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萌 李榕 吳棟
(湖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 湖北咸寧 437100)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全民健身條例》和我國社會全民健身發展需求,國務院頒發了《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在《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中提出到2015年的總體目標是: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意識進一步增強,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顯顯著增加,身體素質明顯提高,體育健身設施更加完善,形成覆蓋城鄉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1]。廣場健身舞運動在這場全民健身計劃實施中脫穎而出,在不僅在國內得到了大力的推廣和十足的發展,甚至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作為一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健身運動其驚人的發展速度及影響力在國內全民健身運動發展過程中是較為罕見的。
健身廣場舞是一種融舞蹈、音樂、體操為一體的多元素有氧運動,在提高心肺功能、娛樂身心和塑造形體方面有著非常獨特的功能,也符合現代社會人們對健康的要求。近年來,伴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豐富?!敖∩韽V場舞”這一舞蹈形式在神州大地上刮起了一陣旋風,且經久不衰,它作為一種健康的休閑健身方式,憑借其特有健身功效及娛樂性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中老年婦女的認可,不論是在城市還是鄉鎮,只要是有一塊相對平整的空地,都可能成為廣場舞練習的場所,它以動感的音樂,簡單優美的動作吸引著人們參與到健身中來,形成了特有的健身廣場舞文化,成為人們休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近兩年來,健身廣場舞作為一個熱門詞匯頻繁出現在各大新聞報紙和網絡新聞報道中,將廣場健身舞推向了輿論的焦點,民眾對于健身廣場舞帶給社會的影響褒貶不一,“噪音、擾民”成了廣場舞討伐者的首要原因,各種與廣場舞練習者引起紛爭的新聞屢見報端,更有地方政府擬出臺管理條例在公共場所禁止跳廣場舞的新聞頻見報端,一時間廣場健身舞成為了網絡“熱門”詞匯。健身廣場舞作為一項對民眾特別是現在參與到健身人群中的大部分中老年人來說,是既具有健身、娛樂、社交功能為一體又不需要付諸太多財力、物力的一項健身運動項目,是符合我國目前國情的一項健身運動項目,但與未參與到這項運動的部分民眾產生如此尖銳的矛盾,是一個值得管理者與學者非常有必要去研究并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從健身廣場舞發展的這一社會現象出發,對影響健身廣場舞發展的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為廣場健身舞的健康發展和推廣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我國不論是城市還是鄉鎮,健身場館和配套設施建設都相對缺乏,緣于廣大民眾對健身的訴求,“健身廣場舞”才得以快速發展起來,廣場舞練習者散布于幾乎所有公共場所,公園、居民小區空地都是廣場舞練習者的場所。而廣場舞練習過程中,音樂是必要的因素,練習者需要在音樂中享受舞蹈帶給自身的快樂。但由于練習場地的限制,音樂播放設備都是暴露在空曠的場所,而不是在封閉的健身場館內,因此,廣場舞練習中時而優美時而動感十足的音樂就成為了周邊人群耳中的噪音,激化了廣場舞練習者與周圍民眾的矛盾,“噪音擾民”成為時下討伐廣場舞的首要原因。針對這一問題,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出臺了各種文件想根治廣場舞產生的一系列“噪音”問題。