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銘 楊榕
(1.云南農業大學 云南昆明 650224; 2.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昆明 650500)
新時期大學體育教學的功能定位及合理化模式探究
倪銘1楊榕2
(1.云南農業大學 云南昆明 650224; 2.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昆明 650500)
傳統功能直接與體育對大學生體質、心理等環節的作用為基礎,強調培養大學生的健康體魄為己任。對于衍生功能而言,成為了新時期大學體育教學功能定位的重點。通過對大學體育教學現狀的分析,教學功能可定位于增強體質、健全心理、提升社會認知能力、提高情緒控制能力等方面。在此基礎上的合理化模式構建則可以圍繞著:深入挖掘大學體育的教學功能、調整關于大學體育教學的目的、創新大學體育教學的內容項目、優化大學體育教學的評價體系等方面來展開。
大學體育教學 功能定位 合理化模式 新時期
面對新時期高校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如何有效的開發出體育教學功能也成為了同行十分關心的問題。那么如何來理解體育教學的功能呢。該文認為:大學體育教學功能應存在兩個層次,即傳統功能和衍生功能。具體而言,傳統功能直接與體育對大學生體質、心理等環節的作用為基礎,強調培養大學生的健康體魄為己任。對于衍生功能而言,則面臨著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態勢。為此,后者也就成為了新時期大學體育教學功能定位的重點。
對于大學體育教學的功能定位不能沉醉在主觀想象之中,而是需要植根于所在學校的教育大背景之下。隨著職業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環境下逐漸得到重視,也使得通過體育教學而形成的“健康的體魄——正確的社會認知——良好的工作狀態”成為了體育教學衍生功能的內在邏輯。從而,這也就構成了該文立論的出發點。
從現階段的教學體會和調研中,大學體育教學現狀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1 教學目的方面
教學目的決定著大學體育教學的理念和價值取向,從現階段所反饋的信息來看,諸多同行并沒有主動的去探尋體育教學的衍生功能,而仍拘泥于程式化的教學模式。之所以在教學目的方面存在著問題,可歸因于高校體育教學環境使然,以及在管理層、體育教研組中所形成的慣性認識。不難理解,在實踐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實踐的辯證關系下,傳統的教學模式便固化了當前值得反省的教學目的,這種路徑依賴將使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處于十分尷尬的局面。
1.2 教學手段方面
眾所周知,高校體育教學一般采取男生和女生分組教學形式,并在教學內容上更加注重項目驅動教學。這本身應是一件好事,上述教學形式將能適應大學生所處階段的體育訓練需要。然而在實踐中也暴露出這樣幾個問題:(1)程式化的教學模式和監管缺位,導致體育教學的傳統功能都無法得到實現,更何況衍生功能了;(2)現行的教學手段較為突出體育技能和團隊之間的對抗,從而難以與高校專業教學體系相融合。而這些,都構成了建構合理化模式時需要關注的問題。
1.3 教學結果方面
這里的教學結果可以界定為對體育教學效果的評價模式,對此也應成為合理化模式構建中需要重視的環節。目前以結業為目標的大學體育測評,一般以若干單個項目作為考核內容,這就致使大學生在學習中只重視那幾項內容。不難發現,這種評價模式實則強化了傳統教學模式,從而也就弱化了對大學體育教學功能的開發力度。
在上述分析基礎上,新時期大學體育教學的功能可定位于以下兩個方面。
2.1 傳統功能定位
(1)增強體質的功能定位。該文針對大學體育所展開的教學模式優化,實則也體現出了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模式。但無論教改模式如何創新,大學體育教學的傳統功能不能削弱,即增強大學生體質的功能。該項功能的價值在于,首先體現出了開設該課程的初衷,也適應了新時期對大學生健康狀況的內在要求。
(2)健全心理的功能定位。當前有關大學生心理疾病方面的案例和文獻大量涌現,包括去年發生的飲用水投毒案件,這些都表明了大學體育教學應在健全學生的心理上有所作為。實踐表明,體育運動所帶來的愉悅身心的效果,以及分散學生的關注度等方面的功能,將有助于使他們形成健康的人格。以上基于傳統視角下的功能定位,不能因當前的教改而給予弱化。反之,這些傳統功能將支撐起衍生功能的形成。
2.2 衍生功能定位
(1)提升社會認知能力的功能定位。之所以提出這一功能定位歸因于兩點考慮:①針對90后大學生的行為特點;②大學體育教學的作用使然。對于前者而言,90后大學生比較于80后、70后的師兄、師姐,更具有特立獨行的特質。辯證的來考察這一特質的優劣可以發現,部分大學生缺少社會角色轉換的能力,即習慣于把家庭生活的行為偏好植入到在校的集體生活之中。為此,應重視這一功能定位。
