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榮
(四川司法警官職業學院警察體育訓練部 四川德陽 618000)
在過去的60多年時間里,西藏等5省藏區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人類社會需要幾百甚至上千年才能走完的發展歷程,其政治、社會、經濟的跨越發展書寫了人類歷史上壯麗的篇章。在新的歷史時期,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召,相對貧窮落后的高原藏區又迎來了一次快速發展的重要機遇。伴隨著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各項建設有序推進,一個個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高原新城呈現在世人面前,藏區的各項建設和發展都步入了快車道,農、牧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快速提高。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藏族文化更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界的眼光,其保護、傳承與發展受到了高度重視,鍋莊文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鍋莊舞本身是藏族居住地區文化的共生物,是鍋莊文化中最為主要的表現形式,更是藏族文化傳承中的重要內容。“鍋莊”是我國西南地區對火塘的稱謂,其以三塊石頭支撐烹煮食物。由于過去馬幫、游人在通過茶馬古道等進入藏區停留休息時,喜歡圍著火塘邊唱邊跳當地的圓圈舞,并將這種舞蹈稱為鍋莊。久而久之,為使其他地區的人們便于接受,在藏區的很多地方就將知名度較高的“鍋莊”一詞用于對藏族圓圈舞的統一稱謂。鍋莊舞是藏族三大民間舞蹈之一,廣泛分布于西藏的昌都、那曲,四川的甘孜、阿壩,云南迪慶及青海、甘肅等地的藏族聚居區。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別,在藏語中藏族圓圈舞在不同的地方被分別稱為“果諧”“果卓”等,均為圓圈舞之意。
從許多民族關于“鍋莊”的傳說來看,“鍋莊”往往代表了神靈和祖先,敬鍋莊、敬火塘就是敬祖先,圍坐在鍋莊周圍喝酒聊天、唱歌跳舞、商談事宜等,是期望得到神靈的庇護和保佑。從這點來看,鍋莊舞的功能和其他傳統民間舞一樣,首先是娛神,是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的一種祭祀活動,即通過跳鍋莊這一形式期望與神靈取得聯系和交流,從而取悅神靈以求得庇佑。隨著歲月的流逝和演進,鍋莊舞的娛神功能逐漸轉向娛人,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升華為一種以追求情感釋放為目的的藝術創造過程和社會交流活動,人們通過自己肢體的盡情解放,獲得身心的愉悅和放松。
歷史進入到新的社會發展時期,藏族鍋莊舞和鍋莊文化得到了進一步地傳承和創新發展,被賦予了更為清晰的社會功能和價值定位。
鍋莊舞是藏族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和內容,它所獨有的風貌和特征,或多或少、或顯或隱地折射出其所置身的民族文化生態特質。從表象上看,鍋莊舞承載著長期以來藏族群眾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禮儀程序,包括祭祀、祈禱、迎賓、農作、放牧、娛樂等,但更包含著友愛、團結等傳統的人文精神,是藏族同胞生活記憶的重要載體,具有較高的藝術和社會價值。鍋莊舞所特有的節奏和動作特征一方面來源于藏族特有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來自于他們對審美意識和對生命意義的質樸理解,反映了藏民族在歷史演變中不能用文字與語言表達的獨特民族個性和內在氣質。
鍋莊舞按照其功能和地域分為不同的種類,其規模也各有不同。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動的鍋莊稱為“大鍋莊”,用于民間傳統節日的鍋莊稱為“中鍋莊”,用于親朋聚會的鍋莊稱為“小鍋莊”;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個地方的鍋莊風格也不盡相同,有西藏的昌都鍋莊、那曲鍋莊,四川甘孜的新龍鍋莊、理塘鍋莊等等。在重大節日時跳鍋莊舞,舞者會穿上本地特有的藏族服飾,也體現出各地豐富多彩的藏族服飾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塑造文化認同,對于促進民族團結和諧具有重要的導向意義。以藏族為主的各族人民世代居住在高海拔地區,艱險的自然地理環境磨煉了他們的意志,崇山峻嶺和廣闊的高原給予了他們寬廣的胸懷,惡劣的氣候和閉塞的交通使他們養成了團結互助的性格。千百年來,鍋莊文化正是在這種獨特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發展,并以其無限的魅力征服了生活在高原藏區的各族兒女,促進他們彼此之間因為鍋莊文化而更加團結和睦和友好互助。
由于各民族之間存在著文化的差異性和內在的邏輯共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越為越頻繁。作為藏族地區三大民間舞蹈之一,鍋莊舞具有著同其它藝術形式共同的文化因子,使得這一活動形式成為了藏民族文化與其它民族文化之間跨文化傳播的很好媒介。鍋莊文化在向外傳播過程中的形式和內容被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征,其本身所強調的相互協作、共同感受、注重和諧的氣氛,帶來了各民族之間強大的凝聚力,各族人民相聚一起共跳“鍋莊”,其樂融融的氛圍,充分體現了民族團結和諧共生態的美好景象。