例如:廣州市政府在《廣州市公園條例(草案)》提出了4個方面的控制措施:一是限音量,劃定各公園所屬的聲環境功能區,執行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限值;二是限時段,明確要求每日13時至15時、22時至次日8時為禁止使用樂器、音響器材的活動和歌唱等產生較大音量的活動;三是限區域,禁止在非健身、娛樂活動區域和距離醫院、學校、機關、科研單位、住宅等噪聲敏感建筑物50米以內的區域開展使用樂器、音響器材的活動和歌唱等產生較大音量的活動;四是限設備,即禁止在公園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和廣播宣傳車。但這種方法終究治標不治本,伴隨著“廣場舞”的快速發展,管理者應該積極思考探索出一種健康的模式,不能就“廣場舞”會擾民就對這種文化活動進行打壓,從而嚴重制約了廣場健身舞朝著和諧健康之路發展。
健身廣場舞的組織者和領舞者中受過專業培訓的社會健身指導員較少,大多是健身廣場舞的愛好者,只是參與健身廣場舞的時間較長,通過自己長期學習的經驗再來傳授給其他練習者,教授的內容及技術動作的正確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大多數練習者只是盲目的跟從。沒有專業科學的指導,是影響廣場健身舞發展的一個消極因素。
參與健身廣場舞練習的人群大多為中老年人,文化素質和人文修養層次不齊,他們都是自發組織在一起練習。大多數練習者能夠顧及周圍的環境有序的練習,但也有少數練習者把娛樂健身看做是老年人的自由,缺乏公德之心和自律意識,樂在其中之余沒有估計他人的休息權利與心理感受。由于缺乏規范的組織和引導,使得健身廣場舞這種深受廣大中老年朋友喜愛的運動成為部有些人眼中雜亂、無序、入不了主流的運動,成為建立豐富多彩和諧向上的廣場全民健身文化的瓶頸。
健身廣場舞能更多的被廣大中老年人群所接受,主要原因是健身廣場舞相比健身房、球場等場所,廣場舞練習費用較低,一般只收取10元每月或者不收取費用。首先,中老年人群的體育消費意識相對年輕人較低,他們更傾向于廣場健身舞這種“廉價”的運動來進行鍛煉;再者,很多中老年還兼顧家庭的責任,不能抽身去健身房、球場進行鍛煉,只有在家附近的廣場和小區里參與到廣場健身舞的練習中,來滿足練習者健身、娛樂、社交等多種目的。
通過加公共體育場館的建設,由政府主導在居民區集中的區域建設各種類型的多功能健身場館,改善民眾的體育活動條件,讓參加健身廣場舞鍛煉練習者享受到良好的鍛煉環境,在舒適優美的鍛煉環境中愉悅身心,增強體質,進而吸引更多的鍛煉者參與到廣場健身舞的健身群體中,從而全面化解廣場健身舞“噪音擾民”而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城市發展中,居委會是城市和鄉鎮發展的最基層組織機構,轄區居民的身心健康應該是各居委會應該關注的首要問題。地方政府應制定相應政策,在居委會這種最基層的組織引進專門的健身指導員,以專業的體育人才作為指導培訓骨干,從運動技能培訓方面入手,促進體育健身意識的傳播,拓寬以健身廣場舞為例的多種體育運動傳播方式,讓專業人員參與到本小區的日常健身指導和各類文化活動的組織和引導中,做到組織規范,科學健身,從而避免由于健身廣場舞舞練習者因缺乏科學專業的健身指導和規范的組織和引導帶來的一系列的問題。
通過舉辦有關健身廣場舞的賽事,增進各個社區、單位或者地區之間的交流,互相學習好的廣場健身舞的鍛煉方法;通過賽事宣傳,讓更多的人從正面了解健身廣場舞,身體力行,相信在多數人的帶動之下,良好的社會風尚會逐漸形成,消除社會對廣場健身舞的誤解,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健身廣場舞的練習中來,讓健身廣場舞朝著健康、和諧之路不斷地向前發展。
綜上所述,健身廣場舞發展到至今已成為很多人休閑鍛煉的首選形式,有關部門應針對影響健身廣場舞發展的公共體育場所匱乏、缺乏專業的健身指導、缺乏規范的組織和引導等相關問題,加強公共體育場館的建設,組建合格的健身指導隊伍,通過組織各種賽事、加強宣傳,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引導健身廣場舞健康快速發展,同時也進一步促進全民健身文化的發展繁榮,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全民健身計劃綱要(2011-2015年)[S].2011.
[2]徐清.從廣場舞蹈熱看市民對群眾文化生活的需求[J].浙江文化月刊,2013,26(7):142-143.
[3]孫林.健身排舞的基本特征及其價值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8(5):5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