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忠富
半年前,小王從保險公司辭職后,代理了一款紅酒在本地銷售。最近這兩天,她跟我大倒苦水,說投資半年,一分錢都沒有賺到,因為紅酒根本賣不動。她很后悔,這次創業可以說失敗了。我覺得非常惋惜,但是并不感到意外。因為本地是四川白酒主產地之一,公眾消費以白酒為主,其次則是啤酒。城市規模小,常住城鎮人口僅十萬左右,市民根本沒有紅酒消費習慣,她的失敗是注定的。
創業并沒有那么簡單,并不是選了項目,砸下資金,就能錢生錢。創業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技能,需要學習、培養,需要不斷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只有一英里見方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共成立了3萬多家公司,而且這一數量每年還在以900家的速度遞增。這些公司共創造了300多萬個就業崗位,總計實現約2萬億美元的年收入。如果把麻省理工學院校友成立的的企業算在一起,每年創造的收入足以使其成為世界第11大經濟體。
麻省理工學院學生成功創業的秘密在哪里,有沒有可資借鑒之處呢?該校教授比爾·奧萊特,在最近出版的著作《自律性創業:24步教你打造成功的初創企業》中指出,創業是一種可以習得的能力。理查德·布蘭森,史蒂夫·喬布斯,比爾·蓋茨和其他如雷貫耳的創業者,他們似乎毫無共同點,一個個都出類拔萃,迥異于常人。但實際上,他們的成功歸根結底是因為開發出了偉大的產品,而不是具備什么特殊的天賦。要想成為成功的創業者,你必須擁有偉大的創新型產品。你的產品可以是制造品,也可以是服務或信息交付。換言之,如果沒有產品,那影響企業成功的所有其他要素都是紙上談兵。而開發偉大產品的流程肯定是可以學習的,本書的目的就是用一種系統化的方式教你如何更好地開發出偉大的產品。
本書源于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最受歡迎的創業課程,通常被稱為“自律型創業”。有人可能會反對,認為創業怎么可能自律?它本質就是雜亂無章和無法預測的。事實的確如此,但也正因為這樣,采用系統化方式在一定的框架內解決問題才顯得更加難能可貴。也就是說,在創業過程中你要面對諸多無法控制的風險,自律型創業所提供的框架能有效地幫助你解決那些可以控制的問題,從而達到降低創業風險的目的。
本書的24個創業步驟彼此獨立,但大致可以分為六個主題。每了解一個步驟你都會學到新的知識,引導你對前面的步驟進行修訂。通過這些主題,你將意識到自律性創業法是如何建立可持續的創新型企業的。這六個主題分別是:“顧客在哪里;你能為顧客提供什么;顧客怎樣購買你的產品;怎樣利用產品賺錢;怎樣設計開發產品和怎樣擴大業務規模。”如果你能有效地回答這些問題并參照“自律性創業法”付諸行動,那么你肯定能收獲到創業成功的喜悅。
作者利用全面綜合、久經驗證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指導你開發出創新式的成功產品。他強調通過不斷迭代,讓企業找到最為優化和理想的解決方案,及企業生存的基礎。無論你的企業是制作產品、提供服務還是交付信息,本書介紹的24步創業法都能有效地指導你實現目標。作者希望這本書提供的框架能幫助大家更好地啟動創業,能更明智、更有效地指導創業行動,提高成功創業的機會。不過光知道概念還不行,必須投入行動,特別是原始市場調查和對產品持續進行迭代開發,切忌光說不練。
創業絕非盛大賽事,而是創業者的孤獨遠行,它需要明智的思路和不斷地調整。作為創業者,我們始終在努力前進,不斷根據顧客的反饋測試自己的創意和產品,直至實現最后的成功。成功有道,就看你在創業的路上怎么走,跟誰一起走,朝哪個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