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亮星
(山西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
近年來,籃球比賽得到了巨大的變化與發展。籃球比賽的高對抗性、高速度性和高空優勢性越來越突出。然而,與國際籃球強隊相對比,我國籃球運動員在對抗性上相對較弱,情況堪憂。針對此問題,國家體委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加以貫徹和執行,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籃球運動的發展與進步,并取得了諸多可惜的成績。但是,我國籃球運動員在技術運用方面與世界強隊相對比,差距仍舊很大。尤其在比賽中對抗強度大的情況下,運動員的球技發揮弱勢明顯,球技發揮的質量也會大打折扣。由此可見,我國籃球運動員的球技還未達到質的變化。
如何有效地轉變這種“技不如人”的弱勢狀況,積極地應對世界籃球比賽高對抗性和高速度性的發展趨勢,已經成為擺在我國籃壇上的重要課題,引起了籃球界普遍的關注。積極探索世界籃球發展動態與趨勢,研究和借鑒世界強隊訓練方法、技巧和經驗,再結合我國具體的國情,以及籃球運動員自身的體質特點等的具體情況,進而找到科學有效地方法加以訓練,增強籃球對抗意識,培養正確、科學的籃球對抗方法,樹立正確的籃球對抗觀念,對于提高我國籃球整體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當今,世界籃球比賽發生了深刻地變化,比賽的對抗性特征越來越明顯,也呈現日益激烈的趨勢。在整場賽事之中,球員之間身體上的對抗非常頻繁,球員在推、擠、拉、擋、防之間進行技戰術的發揮,甚至有效地沖撞也被運用于賽場之中。在籃球比賽中,隨著開賽鐘聲的響起,兩隊球員之間就開始了激烈地攻防之中,你爭我奪,逢球必爭,分秒不讓,速度、激情充斥著整個賽程,整場比賽之中深深地體現了籃球比賽之中強烈的對抗性。
面對如此激烈的對抗性比賽,籃球運動員的對抗意識也顯得至關重要。在賽場上擁有較強的對抗性,也成為一位優秀球員的內在要求。然而,我國籃球運動員在此方面卻存在著很大的弱勢。之所以如此,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文化因素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我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對國民影響重大。講究謙讓、中庸、仁愛、和諧的儒家思想在中國球員的思想之中根深蒂固。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上,還是在激烈地賽場之上。謙讓之心長存,在賽場中很少出現中國球員激烈沖撞對方球員的現象,很少與對方球員因為小小的失誤造成強烈的沖突。如此中庸、謙和的思想觀念,嚴重磨滅的中國球員的對抗和爭強好勝心理,導致中國球員整體地對抗性大打折扣。曾經世界籃壇著名的運動員中鋒喬西奇就針對我國籃球運動員的這一狀況,深刻地指出:“中國隊的致命弱點在于對抗性差。”該項見解可謂是一針見血,直指我國籃球運動員的核心弊端與問題所在。
當前,我國籃球運動發展的步伐與世界籃球發展的差距還很大。籃球運動員在賽場上嚴重缺乏對抗性,無法與世界籃球接軌。無論是男籃還是女籃,在參加國際性比賽時,在賽場上往往極力地躲避與對方運動員身體上的接觸與碰撞,始終以一種謙和的心態去應對對方的攻擊和防守,對抗意識相對較差,對抗能力較弱。隨著籃球運動比賽的發展,籃球比賽規則的變化,在賽場上已經將運動員之間不可避免地身體接觸和對抗合理化,在一定的范圍內不做犯規處理。然而,我國多數的籃球運動員,其思想觀念還未轉換過來。在賽場之中總是規規矩矩地打比賽,盡量避免對方的身體對抗,由此致使自身在賽場之中常常處于被動的地位。俗話說:“思想先行,行為在后”,要想轉變這種被動的地位,變被動為主動。首先要在思想上加以轉變,積極吸收西方積極進取的思想意識,對球員加以教育,使得所有球員盡快將觀念轉變過來,以適應世界籃球比賽中的新規則和精神。
在籃球比賽中,雙方的對抗并非僅限于球員“體力”的對抗,而是綜合性、全面性的對抗。不僅包括身體肌肉上的對抗,而且還容納著球員球技、戰術、心理和智慧上的對抗。比賽之中球員在攻防之中,不僅要依靠堅強的身體去迎接對方的沖撞,同時也要積極合理地向對方加以防衛和沖撞,從而獲得賽場上的控球權,進而為得分打好基礎。此外,在攻防之中,其對抗也包含著戰術、技巧和智慧上的對抗。如何機動靈活的組合陣型,如何有效地防守,如何有效地斷球和進攻等等。這移步、跳躍、蹲防之中都包含著球員的智慧、技巧、意志和心態。為此,籃球比賽不在是一場簡簡單單身體上的對抗性運動,而且一項激烈的,綜合性的對抗運動。為此,球員要學會“十個指頭彈鋼琴”,全面兼顧,不能偏廢其一。
