從我國進入非洲石油市場以來,我國從非洲的石油進口已占據我國石油進口總量的30%左右,擴大在非石油投資,不僅能保障我國石油的供給,而且能夠避免中東國家因壟斷或政治動亂導致石油供給中斷或石油進口油價飆升等不定因素。因此,國家應大力支持和鼓勵我國石油企業在非洲進行投資,擴大中國在非洲的影響,為我國石油進口的多元化和石油安全提供保障。
5.2 降低風險,完善海外石油投資保險政策 非洲地區存在著一些政治上的不穩定因素,中國石油企業在非洲的石油勘探開發投資風險加大,不僅要面對經濟和技術風險,還要面臨隨時發生動亂導致石油投資無法回收的政治風險。為解決這一難題,可以借鑒國際通行的做法,對海外直接投資設定投資保險性政策。具體做法是委托進出口銀行或者開發性銀行開展關于此類風險的金融性業務。首先,在某個政策性銀行,如國家開發銀行或中國進出口銀行,建立專門從事境外投資保險業務的機構,借鑒國際慣例制定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的保險辦法。其次,對于海外石油投資項目,其國內總公司應根據具體出資情況和投資所在國的風險情況向該機構申辦保險。
5.3 抵御威脅,為企業“走出去”營造更好的多邊和雙邊國際環境 非洲地區市場風云變幻,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進入非洲石油市場都設置了重重阻礙,例如近年來在非洲由西方大國鼓吹的“中國威脅論”,這些因素都影響了我國在非洲的石油投資進程。除歐美發達國家控制和壟斷非洲石油勘探開發外,近年來日本、韓國、印度、越南等國家也逐步加大對非援助和石油投資,非洲地區的油氣資源爭奪日趨激烈。為此,國家相關部門應積極為中國石油企業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包括積極建立多邊、雙邊及地區間的能源經濟合作;加強外交工作,促進和維護能源生產地區的政治穩定;積極援助海外能源生產國,以建立能源伙伴關系等等。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采取積極的措施,既要維護好與東道國的合作關系,同時又要處理好與歐美等西方大國的競爭關系,幫助我國石油企業在非洲石油開發領域取得進一步的發展。
5.4 減少劣勢,建立海外石油勘探開發基金和投資的激勵機制 非洲地區政治歷史環境復雜,石油投資屬于高風險活動,從事海外石油投資的國際大公司一般用自由資金進行海外石油的風險勘探投資。目前我國石油公司均不具備完全用自由資金進行大規模海外石油投資的能力,需要國家給予支持。
從世界范圍看,跨國石油勘探開發活動的主角是一些大型的國際石油公司。目前我國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三大石油企業集團在非洲地區的投資活動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出于石油進口多元化考慮,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些經濟性政策和措施,促進這三大國家石油公司從事非洲地區的投資經營活動。①在國外份額油返銷國內方面,鼓勵并優先安排中方份額油返銷國內,并視同國內石油企業生產的原油,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②在稅收方面,鼓勵使用自有資金參與非洲地區的石油勘探開發,允許沉沒成本的勘探投資列支免抵稅收,在對非洲地區的海外項目投資的實物可視同出口,予以減免稅待遇;③在融資方面,除適當放寬對三大國家石油公司境外融資、外匯擔保的限制外,還可以考慮國內的一些銀行和民營資本投資;④在外匯管理方面,可視非洲地區投資項目的需要,放寬用人民幣購匯的限制,同時應減免其利潤匯回保證。
[1]周曉波,吳家新,趙媛.中非石油合作的戰略意義與重點區域選擇[J].世界地理研究,2011(3):64-68.
[2]張娟,高新偉.中非石油合作環境分析與對策建議[J].工業技術經濟,2007(8):33-35.
[3]張志強,馮孝剛.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油氣投資環境評價——以非洲地區為例[J].中國市場,2010(1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