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成禹
(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學院 四川成都 611745)
想要達到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現代教學方法。教育方法改革方興未艾,為了滿足高校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的要求,各個學科門類都在積極探索教學方法改革的途徑。體育科學與體育學科同樣需要及時更新體育教學理念,積極滿足體育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新要求。但是,當前在獨立院校中,體育教學方法存在著落后守舊、創新不足、改革虛化等問題。從現有的研究文獻來看,關于獨立院校體育教學方法研究的文獻很少,在改革內容、改革效果上更存在不少空白。學者研究認為,獨立院校的體育課程中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理念落后。因而,亟需從教學方法上進行一系列大膽的改革嘗試,要科學創新體育教學方法,積極滿足未來體育教學的新要求、新目標。
正是由于體育教學方法的重要性,我國各級院校都非常關注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問題。各個單位都在積極謀求適應新形勢、新階段的創新性、特色性的教學方法。本文以獨立院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中存在的問題為線索,積極詮釋符合新形勢的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理念,探尋未來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創新路徑。
為了了解過去我國獨立院校體育教學方法研究的基本情況,基于中國知網文獻數據庫,以“體育教學方法”為唯一主題詞,檢索發現共有1543篇相關文獻,以“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為關鍵主題詞,檢索發現共有343篇相關文獻,而以“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獨立院校”為關鍵主題詞,檢索發現符合主題要求的文獻數量為零篇。
這說明當前獨立院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現狀非常落后,這些零散的研究難以支持未來體育教學的新趨勢、新需求。梳理文獻發現相關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體育教學方法的基本概念、特性內涵、本質要求、基本原則、存在問題等幾個方面,但是對于方法創新的研究卻嚴重不足。因而,是應該將體育教學方法改革提上日程的時候了,以體育教學改革研究為突破點,創新體育教學方法,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優化學校體育教學環境,指導學校體育教學實踐活動,促使高校體育教學在質量上出現一個新的飛躍。
體育教學方法改革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有科學依據、成熟理念的系統工程。體育教學方法改革具有理性的理念作為指導。根據我國十二五教育規劃的綱要指示,體育教學方法改革必須堅持素質教育、人文教育的精神,在十二五教育規劃的指導下有序開展。在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理念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闡述。
孔子說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也是十二五教育規劃強調的,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進步,現在已經進入關注人本、個體的階段。因而在體育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必須關注個體特質,創造適合不同學生個性的教育方法,重視個性化教育方法的培育發展。對于個性的關注應該成為體育教學方法改革必須堅持的重要理念,這關系著當前及未來學生能否走出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個性特色的人生道路。
創新是事物發展得以延續的重要特征。體育教學方法改革也必須獨具創新性,體育教學方法改革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體育教學更關注學生學習活動的實踐性,而實踐是真知的重要來源。通過探索和掌握創新性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鍛煉中開拓眼界、豐富思維。
競爭是社會發展不變的定律,但是合作才是促進社會有序進步的重要精神。在體育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要將合作共贏作為重要的指引理念。基于公平競爭的合作學習是未來教育改革必然遵循的重要理念之一。合作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彼此的信任情感,還可以促進信息資源共享通道的構建,幫助學生分享知識、增進友誼,這也正是體育活動不懈追求的目標。
任何的教學方法改革都不應該是側面的、單一的改革。體育教學方法改革應該是具有系統性、全面性的改革,只有這樣,體育教學改革才能夠形成科學體系的方案,而不是拆東墻補西墻,導致改革行動的碎片化、零散化、低效化。系統全面的改革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全面的成長,消除盲區。例如,體育教學方法改革應該在運動規則、運動形式、運動器械、運動標準等方面都有所協同,而不是只顧其一。
目前,獨立院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并不是十分完善的,在許多方面改革存在誤區,導致教學方法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獨立院校體育文化課教學不能夠依據學生自身情況或學校設施情況開展體育知識教學,而是仍然堅持以教材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滿足于講解示范法、重復練習法等千篇一律的方式,忽視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院校雖然也開發引入了一些新的體育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自主合作學習法、分層教學法、發現式教學法、健康教學法等,但是運用不充分,存在課堂空講、缺乏實踐的現象。
在體育教學中,獨立院校老師受制于自身水平、知識素質等因素,導致在教學方法運用過程中,過分注重應用型的技能知識講授,陷入一種單向的、刻板程序的技能灌輸,忽略了與體育關系密切的相關學科知識講授,如體育人文學、體育科學原理、人體結構學、運動人體學、體育保健等方面的知識技能。這種傾向不利于幫助學生培養科學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也難以幫助學生全面提升體育知識技能水平,長期下去反而限制了學生的身心發展。
受傳統的蘇聯式教育教學方法影響,獨立院校的體育教學活動仍然強調教師主導地位,教師制定體育活動內容,規定體育訓練項目,缺乏與學生的信息溝通,忽略了學生的內心情緒活動,難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不與學生溝通、忽視學生訴求的后果就是:學生延誤體育課堂,不愿意參加鍛煉,消極抵制體育項目。
體育教學方法改革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必然,在改革中遇到一些問題也是正常的,需要在不斷的探索發現中予以改進完善。“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這也是告訴我們,只要能夠不斷改進策略,適時完善教學方法,就可以破除教學方法僵化的桎梏,實現體育教學水平的提升。針對問題,提出以下幾點解決策略。
新課程改革已經推進多年,未來的改革應該注意以國家體育教育規劃為方向指導,堅持在體育教學方法改革補充新的理念、新的思維,注意從硬件與軟件協同配合的角度,構建體育教學方法改革路徑。
在體育教學方法中必須關注學生的個性特質,應該依據學生的性別、愛好、體質、情感等優化選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培養適合其自身的運動愛好、體育專長,在滿足教學內容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不強求學生必修某一科目,反而應該鼓勵其自主選擇偏好項目,激發其內在的積極性。
獨立院校體育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體育教師能否恰當地選擇體育教學方法。以往的教學方法往往呈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破碎情景,缺乏系統性、整體性,教學方法應該關注學生體育活動的全面發展、關注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實用性,而這是建立在系統性、整體性基礎上的。因而在今后的改革中應該更加關注體育教學方法的系統性、整體性。
[1]王守文.關于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7(5):88-89.
[2]童憲明.現代體育教學方法的特征及其發展趨勢[J].體育師友,2002(1):28-29.
[3]周登嵩.體育教學與學生創造性的培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4]于雷.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0(14):127-129.
[5]鄧志紅.現代體育教學方法應用淺析[J].昆明大學學報,2003,14(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