世界是變化和發展的,國際籃球比賽也不例外,其規則和形式也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之中。為此,我國籃球運動要緊隨國際籃球規則的變化和發展而不斷地加以調整。作為一項激烈地競技運動,籃球比賽之中不可能避免雙方隊員身體上的接觸與碰撞。國際球聯考慮到此問題后,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與討論,重新調整了籃球比賽的規則,將比賽中隊員之間的身體接觸合規化,不在將其視為犯規。這樣的調整不但更加合理,而且也使得籃球比賽更加富于觀賞性、激烈性、多彩性和對抗性。應對這種新的規則,我國籃球要對此加以深入地研究和學習,正確地探索規則之中的內涵,進而有針對性的改變自身觀念,增強對抗意識,并在平時訓練之中加強球員“對抗性”訓練,為實戰中隊員“對抗性”發揮打好基礎。
從個人角度來說,其自身對抗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平時訓練之中,教練一方面要強調集體性的對抗,同時也不能忽視個人對抗能力的提升,個人對抗能力可謂是整體對抗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礎和單位。在激烈地賽事之中,強調集體協作的同時也應該尊重和重視個人合理的“單干”與“冒尖”,因為每個球員的潛力是不同的,是無限的。在NBA比賽之中,一個明顯的實例便是公牛隊。如果該隊沒有喬丹個人的努力,高對抗性的發揮,則不會有公牛對的今天。為此,教練員要重視對個人對抗能力的提高,同時將個人的對抗性與全隊對抗性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全隊整體地對抗能力,取得比賽的制勝權。
在激烈的籃球賽場上,雙方隊員的對峙,不僅僅局限于體力、技巧、戰術和策略上的對抗,更重要的表現在心理上的對抗。現代籃球比賽,對抗相當激烈,時間非常寶貴,從開場哨聲吹響的那一刻起,雙方球員就開始爭分多秒攻防,速度、激情、緊張等多種氛圍重重彌漫在賽場之上。在此緊張、激烈地情況下,雙方的對峙有外在逐漸深入內在之中,心理上的對抗尤為突出,誰在激烈地比賽中能夠冷靜思考,靈活轉換,誰便能夠由內而外地戰勝對方,進而取得最終的勝利。由此可見,加強球員心理上的對抗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1]郭玉佩,郝國華.適應現代籃球發展的新規則,1998~2002年籃球規則修改的意義和作用[J].籃球,1999(2):24.
[2]蓋立忠,張建永,孫鳳林.從攻防對抗角度對中國CBA與美國NBA的比較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494-496.
[3]張林先,郭喜亭,孫明和.籃球運動對抗技術幾項主要指標的分析[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2):75-77.
[4]譚朕斌,王保成,黃黎.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理論與方法及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8):1128-1131.
[5]王慶.15屆男籃世錦賽中國與對手內、外線隊員之間進攻配合基本情況的對比研究及對策[J].內江科技,2009(6):129.
[6]鄭磊,李東明.我國青年男子籃球運動員身體對抗能力與心理因素的相關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2):110-112.
[7]謝瑋,洪海平,衛曉恩,等.針刺治療對膝痹病患者股四頭肌肌張力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4(9):10-12.
[8]李實,康菲,王俊智,等.第28屆奧運會中國男籃與世界強隊的身體對抗分析[J].體育學刊,2005(4):104-106.
[9]姜濤,奧夫琴尼科夫.日本海上的“第二香港”——圖們方案是邁入東北亞一體化的第一步[J].呼蘭師專學報,1994(4):9-10.
[10]譚朕斌,王保成,黃黎.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理論與方法及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8):1128-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