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娟
【摘 要】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語文作業觀亟待轉變,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優化作業設計,關注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感全面發展,讓學生愛上語文,樂于作業,全面提升語文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業;設計;優化
作業布置是調控教學過程、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通過有效的作業設計,可以有針對性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幫助學生提升思維的訓練,增強學習過程的體驗。同時,作業也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豐富學生的情感積累,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由此可見,作業布置這一環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是多么的舉足輕重。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初中語文教學各方面提出了諸多要求,其中包括語文作業的設計,要充分體現新課改的理念,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變革,以確保落實素質教育,促使學生認知、能力、情感等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那么,作為新時期的初中語文教師,在語文作業設計之方面如何去優化落實呢?筆者在此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認識傳統作業設計的弊端
過去,教師比較根深蒂固的思想是要重視強化學生基礎知識的基本技能的訓練,認為作業就是讓學生去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無需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等等方面。因此,作業布置太多地停留在傳統形式上,這樣就產生了很多的弊端。
首先,作業機械重復、形式單一。這類作業主要體現在抄抄寫寫,數量大,大大占據了學生的課外時間,束縛了學生的自主發展。這樣的作業也使得學生疲于應付,普遍讓學生感到學習語文是多么的索然無味,從而失去興趣,形成惡性循環。
其次,作業缺乏層次、隨意性大。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認知水平的不同,一般是“統一作業”“信手拈來”,如此,學生有的“吃不飽”,有的卻怎么也“吃不了”。同時,教師的隨意性也無形中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再次,作業評價不夠科學。對于學生的作業評價,很多教師只是停留在“對不對”的層面上,評價不應該只關注結果,還應該引導去享受作業的過程。只用“對不對”來評價學生作業完成不夠科學,不足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作業興趣。
因此,傳統的作業設計缺乏生命的活力,學生不能從中感受到作業的樂趣、自主實踐的收獲和快樂,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夠為優化作業設計尋找合適的契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探尋優化作業設計的策略
策略一:加強課內外整合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重視閱讀這一途徑,引導學生從課內讀到課外,不斷拓展閱讀內容,在廣泛的閱讀中獲得豐富的信息。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應關注生活,從生活中去不斷提煉信息,獲得視野的拓展。如學習《新聞兩篇》后,適時引導學生關注時事新聞和社會熱點話題,并嘗試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的一些觀點,長期下去,就能不斷激發學生對社會、對生活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思考,寫起作文來也就不是表達一般的喜怒哀樂了。
策略二:注重學科間整合
語文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與其他學科聯系甚密。因此,在作業設計時,教師要能夠有意識地淡化學科間的界限,注重學科知識的整合,通過知識的相互融合,來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如在學習宋詞時,可以教給學生一定的旋律,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宋詞的魅力;布置學生寫觀察日記時,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將物理小實驗、旅游地理等結合起來,這樣寫起來才會情趣盎然。
策略三:作業內容生活化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語文作業設計中,教師要開放教材,引導學生走近大自然,感受五彩繽紛的生活,在生活中去學語文,用語文。如三八婦女節到了,引導學生給媽媽用自己的方式送上自己的祝福,不少學生嘗試用詩歌的形式表達對母親的感恩。
三、把握優化作業設計的原則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如何去優化初中語文作業設計呢?筆者認為要注重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方向性。設計作業時,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此次作業設計的導向功能是什么?總體來說,不能脫離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三維目標要求,既要重視對課本知識、技能的,也要側重于過程與方法的引導,側重于學生良好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層次性。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基礎都會不同,他們的學習能力便會存在差異。在作業設計時,教師要尊重學生差異,采取作業分層的策略,讓每一個學生在作業過程中都能收獲成功和快樂。
3.趣味性。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在初中語文作業設計中,注重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自主熱情地參與到作業活動中來。
4.多樣性。語文作業應該要體現多樣性設計,從口頭表達、自主探究到動手實踐等,激發學生思辯,培養學生想象,促進學生在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從而不斷提升語文素養。
總之,“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痹诔踔姓Z文作業設計中,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依據,以學生發展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從興趣入手,注重學科間整合,課內外整合,把握作業設計的方向性、層次性、趣味性和多樣性,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東方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