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歡
(重慶交通大學體育部 重慶 400074)
基于學科交叉的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科優化研究
常歡
(重慶交通大學體育部 重慶 400074)
世界范疇內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其本質是科技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因此,誰掌控了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和主動地位。傳統的體育教育訓練學存在研究方向趨近、研究視野狹隘、研究內容僵滯、研究組織封閉等問題。學科交叉理論的引進,是體育學科在反思傳統教學模式上的一次嘗試,是符合市場發展規律和社會客觀規律的重要抉擇,它能拓展體育教學專家的眼界,提升我國體育教育訓練學的整體科研水準和實踐創新能力。
學科交叉 體育教育 訓練學 優化
體育教育訓練學是我國體育教育結構中最高級的教育,擔負著為我國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體育教育人才的任務;它是我國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保障以及基礎。所以,體育教育訓練學在極大程度上已轉變為體育科技的競爭,而培育高水平的體育訓練學人才是體育教育競爭的初衷,各國都應將體育教育訓練學放在戰略的制高點。21世紀體育學科開始向多學科交叉、多樣化的趨勢發展,而且已逐漸成為主流。但從實際情況上來看,學科交叉科研項目卻遇到了極大的阻礙。所謂的交叉還僅僅停留在借鑒它類學科的科研成果以及研究模式的初級應用階段,在學科理論上體育教育訓練學交叉研究的開展也并非一帆風順,理論基礎還較為薄弱;也未以實踐為出發點研究學科與學科交叉之間的結構關系。所以,本文希望透過分析學科交叉這一理論來研究我國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科優化的途徑,以促進體育學科結構的相融和相生。
學科交叉的出現,是社會與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學科發展內部規律共同作用的結果。學科建設是學科發展方向、學科層級管理與學科知識創新等為一體的系統化工程。鑒于上述論點,將以學科交叉為基礎,對我國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科優化措施進行探討。
1.1 打造外部學科交叉的氛圍
良性的氛圍有利于組織不同學科的科研人員經常進行溝通,并形成頭腦風暴,提煉關鍵的科學問題,進而使學術氛圍更為濃郁。而專業壁壘對學科間的交叉造成了阻礙,不利于學科的發展。在跨學科人才的培育中,必須遵守科學發展的規律,突破專業的局限,以適應學科發展的需求。所以,強化與母學科的紐帶關系,注重基礎學科建設就變得尤為關鍵。體育教育訓練學是一門專業性和理論性都很強的綜合性課程,它與母學科間的聯系可謂十分密切。而對在校學生來講,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可以有效降低學習體育教育訓練學課程的難度。體育教育訓練學對培育對象——學生來講,母學科的知識水準越高,其專業技能就會變得越強。
1.2 創建內部學科交叉的改革
新的時代,相關專家指出學術自由的觀念應貫穿高校的教學研究活動的始末。它是以教育本質為基礎、以前瞻性的眼光來調研教學內容。即是說他們認為高校的教學研究活動必須依賴教育的本質,以教育與教學規律規范化、人才培養目標的清晰化、科目建設的創新化、課程設立科學化、教學內容豐富化以及教學形式和手段的多元化為基礎進行研究。在此觀念下以科目為導向依照分層管理、重心下移、權責相等、資源職能對稱的準則,初步建立起以科目為基礎、以研究功能為主導、以學術領導人為重心的新式教研團隊。
整合以課程、科目設置的教研室,成立以二級學科點為前提的研究所,使重心下移到底層。如此,就加快了信息傳送的速度,使決策者和執行者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信息資源也能有效共享。調研結果顯示:某一部分體育學校已對原來單獨的教研所進行了整合,其代表就是小型教研室的成立。依照項群理論建立綜合的研究中心,有利于綜合研究與體育學科內部的交叉互融。
實體組織的建構在客觀上為體育學科與它類學科的交叉、滲透提供了穩定的外部環境,為科研人員的優化配置提供了可以實現的媒介,同時,又使科研人員的價值認可和情感歸屬這兩種感情更加強烈,在主觀上也激發了其研究的興趣。以問題邏輯為向導建設成多學科聯合機構,可以利用學科的交叉融合邊緣學科、新型學科,取長補短,達到資源的最優化配置。為交叉學科(體育旅游)與新型學科(休閑體育)等提供了生存的空間,也為新近興起而研究方向還未最終確定的學科(即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科)找到了一個發展的契機,體育教育訓練學內部學科的交叉是目前體育教學的大勢所趨,它符合社會發展規律,能最優化配置資源。
1.3 建構復合人才培育模式
現代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正由于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發生變化,也就是說,復合型人才是當下最“稀罕”的人力資源。社會對學科的綜合化發展模式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要求。
