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亞林 張博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北武漢 430070)
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與行業依托發展之路的探索
崔亞林 張博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北武漢 430070)
通過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現狀的分析,發現計算機培養模式上存在的問題,提出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自身特點,依托行業背景進行計算機教學,應有針對性地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探索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為社會提供更多的計算機專業人才。
高職院校 計算機專業 人才培養新模式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計算機專業人才的短缺現象將會越來越嚴重,但與信息化息息相關的計算機專業卻成為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的專業,這不得不引起我們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深深反思,在這樣一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IT人才的需求量如此巨大的情況下,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就業情況卻不理想,這一反差現象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
由麥可思研究院獨家撰寫的《2013年度麥可思-大學生就業年度指標》得出,目前的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就業形勢是屬于高職高專紅牌專業。紅牌專業: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月收入較低且就業滿意度較低的專業,為高失業風險型專業;黃牌專業:除紅牌專業外,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月收入較低且就業滿意度較低的專業;綠牌專業:月收入、就業率持續走高,失業量較低且就業滿意度較高的專業,為需求增長型專業。[1]從《2013年度麥可思-大學生就業年度指標》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高職高專紅牌專業有法律文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務、漢語言文學教育、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商務、會計電算化;高職高專黃牌專業有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商務英語、臨床醫學;高職高專綠牌專業有道路橋梁工程技術、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應用化工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
計算機類專業是近些年來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發展起來的,國際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時代的到來,使計算機成為了信息時代人們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社會需求的廣泛使得在各種類型的大學中與計算機相關的專業都屬于熱門專業,這個專業設置的歷史雖然不長,但發展速度卻異常驚人,計算機專業已經成為招收理工科考生人數最多的專業之一,但與招生人數相反的卻是就業率的急劇下降,有的排行榜統計甚至把該專業就業率歸入倒數之列。
但計算機類專業在社會上的實際需求又是如何呢?哈爾濱工業大學商業智能(BI)實驗室于2013年1月1號發起調查,至5月20號共回收27萬份有效問卷,由這些問卷調查數據得出的計算機類2013年中國高校各專業就業狀況調查報告中看出計算機類專業非但沒有飽和而且需求量依然較大。那么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出現困難的主要原因,不是數量太多,而是我們滿足社會需要的針對性上不夠明確,即我們的專業方向沒有和市場需求一致。[2]
通過《計算機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等資料顯示,從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所從事工作的性質來劃分,大致可以將計算機專業人才分為三類:(1)從事研究型工作的專門人才;(2)從事工程型工作的專門人才;(3)從事應用型(信息化類型)工作的專門人才。前兩類主要是指本科以上畢業生,主要從事計算機基礎理論、新一代計算機及其軟件核心技術與產品和計算機軟硬件產品的工程性開發和實現工作,對他們的基本要求分別是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技術原理的熟練應用(包括創造性應用)、在性能等諸因素和代價之間的權衡等方面。而第三類計算機專業人才主要從事企業與政府信息系統的建設、管理、運行、維護方面第一線的技術應用性工作,以及在計算機與軟件企業中從事代碼編寫、系統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務等技術工作。對他們的要求是盡可能熟悉多種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的工作原理,能夠在具體技術上實施信息化系統的構成和配置。對于實際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的要求較高。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基本屬于這一類人才。
目前大多數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并未找準定位,開設的許多課程和本科院校的計算機專業課程相似,但高職院校的學生入校時總分較低,許多學生存在嚴重的偏科,英語基礎非常薄弱,很多高職院校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設置課程,高職特色不突出,辦學與市場需求脫節,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基礎不過硬,實際操作能力也不強,而當前社會對學生的綜合要求較高,從而導致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難以在社會上謀得一席之地。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都是依托行業背景進行辦學,而且這些行業發展前景不錯,學生的就業率也很高,而當前社會對于學生的要求較高,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基于此,我們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計算機專業同相關行業的課程結合,制定出高職特色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高職教育只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明確專業定位、人才層次,專業特色,培養出實踐能力強的技術應用性人才,才是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根本出路。
高職院校應以專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制定計算機專業課程。從計算機專業的角度看,計算機在諸如電力行業、交通行業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那么計算機專業人才在這些行業也是大有作為的,這是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從學科交叉的角度看,當今社會要求的是復合型人才,我們應將不同的學科相互滲透和借鑒,利用一些技術手段來解決相關專業的問題,所以計算機與行業的結合是完全符合這種發展趨勢的。
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與其它行業的結合涉及多方面的問題,如辦學觀念的轉變,各級領導的重視,相關部門的協調和配合等。從計算機專業自身角度看,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計算機專業相關人員可以通過各類報告、講座與專題討論等方式,使廣大的教師與學生充分了解計算機知識如何在行業中應用,讓廣大師生形成共識,即計算機與專業相結合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表1 計算機類——就業狀況分析報告
任課教師所具備的能力與素質是學生能否學好該課程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本門課程能否建設好的前提。而“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專業對任課教師所具備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要想與其它行業緊密結合,其前提是要優化師資隊伍,培養具備復合型知識的教師,讓教師在懂得計算機相關技術知識的同時,也要掌握其它行業的相關知識,這樣才能讓教師將計算機的知識應用到相關專業中,計算機的學習才更有適用性和特色。
優化師資隊伍,實現計算機專業與其它行業相結合的第一步是教師參與行業方面的科研。通過這種合作可以提高自身能力,能夠將計算機知識融入到相關行業的應用中,為計算機專業特色辦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何進行師資隊伍的培養呢?我們以計算機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為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范圍的擴大,電力信息化的不斷深入,計算機在電力系統中已從簡單數據計算為主發展到數據庫處理、實時控制和信息管理等應用領域,并在電力營銷系統、電力isp業務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在電力系統內,它已經成為各項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礎條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不斷更新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使得對計算機不甚了解的工作人員變得手足無措,對計算機知識的需求變的十分突出和緊迫。在此種情況下,計算機專業教師通過參與電力系統方面的科研等活動,積累一定的專業知識,了解電力系統的一些相關操作和運行,就可以將這些專業知識同計算機知識相結合,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在電力行業的應用打下一定的基礎。例如培養計算機網絡方面人才時,我們可以結合真實的電力行業相關案例進行授課,電力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網絡系統,其安全可靠運行不僅可以保障電力系統的正常運營與供應,更是全社會穩定健康發展的基礎,因此電力系統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我們可以在網絡課程的講解中結合實際應用告訴學生如何建立安全防護系統,如何網絡防病毒以及怎樣合理使用防火墻和物理隔離裝置等。
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和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相比沒有很強的競爭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立足根本,辦出具有高職特色的計算機專業。我們應該依托行業背景開設與之相關的計算機專業課程,將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學生培養成為實踐能力強,同時具備一定行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1]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http://www.eol.cn/html/c/2013jylps/index.shtml.
[2]計算機類2013年中國高校各專業就業狀況調查報告,http://bi.hit.edu.cn/bk_809.html.
[3]魏雄俊.智能光網絡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08.
崔亞林,出生年:1980年,出生地:湖北宜昌,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