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佳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 河南新鄉 453000)
健美操在高校的開展三十年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高校健美操發展更為迅速,深受廣大女學生的喜愛。有益于健康的同時,在動感音樂的背景下陶冶性情有著積極的一面。
高校健美操教學研究是體育專業研究的重要內容。對此,本文進行了相應的簡單綜述。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主要是從教材、教師、教學等方面。《普通高校健美操選項課的現狀分析及改革建議》忽視教材建設;忽視理論課教學;技能學習方面內容單一,缺乏新穎;教學過程缺乏系統,教學手段傳統;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另外一點就是健美操課程中教師專業結構不合理現象存在。作者在最后提出了建議。主要是加強理論課程教學和教材體系建設。學校發揮主動性不斷提出課程新穎、科學。師資力量方面,對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對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要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角度進行完善。《高校健美操發展探討》首先對健美操在高校的發展歷史進行了回顧。其次對健美操在高校發展進行了分析。提出健美操的特點,高度藝術性、韻律性、對學生的情緒調節。第三部分是作者通過健美操與陽光體育運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闡述。第四部分對我國高校健美操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文章這種報告式的論述就科研價值而言,并不是主流。《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作者從健美操運動特點入手,總結了健美操運動的特點、教學現狀、教學對象三個方面。第二部分就健美操運動與學生創意意識培養進行了分析。主要從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學生創新意識培養;鼓勵學生對健美操音樂的理解和創新。對于健美操的創新主要是從心里教育和技能教育兩個方面。作者主要是從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健美操的創編能力以及教師對創新教法的完善
教學大綱和計劃是健美操教學的主要依據,是對教學內容、進度、深度進行相應規范的重要保障。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學特點的綱領性文件。通過對河南省部分高校教師的訪談得出,健美操教學計劃的制定和修改缺少相應的時間和進度要求,借以規范健美操課程的教學需求。部分高校在教學計劃的修改方面,數十年如一日長期使用,背景音樂更是陪伴部分教師子弟整個成長過程。這從側面說明了高校健美操教學計劃的修訂成為一句空話,或者是小修小補缺少實質性的教學改革。究其原因是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口號和文件僅僅是存在于紙面,相應的管理和監督體系的缺失是健美操課程教學改革的詬病。教學改革研究每年都會出現在河南省教育廳、各個學校教育課題研究中,但是真正從教學大綱和計劃角度進行相應體系完善的高校少之又少。
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是以學生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和形成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為目標。河南省高校健美操課程目標的設立同樣是建立在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目標的基礎之上。此外,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各個領域目標同樣是以學生健康第一為總目標,在此基礎上設立了領域目標。這與我國體育課程教學貫穿學生的整個階段是密不可分的。河南省健美操教學目標是以此為基礎,實現技能目標、認知目標、情感目標、社會目標以及身體健康目標五個方面。但是,五個方面的具體內容與健美操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可謂空洞無物,僅僅是存在于紙面的話語。健美操的整個教學過程是以技能教學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為基礎,而對于學生的健康需求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似乎并沒有完善教學規范進行約束。這就為健美操課程教學目標的設立設置了無形的理念和意識忽略。
高校非體育專業公共體育課程課時往往是每周一節,兩個學時為主。按照每個學期十六周的體育課程,除去因環境影響和學生自身因素無法上課,以及考試周,整個健美操課程教學大概在十二周左右。而健美操課程的開設至多兩個學年,假設學生修滿兩個學年的健美操課程,那么48周96個學時的體育課程如何培養學生的“健康第一”的運動參與思想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顯然是一句空話。訪談顯示學生對健美操課程的設置并不滿意,尤其是對每周一次的課程數量太少不滿意。
健美操教學內容的選擇相對廣泛,尤其是我國高校健美操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進步。但是由于健美操教師在部分高校中的現有量相對教師,基本課時都無法保證的情況下,健美操課程教學內容的開設捉襟見肘,實為高校健美操課程發展的阻礙。高校健美操課程開設的主要內容有大眾健美操、新大眾健美操、簡單拉丁操以及部分器械類健美操。而對于多數沒有體育專業的院校,其健美操課程開設更是相對簡陋。另一方面,高校教師由于年齡受限,對于健美操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針對教師年齡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是多數高校采取的必要措施。這就決定了高校在健美操課程教學內容設置方面主要是以新大眾健美操和老大眾健美操為主。而對于部分新近健美操教師,由于年齡上的優勢,對于競技健美操以及其它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相對較為寬泛。近年來,我國提出的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和終身體育意識理念的養成,對高校健美操課程的影響同樣產生了積極意義。部分高校對健美操課程進行了改革,以積極促進學生的參與為主,將以往的難度動作進行了合理的優化,配以動聽的旋律。這種教學改革是針對公共體育課程中的健美操課程改革,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身體鍛煉,而將技術動作進行相應簡化的合理調整。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高校健美操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高校普遍問題是健美操專項教師并不多見,多為其它專業進一步調整后,為滿足實際教學需要而進行的課程教學轉換。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高校培養健美操人才時間短,而高校開設健美操課程較為豐富,選修人數比例較大,形成了教師需求遠落后于學生課堂教學需要。而常見體育課程田徑、籃球等體育教師,尤其是女性體育教師在學校的引導下進行了專業調整,進而滿足對學生課堂教學需要。如是,在實際教學中學校積極鼓勵女性教師的專業轉化,另一方面進行外聘教師的課堂教學來滿足學校課程的安排。正是這兩種原因形成了健美操教師在課堂教學效果上并不令人滿意,多數高校對健美操教師進行短期培訓后直接上崗,形成了健美操課程發展過程中的瓶頸效應。
教材是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依據,同時也是教師上課的重要參考。教材的選擇對健美操教學有著積極意義。普通高校非健美操專業健美操教材的選擇多是相應的體育教材,其中包括球類、武術、健美操、攀巖、輪滑等等教學內容,但是少有學校會根據教材所設置內容進行教學。常見的教材種類有:高校選擇全國統編的教材、體育院系統編的教材、高校使用高師統編的教材、高校使用的是兄弟院校合編教材、高校自編教材,還有部分學校沒有教材。高校健美操教材的使用形同虛設,多為學生根據教師的教學內容進行自學,沒有相應的紙質資料可供參考。部分學校將視頻上傳到網絡,供學生下載參考,這一方法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但是部分學生對此方法并不認可。這就為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形成了障礙。學生所使用教材從中學之始就缺少對體育教材的重視,而這一認識延續到了高等教育階段。
非體育專業健美操教學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作,體現了長期性和持續性。主要是從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符合時代需要和與學生健康以及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相結合,積極探索符合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法,以學生學習興趣為導向進行路徑選擇。
[1]雍桂軍.高校健美操發展探討[J].體育文化導刊,2009(7):104-105.
[2]張華瑩,韓傳來.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湖北體育科技,2010,29(6):719-720.
[3]洪濤.高校健美操教學模式的改革[J].遼寧體育科技,2005,2012,12(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