鍋莊舞不僅是源自藏族的一種文化藝術形式,也是一種體育健身的手段。如今,鍋莊舞的多種價值不斷被人們重新認識,特別是它的健身功能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使得鍋莊舞在健身領域得到了迅速的傳播和發展。
藏族大都生活在海拔較高的地區,地理環境惡劣,空氣干燥缺氧,太陽輻射較強,冬季冰凍嚴寒,內臟器官容易發生器質性變化,引起高原心臟病、高原紅細胞增多癥、高原血壓異常等諸多高原病癥。另外由于日常飲食習慣的原因,部分群體容易攝入過多的熱量,從而引發肥胖癥。在高原上生活和工作,必須要用適當的活動形式來保證身體機能的正常,增進身心健康。從體育運動的角度來看,“鍋莊”具有顯而易見的健身效果,其動作由走、跑、轉身、跳躍的多種動作節奏變化和手臂的撩、甩、晃以及身體主要關節的屈伸、環繞、轉動、擺振等連貫動作組成。與其它有氧運動相比,鍋莊的運動強度不大,并且是一種全身心的運動形式,它不僅注意身體各部分的協調統一,又注重身體各部分的獨立運動,對于改善人體的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身體脂肪,調節肌肉群的運動能力,增進身體協調性,塑造良好的形體等方面都有著很好的作用,適合生活在高原上的絕大多數人群參與。伴隨著豐富優美的唱詞,頭頂藍天白云,腳踏草地牧場,盡情揮舞長袖,沉浸在鍋莊帶來的愉悅心情之中,人們的腦海中將會產生無限的遐想,更感受到高原獨特的美的熏陶,帶來身體和心靈的雙重享受。
高原藏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社會發展程度較低,要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面臨巨大的困難。要解決藏區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必須加快當地的經濟發展,提升藏區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同時,高原藏區大部分地區生態脆弱,屬于國家生態調節功能區,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于文化旅游業和高原特色農牧業等綠色生態經濟產業的發展,其中文化旅游業更是決定高原藏區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高原藏區生態旅游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民族特色文化的貢獻。在現代經濟社會中,一些民族文化正在被賦予商品化的特征。鍋莊文化是藏族地區獨有的體育文化旅游資源,鍋莊舞具有很好的互動參與性,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鮮明,將其作為貫穿藏區旅游產品開發的主線,會更好地推動高原藏區生態旅游經濟的發展,塑造產業靈魂。不管是在旁觀看或是親身體驗,人們都可以在鍋莊舞優美的韻律帶動之下融入藏族文化的氛圍,放松旅途的疲憊,領略雪域高原的雄奇大美和藏族同胞們的熱情奔放,在豐富旅游活動內容的同時,也讓大家的心情得到充分地釋放,靈魂之旅更加流連忘返。有鍋莊舞的參與,將會使游客觸摸到藏族更為真實的文化脈搏和多彩神韻,使他們感受到高原藏區更為秀美靈動的草木山水,倍增自然景觀和藏區文化的魅力,促進生態綠色經濟產業的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由于藏民族生活的高原地域在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上非常惡劣和封閉,歷史上文明發展程度相對較低,決定著藏區本能地存在著地域空間向外發展的需要和汲取外部文化營養的需要。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各個領域的交流非常頻繁,藏區要實現全面、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加強與外部的交流,以開放的心態迎接經濟改革和發展的浪潮。
鍋莊文化是藏族優秀文化的代表,是促進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劑和催化劑。利用鍋莊文化加強與外部世界的交流,對于提升藏族文化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外部世界對藏族和藏區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確認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兼收并蓄創新思路,加強對優秀鍋莊文化產品的研發策劃和宣傳推廣,讓鍋莊文化走出高原、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能夠更好地推動藏區的交流開放,促進藏區政治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1]黃相懷.以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EB/OL].(2012-02-06)[2014-10-12].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17030342.html.
[2]陳愛華,鄧通圖.論藏族“鍋莊”舞的文化特征[J].發展,2010(10):112-113.
[3]崗措.論藏族民間鍋莊舞的文化特性和教育功能[J].民族教育研究,2008(3):42-45.
[4]汪桂花.藏族鍋莊舞的特征及價值芻議[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168-170.
[5]簡波,齊瑩.藏族鍋莊舞的文化底蘊及其價值開發[EB/OL].(2010-09-25)[2014-09-21].http://www.amdotibet.com/html/2010-09/11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