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 吳湘軍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湖南吉首 416000)
裁判工作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裁判不僅要運用競賽規則和裁判法等理論和知識來組織運動競賽,比賽期間還要針對各種狀況作出判斷處理,并且要保證比賽的順利有序進行。這些即是裁判必備的工作能力。裁判員是比賽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既是比賽的執行者又是比賽的組織者。公平和準確的裁判工作不僅影響運動員技戰術的發揮及賽事結果,而且還是保證比賽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田麥久先生在其《論運動訓練過程》一書中簡述了決定運動成績的三個因素,其中就包括了比賽結果的評定行為[1]。高校體育專業是我國體育人才培養的基地。學生裁判員作為我國裁判員隊伍的主要來源,其裁判工作能力的高低對于我國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和競賽水平的提高都有著重要的實際和深遠意義。
規則理論掌握的熟練程度對臨場執裁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裁判工作能力的高低。通過對部分高校體育專業學生乒乓球裁判員的訪問,該研究認為他們對相關規則理論知識的掌握并不熟練,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大部分學生并沒有認清賽場紀律相關問題,對雙打裁判知識了解不充分,細節上有較多錯誤。該研究認為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在于學生對理論知識不夠重視、不愿認真學習,尤其是對于那些和臨場制裁關系不大的規則細節往往忽略,如賽場擋板上不允許掛毛巾的規定等。此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實踐次數較少,遇到各種問題的機會少,參與裁判工作實踐次數較少,如關于紅黃牌使用條件和雙打次序出錯后糾正問題等相關問題,因而要增加學生的執裁實踐。
乒乓球裁判員在賽場上要具備充沛的體力和良好的精神狀態。雖然不需要像足球和籃球裁判那樣不斷奔跑,但隨著規則的改變和乒乓球技術的發展,該賽事的比賽時間和激烈程度都發生了變化,如男團比賽需要兩小時甚至更多,而每一個球都可能會經過激烈爭奪。裁判員不僅要保持高度的專注力,而且要在有強光照射的比賽場地連續坐幾個小時,也需要有較強的體力和耐力。通過訪問了解到,大部分裁判員在整個臨場執裁中有著較好體力和精神狀態,分析其原因如下:一是學生裁判員當前處在身體的最佳年齡階段,他們充滿活力;二是體育專業的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較為積極,因此,在身體素質、精神狀態上保持得較好。
乒乓球裁判員臨場基本工作包括接受任務、準備賽前、組織隊長抽簽等等。通過對部分高校體育專業學生裁判員訪問,絕大部分學生裁判員在臨場基本工作中能夠按規定完成指定任務。但在宣判比賽中某個回合的結果時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在這個比賽的關鍵環節中,常出現爭議判罰。此外,在類似于決勝局這種敏感關乎到勝負的氣氛環境下執裁,學生裁判員們的判決往往不夠果斷,從而出現問題。該研究認為這些情況是學生對規則掌握不夠牢固以及臨場實踐經驗不足所致。
乒乓球比賽如果能夠保持連續性,就能有效縮短競賽時間,將裁判員和運動員的精力消耗降到最低。保證比賽連續性還關系到比賽質量的高低,因此,這種能力也是學生裁判員的必備能力。如果裁判員掌握了這種能力,就能夠保證賽事的高質量進行。通過對比賽進程的管理、運動員作風的管理和場外指導的管理這三個方面對學生裁判進行訪談,該研究認為絕大部分學生裁判在臨場執裁中能夠保證比賽連續進行。該研究認為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是因為該項賽事判罰影響相對較小,雙方運動員更容易服從裁判員的安排;其次因為學生裁判員參與的賽事大多處于較低的級別,比賽競爭激烈程度較低,管理并不復雜;最后由于學生臨場執裁機會少,遇到復雜問題的概率也很小。
