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輝


久違的牛市,讓基金也漲嗨了,今年部分基金漲幅已經超過50%。如何挑選基金,成為了基民津津樂道的話題。不少有經驗的基民,會通過基金評級來挑選基金。那么國內的基金評級有哪些?哪些評級值得重點參考?
五星級基金是怎么回事?
在不少基金公司的宣傳資料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描敘:某基金獲得機構5星級評價。
5星級基金是怎么回事?目前對基金評級的機構有不少,國外機構有兩家,晨星和理柏,國內的則包括一些券商和第三方的基金評級,包括銀河證券、天相投顧、海通證券、招商證券、上海證券評、濟安金信等。它們有一個標準是統一的:星數越多,評價越好,5星最高。
因此,基民在挑選基金時,看準星多的肯定比星少的好,這點基本不會有錯。不過,基金的5星其實只代表了它過去一年或者三年的業績,并不代表著以后肯定會取得好收益。基金經理更換頻繁,數星星也不見得有效。不過,那些只能獲得1星2星評價的基金,往往以后業績也比較差,即使短期業績不錯也最好回避。
基金評級怎么評的?
既然評級對挑選基金那么重要,那么,各個機構是怎么進行評級的呢?是否權威?
眾祿基金研究中心楊鋼介紹說,晨星評級相對來說比較早,使用區間凈值增長率,把費用扣除掉,算出月度的費用調整后的收益,相對于無風險利率,算出一個超額回報。晨星自己有一個風險評價,它用一個風險系數2通過一個公式算出風險調整后的收益。理柏評級,用了Hurst-Holder指數,這個指數最初是用于研究尼羅河水庫,得出一個結論是當連續干旱的時候,會引發持續干旱,當發過大水之后,下一年可能還會發生洪水,但干旱和洪水之間,是存在一個轉折點。把H指數分為三組,大于0.55的認為過去業績和未來業績持續性比較好,小于0.45的是業績持續性較差,還有介于二者之間的。每一組都按照計算出的有效回報排序,有效回報是用一個類似信息比率的公式計算的。理柏還計算基金的保本能力,用考察期月度跌幅的總和來考察保本能力,把費用和稅收單列考慮,最后這幾個指標分開排序后算一個加權,得到基金的排名。而晨星是最后只有一個指標,風險調整后的收益,根據這個指標排序。這是二者的不同之處。另外,晨星5個星級基金的數量是不同的,中間多兩頭少,而理柏是每個星級各占20%。
外來和尚好念經,但也可能水土不服。那么,國內基金是如何評級的呢?國內機構的評級,銀河證券比較早,它在考察業績的時候,不僅考察區間收益,還有季度平均和月度平均收益,算一個標準分加和,對標準差也是同樣的標準化處理,得到風險評分,收益評分減風險評分,就是風險調整收益得分,從高到低排列,五個等級各占20%。海通證券是這樣,它算四個數,簡單收益、風險調整收益、持股調整收益、契約因素,權重分別占35%、30%、20%、15%,持股調整收益是考察選股能力的,契約因素這樣規定的:1.相對業績比較基準的超額收益:對業績持續戰勝比較基準的基金賦予正向評價,反之將獲得負向評價;2.交易換手率:對于業績同等情況下換手率較低的基金給與正向評價,反之給予負向評價;3.投資比例的遵守:以基金是否遵守招募說明書中約定的投資比例作為衡量指標,對越界的基金進行扣分。
眾祿基金研究中心楊鋼卻認為,證券的2和3兩條評價可能不是非常合適,換手率高低是一個投資風格的問題,只要能貢獻相同的業績,不應該根據這個來做評判。同時,投資比例是否嚴格遵守,也沒有那么的重要。不過在加權計算的時候,近3年的業績權重是60%,近2年占20%,近1年占20%,近3年就包括了第1年、第2年、第3年,這樣實際上就是最近一年最高,倒數第二年稍少一點,倒數第三年再少一點,楊鋼認為這樣比較合理。
另外,招商證券、上海證券、天相投顧等等,也采用了一些不同的模型,不過基本上大同小異。
評級宜簡不宜繁
夏普比率、阿爾法、復權收益……這些詞是什么意思,你懂嗎?在進行投資時,各種泊來詞常常讓人一知半解,或者干脆更糊涂了。
在基金評級中也是如此,有些人看了基金評級,除了幾顆星之外,其他的卻沒大看懂。
坦白說,有些東西對投資參考很重要,比如夏普比率,是綜合了收益和風險的系數,基本上是收益除以風險。簡單來說,就是在獲得同樣的收益情況下,投資者承受風險的情況。這個指標就恨重要。不過,就基金評級來說,如果是給普通人看的,還是宜簡不宜繁,有些內容只能作為參考。
楊鋼認為,評級的數據來源都是基金的凈值,評級方法比較復雜的,主要是加權計算比較多,考慮的因素多一些,但有一些東西加權計算的時候有難度,比如把區間收益和月度收益加權到一起,其實這并不是一個線性加權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做充分的實驗,讓結果逼近真相,但到底什么是真相,某個基金就一定要在某個位置上嗎?所以實際上都是人為調整的結果。方法越簡單的,越接近真實的東西,越復雜的,等于是用了多個約等于。所以楊鋼認為晨星的方法相對簡單和傳統些。
基金評級并不是萬能的
那么,是不是看了評級按照5星標準挑選出來的基金就能賺錢呢?這會,肯定會有基民喊冤了:我挑選的5星基金,為什么還賠了這么多?
基金業內有一個比較一致的看法:基金評級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金的情況,但并不是萬能的。
按照楊鋼的說法,評級的缺點,在于它不符合現階段中國國情。中國的公募基金業,是一個短周期行業,人才流動特別快,對基金評級,可能中間經歷了幾任經理,他們的業績也不相同,這種評級就是不合理的。其次,周期比較長,三年以上才評級,而中國的基金,往往是新基金次新基金比較重視,做的動力比較足,時間長的反而懈怠了,長期評級的結果就是,滯后性比較強,反應太不靈敏。同時,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科學性存疑,除了晨星這種機構人比較多之外,券商、第三方每家參與評級的就是寥寥幾人,模型能保證一些重要基金處在正確的位置,但能不能保證絕大多數基金都在正確的位置呢?實際上校正的精力都不能保證。但如果不少基金的位置并不準確,就說明模型本身是有缺陷的,這樣就會不斷給基民傳遞錯誤信息。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可見,基金評級可以當做投資的一個重要參考,但是千萬別當做一個萬能法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