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翠
牙齒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環節之一,牙齒齲壞或缺失對口腔功能有著重要的影響。以往有研究對齲失補情況進行了調查[1],本文初步對不同分區內齲失補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
1.1 對象 調查對象為南京市市級機關退休的60歲及以上235人(無牙頜者未納入分析),男147人,女88人,年齡60~90歲,平均72歲。分為60~69歲組91人、70~79歲組97人、80歲及以上組47人。
1.2 方法 由同一人在牙科治療椅上對調查對象完成檢查,以28顆牙計算,不包含第三磨牙,記錄齲齒、缺牙和補牙情況。參照WHO口腔健康調查的檢查標準[2],①齲齒:通過使用牙科探針檢查,包括原發齲及繼發齲,同時未經治療的殘根也記為齲齒。②牙齒缺失:臨床上不存在的牙齒。③補牙:已做充填的牙齒且無繼發齲。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分別比較上下頜不同分區的牙齒健康狀況;不同分區內齲齒、缺失、補牙數除以相應分區內的牙齒總數所得的百分比進行配對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齲齒情況 患齲齒人數為139名,占59.14%,總齲齒數379顆,人均1.61顆。隨著年齡的增加齲齒患病率增加,60~69歲、70~79歲、80歲以上組齲齒患病率分別為 50.55%、60.82%、72.3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頜及上頜各分區齲齒患病人數高于下頜,但上頜各分區患病人數變化不明顯,而下頜牙位越靠后患病人數越高,見圖1。上頜各分區內齲齒所占百分比無統計學意義,而下頜后牙齲齒數目較前牙多,見表1。
2.2 牙齒缺失情況 缺牙總數為971顆,人均4.13顆,其中保留20顆及以上牙齒的僅有34人,占總人數14.47%。隨著年齡的增加,牙齒缺失患病率增加,60~69歲組為62.63%,人均缺失3顆;70~79歲組77.31%,人均缺失4顆;80歲以上組為89.36%,人均缺失6顆,但男女失牙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上頜牙齒缺失患病人數高于下頜,以磨牙區缺失者最多,見圖2。磨牙區缺失牙數高于前牙區以及前磨牙區,以上頜最顯著,上頜磨牙區缺失百分比較前牙高20.71%,見表1。

圖1 不同分區內齲齒情況
2.3 補牙情況 補牙總數為440顆,人均為1.87顆,60~69歲、70~79歲、80歲以上年齡組補牙率分別為 62.64%、73.20%、63.83%,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除磨牙區,上頜補牙患病人數高于下頜,牙位越靠后,補牙者越多,見圖3。磨牙區補牙百分比高于前牙區以及前磨牙區,以下頜磨牙區最為顯著,補牙所占百分比較前牙高11.56%,見表1。

圖2 不同分區內牙齒缺失情況

圖3 不同分區內補牙情況

表1 不同分區內齲、失、補所占百分比的配對t檢驗
本調查納入的研究對象居住于城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經濟條件,醫療條件相對較好,反映城市老年人牙齒健康狀況。本調查齲齒、牙齒缺失的檢出率仍然較高,牙齒狀況不容樂觀。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變弱,就醫困難,使得老年人牙齒健康狀況下降,但齲失補患病率與性別無關,可能的原因是隨著年齡增大,不同性別的老年人口腔環境、飲食、就醫程度等逐漸相似。同時從齲齒、牙齒缺失等在牙列中的分布情況來看,每個牙齒所在的位置對齲齒、牙齒缺失的易感性是不同的,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3.1 齲齒及補牙情況 本次受檢235名總患齲率為59.14%,人均1.61顆,其中80歲以上年齡組患齲率最高,為72.34%,人均齲齒數和患齲率顯著低于全國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人均4.65顆,患齲率 98.4%)[3]。隨年齡增加,各年齡組患齲率增加,組間補牙率卻無差異,說明隨年齡增加老年人牙齒疾病并未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療。后牙區承擔更多的咬合功能,但位置靠后,清潔相對較難,因此后牙區較前牙區更易患齲,補牙率也相應增高。李璟等[4]調查北京市792名65~74歲老年人齲病患病情況,恒牙患齲率為66.0%,根齲的患齲率為26.4%,齲齒充填率為23.9%,其中根齲充填率僅為5.8%。口腔病患者普遍保健意識不強,口腔衛生習慣不良,大部分沒有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使用含氟類牙膏和保健牙刷的比率不高,患齲率高,就診率低[5-7]。因此應給予口腔護理指導,減少齲病的發生,增加牙齒保存率,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3.2 牙齒缺失情況 全國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失牙率為86.1%,平均存留牙數為20.97顆[3]。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群中失牙狀況仍然普遍存在,其中80歲以上組老年人失牙率最高,為89.36%,與全國失牙率水平接近,這個結果表明,目前拔牙仍然是老年人治療牙病的主要方式。老年人口腔門診拔牙的主要原因為殘根或者牙周病所導致的松動牙[8]。本次調查牙齒缺失上頜高于下頜,牙位靠后牙缺失多,對老年人的咬合功能有較大的影響。李絨絨等[9]對476名60歲以上老年人調查表明,僅35.1%的老年人咬合牙對數在8對或以上,且余留牙健康狀況較差。老年人口腔健康自我重視程度不夠,缺乏保健意識,義齒修復率極低[10]。作為口腔工作者應做好老年人的衛生宣教與指導工作,同時增加老年人口腔就診意識,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提高生活質量[11]。
[1] 李青山,程 敏,劉玉艷,等.吉林省210名60歲以上離退休老干部口腔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5):918-919.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M].4th ed.Geneva,1997:39-44.
[3]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1-48.
[4] 李 璟,韓永成,張 輝,等.北京市老年人群齲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J].廣東牙病防治,2011,19(1):23-26.
[5] 楊再永,李 剛.我軍陸軍口腔健康和衛生勤務保障現狀及對策[J].東南國防醫藥,2013,15(6):612-614.
[6] 張 穎,程 敏,李 巖,等.東北地區老年人群患齲狀況的抽樣調查報告[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9,27(2):187-190.
[7] 趙寧志,胡 坤,吳占敖,等.3875名陸軍軍人口腔醫療需要調查與分析[J].東南國防醫藥,2009,11(1):28-30.
[8] 章海鋼,胡 楠.老年人拔牙原因分析[J].江西醫學院學報,2001,41(4):138.
[9] 李絨絨,白樂康.老年缺牙患者口腔健康與牙齒缺失情況調查分析[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9,7(5):279-281.
[10]周向英.402名老年人口腔健康調查[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0,8(5):276-278.
[11]黃實華,徐仙星,鄭 靜.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調查分析[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3,27(3):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