(1)高校應對教育體制進行改革,采用不同的方法強化文科與理科的交叉互融與相互滲透,使其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2)完善交叉性、綜合性學科的教學制度,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專業知識的深度,使學生可以學以致用,并滿足社會對學生的要求。
(3)提升課程系統的靈活性。通過全面、可操作性強的措施,對課程系統進行改革,以滿足社會需要,使專業特色教育與市場需要密切相連。
所以,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應與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科目一樣,以運動項目系統的構建來培育人才。而運動人體專業和運動人體社會學專業應整合科目知識來培育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1.4 協調創新學科制度的結構
我國體育教育學科教育學要想獲得良好的發展勢頭,首先要建立和健全學科體制、民主學科管理體制與學科標準。當然,教授、專家以及專家委員會的組織作用也不可小覷。
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我國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科還有很大的進步和創新的空間。因為傳統的計劃經濟的影響較為深遠,我國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科人才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使我國學科建設的長遠戰略無法實現,學科的創新能力受到嚴重的壓制。這樣的學科模式使我國體育訓練學學科機構失去平衡,特別不利于學科的交叉。這樣的制度和外部環境對學科的進步和發展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由上文的闡述可看出,通過對體育教育訓練學性質以及體育教育訓練學現狀的調查,認為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科應轉變思維模式,以多樣化的、整體的、前瞻性的思維將體育學科貫穿于交叉學科的研究中,利用科學的辦法解析體育教育學科目前的發展情況以及今后的發展方向,充分認識到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科交叉發展在體育學科建設策劃中不可取代的作用。還應用前瞻性的眼界看到體育學二級學科與多學科交叉發展的必要性。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科發展的目標要建立在體育教育實踐發展需求這一初衷上。應將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科放在高校整體的、多樣化的、綜合的學科體系大環境中,并對其進行解析和權衡。
而解析研究體育學科中高校的學科優勢地位以及其在未來的體育領域的發展方向是很有必要的。此外,應創設良好的生態環境來確保體育學科的科學發展:對體育教學訓練學交叉發展的時間段要做好籌劃,并通過對其它科目的聯系進行整體策劃;還要為適應生態環境的變更進行動態的策劃。
我國高校應以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科的發展需要為出發點,推動體育教育學科與多學科之間進行交叉和滲透,并形成相融共生的學科發展的動態環境。
伴隨體育學科的飛速發展,在學科的邊緣甚至內部區域都存在著單一學科所不能解決的難題;現代體育教育訓練實踐中大量繁雜的、綜合性的問題不斷涌現,急待多學科橫向聯合攻關。因為傳統的體育訓練學學科結構密閉、研究方法單調,所以急需體育教育訓練學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通過優化學科構造,培育適應多元化社會需求的不同層次的復合型人才。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科的結構優化既符合體育學科戰略性整合的實際需要,也符合提升我國體育教育訓練學教學效率的客觀要求。而目前大學的水準和特征都呈現在學科上,學科交叉建設也成為大學的重點攻關項目,所以應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
[1]姚憲國.2006~2010年我國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知識圖譜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6):155-158.
[2]勾鳳云.試論我國高校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及優化措施[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0):418.
[3]米靖.論體育教育訓練學的研究對象與學科性質[J].體育與科學,2012,33(5):104-107.
[4]李美麗.就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生培養體系的建立分析[J].體育時空,2014(4):84.
G80
A
2095-2813(2014)11(a)-02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