學生裁判員在臨床制裁時要重視對情緒的控制,因為情緒對裁判員水平的發揮有密切關聯。乒乓球比賽回合中球的速度快,落點和旋轉變化也多,擦網、擦邊、發球犯規等問題也常出現,這都要求裁判員瞬間作出準確判罰,如果裁判員沒有良好的情緒狀態,很可能會出現錯誤判罰。通過對部分高校體育專項學生裁判員訪問,該研究認識到,半數以上的學生在執裁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情緒波動的情況時有發生。為了保證比賽質量,必須要提高學生裁判員在臨場執裁中的情緒控制能力[2]。要在臨場執裁中保持積極穩定的情緒,自信的面對各種比賽就需要學生裁判員不斷提高自己的裁判業務水平,加深對規則的理解,豐富臨場判罰能力。
由于無統一標準且建立在不穩定的“單打比賽”的基礎上,乒乓球比賽具有名次的復雜性和不理想性的特點。特別是在采取單淘汰賽中體現得更為明顯[3]。通過對高校體育專業中已經獲得國家一級裁判員資格的學生進行訪談,其中絕大部分學生在抽簽這個重要環節上掌握的并不是很好,甚至有些學生已經忘記如何抽簽。該研究認為,即使已經具備國家一級裁判員資格,裁判員仍然存在相關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的情況,因此這些裁判員仍還需進一步學習。作為一個重要環節,抽簽能夠向所有參與和關注比賽的人員展示比賽的整體水平,且對后續的比賽水平的高低有重要決定作用。
編排工作是指在比賽時間和球臺數量特定的前提下,經過科學合理安排,保證全部比賽項目的有序進行。其具有靈活性強,主觀因素的影響較大的特點。通過對部分高校體育專業學生裁判員訪問,九成的學生都表示對競賽的編排流程基本了解,其中除少數學生有機會負責編排工作外,大多數學生僅能參與輔助工作。編排工作的負責權只在老師和個別學生那里。在訪問中也發現,參與編排工作的學生不僅能獨立完成各項編排組織工作,而且他們的裁判工作能力也明顯高于其他學生。訪問中不會使用電腦進行編排的情況十分普遍。
因為乒乓球比賽的參賽人數、隊伍和比賽項目較多,編排組織較復雜,使得乒乓球裁判理論知識變的較為多和雜。學生裁判員要利用學校教育資源,認真學習乒乓球裁判理論知識。學校應在這方面提高對學生的要求,并加強考核,只有熟練掌握理論知識才能為做好臨場執裁和編排等相關裁判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俗話說:“熟能生巧”,學生的裁判工作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裁判工作的頻繁參與。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理論知識后,只有經過實踐才能真正提高裁判工作能力。如果實踐次數不夠,經驗就會匱乏,當遇到賽場上的復雜情況時,必然會因慌亂而出現錯誤。故而,學校和老師應該設法增加學生裁判員的實踐機會,一有機會就讓他們參與組織編排和臨場執裁。與此同時,學生也應該在社會中尋找更多的磨練機會。
學生裁判員在取得裁判等級后就不再學習相關知識的情況并不少見。在培訓制度方面:一是不能間斷對基本裁判知識的學習,學習的形式可以是教師授課或者是學生直接交流探討;二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進行,無論是組織編排和臨場執裁判都要緊密結合實踐;三是借助多媒體采取直觀教學的手段開展教授活動。規范和完善考核制度,對已獲得裁判等級的學生要進行定期考核,并建立乒乓球裁判員考核的長效機制。
除基本業務能力外,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也是成為一名稱職乒乓球裁判員的必備條件。學校方面,要重視此項教育工作。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職業道德,學生裁判員才會真正喜愛這項工作,才會積極鉆研,認真對待。唯有如此,他們的業務水平才能不斷提高。
高校體育專業學生乒乓球裁判員存在以下問題:對裁判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理解不透徹;臨場不能較好地控制情緒,出現問題的情況時有發生;保證比賽連續性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高校對體育專業學生乒乓球裁判工作培訓和考核不夠重視,而且學生裁判員參與各類乒乓球比賽裁判實踐的機會也較少,不利于學生裁判工作能力的提高。高校體育專業學生乒乓球裁判員在抽簽與編排操作方面實踐操作次數少,因此相關能力整體較弱。當前,高校應該將上述問題作為重點對學生進行培養。
[1]王蒲.運動競賽理論與方法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
[2]縱艷芳.初論裁判員的心理品質[J].湖北體育科技,2002,3(2):45.
[3]孫國友.乒乓球裁判員臨場裁判藝術的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2(3):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