(2)提高情緒控制能力的功能定位。從目前所流行的EQ概念中可以知曉,情緒控制能力是反映一個人情商大小的重要參數。然而,一個人情緒的控制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便擁有的,它依賴于個體的社會實踐和在社會生活中的逐漸養成。不難發現,情緒控制能力也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職場生涯。為此,大學體育教學的內在特點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緒自我控制能力。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驅動下,新時期大學生體育教學的合理化模式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3.1 深入挖掘大學體育的教學功能
在開展大學體育教改工作時需要建立在問題導向基礎之上,從而通過現狀調研來發現問題,以及結合高校提升職業教育理念所展開的融合度分析,都是構建該項課程合理化教學模式的前提。因此,高校管理層、體育教研組、教務部門等機構,應形成協同機制來深入挖掘大學體育的教學功能。對于挖掘的重點來說,應聚焦在學生的職業教育需要、就業崗位需要等領域中來。
3.2 調整關于大學體育教學的目的
從現階段一線教師的教學意識來看,大部分同行仍拘泥于完成既定的教學項目,且不存在教學事故之中。對此,應增強教師在職業教育理念上的培訓,以及建立體育教研組與各專業院系的人員交流平臺。簡單來說,大學體育教學目的應從過去的單一體育技能訓練,轉變到兼容技能訓練、人格塑造、認知社會(明確自己在集體中的角色)等方面上來。
3.3 創新大學體育教學的內容項目
關于創新大學體育教學的內容項目,可以借鑒諸多同行的建議,即將社會體育活動納入到教學項目中來。具體而言,便是對當前比較流行的定向體育項目進行本土化開發,并結合學校的場地資源合理的進行項目內容減排。在此基礎上,注重將團隊精神、分工協作、忍耐力等元素植入到項目教學之中。另外,應弱化該項目的競技性。
3.4 優化大學體育教學的評價體系
一個好的評價體系將使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向正確的方向邁進,為此需要優化當前的評價體系,而優化的重點應放在考核形式和考核內容上。對此,不少高校仍在不斷探索中,從而這里只是強調:應將過去重視對學生個體的體育技能評價,轉變到兼容個體和團隊合作能力的評價上來。
以下針對教學評價問題進行拓展。具體而言,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4.1 對教師的管理
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創新課程教學模式,以及建立具有學習型特征的教學團隊等都應成為對教師管理的工作內容。然而,由于受到體育教學形式和場地的影響,難以向其它專業課程那樣建立跟蹤式的教學監管機制。并且,體育教學所涉及的專項訓練因其專業性,也使得教學管理部門和體育教學部門的人員難以識別其合理性程度。這些缺口,就導致了對教師的管理往往集中在教學態度上,而難以深入到教學藝術領域。
4.2 對學生的管理
作為大學公共體育教學而言,學生大都將能考試結業為課程學習的最終目標。關于這一點,似乎與學生在中學體育課學習中所養成的慣性思維有關。在此思想意識下并伴以單調課程內容設計,學生在程式化的課程學習中難免存在厭倦的情緒。實踐表明,在自由活動期間難以形成全員參與的形式。不難看出,學生的需要是體育教育管理目標定位的最終指向,從而如何創新課程內容設置和場地管理,便應納入到實踐模式之中。
該文通過對大學體育教學現狀的分析,教學功能可定位于增強體質、健全心理、提升社會認知能力、提高情緒控制能力等方面。在此基礎上的合理化模式構建則可以圍繞著:深入挖掘大學體育的教學功能、調整關于大學體育教學的目的、創新大學體育教學的內容項目、優化大學體育教學的評價體系等方面來展開。
[1]高德霞.適應素質教育的高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2).
[2]費發洲.高校公共體育選課教學現狀及分析——以曲阜師范大學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2).
[3]王龍.基于體育全球化視野我國大學體育改革分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6).
[4]姚建軍.大學體育教學在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1).
[5]徐旸.當前我國大學體育教學的現狀、問題及其對策析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1):73-74.
G8
A
2095-2813(2014)11(a)-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