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沖 陳玨 倪江 茅丕 張瑞明
為了進一步提高蔬菜質量安全水平,根據農業部全國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總體安排以及上海市現代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積極落實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市、區、鎮各級農業部門積極投入,緊緊圍繞創建目標,建立和完善各項工作措施,有序推進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2009年10月19日農業部農辦農 [2009]121號文件通知印發《全國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方案》,在全國組織開展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活動,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五化”即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商品化處理和產業化經營為主要內容,進一步提高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升蔬菜產業競爭力。
根據蔬菜標準園創建等相關文件的精神,2010年全市拉開創建工作帷幕,有關部門相繼制定了蔬菜標準園創建規范、考核驗收辦法和實施意見等,有序推進了全市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據統計,2010-2012年共創建農業部設施蔬菜標準園9家,面積263.9 hm2,其中,2010年創建2家,2011年創建3家,2012年創建4家;共創建市級蔬菜標準園53家,面積1 500 hm2,其中2011年創建13家,2012年創建40家;此外,部分區縣還組織區級標準園創建,總計25家,其中2011年創建7家,2012年創建18家。2013年參與蔬菜標準園創建單位總計56家,其中部級4家,市級40家,區級12家。
針對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結合蔬菜生產及技術指導工作的組織推進,市區各級相關部門通過業務工作媒體平臺、工作會議以及標牌等開展多種形式宣傳工作。市農技中心組織編寫蔬菜標準園創建單位宣傳文本,并利用上海農業網、蔬菜信息報、上海農技推廣期刊等宣傳媒介進行宣傳;區級部門專門召開工作會議,傳達創建精神、解析創建任務、組織創建推進,并舉辦針對性技術培訓;鎮級部門配合組織創建單位召開工作啟動會議,全面解讀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內容、具體要求、獎補措施及績效影響等,引導創建單位積極組織創建;創建單位按照相關要求有序開展創建工作,樹立相關宣傳展示標牌,并統一舉牌,展示標準園創建的各項內容和目標,接受社會監督,示范帶動蔬菜標準化生產。此外,為了調動創建單位的工作積極性,市區各級政府制定獎補措施,目前市級政府獎補50萬元,區級政府通過不同方式進行配套獎補,如嘉定區通過對企業評獎等方式給予10萬元的獎勵,松江區對每個標準園獎補30萬元用于開展廢棄物處理場地建設等。全面多樣的宣傳引導,引起了各級政府、農技人員、蔬菜專業合作社、菜農等社會各方面的關注,營造了上海市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在農業部的總體部署下,市農委成立了標準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組,及時制定編發《蔬菜標準園創建規范》、《蔬菜標準園創建管理辦法》、《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蔬菜標準園創建考核驗收辦法》等相關文件,就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組織程序、部門職責、內容要求、驗收標準等提出明確要求。按照有關管理辦法要求,區、縣農委分別成立蔬菜標準園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分別制定工作方案,通過不定期指導、會議交流和檢查等形式督促創建工作推進和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鄉鎮農技部門委派專人參與創建單位的各項工作推進,創建單位制定創建規劃和目標任務,由企業負責人牽頭成立創建小組,明確職責,合理分工,并整合有關項目、資金和技術力量,全力落實各項措施,確保了創建工作有序開展。
市區各級技術部門全面組織開展指導服務,通過多層次、全方位指導提升創建水平。市級部門成立標準園創建專家指導組、建立了技術指導員聯系人制度,選派主要技術人員分別與9個區縣對接,并制定地方標準 《蔬菜標準園建設技術規范》(DB 31/T646-2012)、編制《上海市蔬菜標準園創建關鍵技術指南》等標準園創建技術依據。區級部門成立蔬菜標準園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分別制定工作方案,安排專人總體負責工作推進,技術人員分別開展創建指導,不定期現場指導階段性工作落實,定期交流工作經驗措施。鄉鎮相關人員多采取蹲點入場的形式,全程協助各項創建工作的組織開展,指導督促創建方案各項內容的如期開展落實。在指導工作中,有計劃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工作,解析標準園創建主要內容、工作要求及獎補措施等,講解標準園創建關鍵技術和要求,指導各項生態栽培技術的應用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確保落實每一項標準園創建關鍵技術、完善每一項標準體系和質量管理制度。在市區鎮多級部門的全面指導服務下,積極創建展開硬件配套、技術應用、制度完善等各方面工作,有效推進了標準園各項措施的落實。
根據本市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市農委聯合市財政組織制定了《關于2011-2015年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本市蔬菜標準園創建目標和計劃,2011-2015年將創建市級蔬菜標準園150家,創建面積2 000 hm2以上,輻射帶動面積4 666.7 hm2以上。各區縣根據該實施意見要求,制定了“十二五”期間區縣蔬菜標準園創建規劃和具體工作計劃,為蔬菜標準園的持續推進奠定了良好基礎。有些區縣為了順利推進市級標準園創建,還制定政策引導創建區縣級蔬菜標準園,為后期創建打好基礎。
針對標準園創建的“五化”要求,創建單位全面整改硬件配套設施,包括投入品管理、生產應用設施以及質量保障措施等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的多方面的配套設施都得到完善。道路、溝渠及水電供應設施得以修繕,農資倉庫加以劃分管理,農殘檢測條件得以進一步改善,產品保鮮等冷鏈設備得以提升,微滴灌等高效生產技術措施得以擴大應用,生產廢棄物處理條件得以建設健全。
創建單位通過完善產品質量標準,制定生產技術規程和分等分級標準,全面建立農業投入品管理、田間生產檔案、產品檢測、基地準出、質量可追溯5項全程質量管理制度,使生產標準體系更加健全,并逐步形成了質量安全管理長效機制,提升了標準化生產管理水平。
管理人員和生產一線工人的質量安全意識普遍增強,生產中全面推廣應用防蟲網、粘蟲板、性誘劑、殺蟲燈、生物農藥、高溫悶棚等十項生態栽培技術,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30%以上,嚴格控制安全間隔期上市,在農業部、上海市組織的例行抽檢中農殘合格率均達到了100%,在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同時實現了經濟、生態效益雙豐收。
通過標準園創建,創建單位品牌化意識不斷增強,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增加。所有標準園創建單位全部注冊了自己的商標,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其中SYL、星輝蔬菜、城市超市、HAYP、新健綠等創建單位獲得了上海市著名商標、上海市名牌產品等榮譽稱號,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市場放心度和經濟效益。此外,各創建單位通過創建工作,輻射帶動周邊菜農開展蔬菜標準化生產,提升整個蔬菜生產面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發揮蔬菜標準園的示范作用,擴大了社會影響力。
在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中,各級相關部門各盡其責,發揮指導督促作用,創建單位根據要求全面提升生產管理水平等,在生產設施、標準化管理水平、質量安全意識以及綜合效益等多方面取得了顯著提升,但仍有值得思考的一些問題。
在上海蔬菜標準園創建中,市區鎮各級部門發揮了全面的指導督促作用,而真正的創建主體是蔬菜合作社和生產企業,從方案、標準的制訂,到材料申報、技術指導等需依賴和借助多方力量,從長遠考慮要全面提升質量管理等,必須培養組建技術和管理團隊,以確保創建中水到渠成、創建后順利運營,從生產管理、產品質量等各方面體現標準園創建的價值所在。
上海市“十二五”期間計劃創建300家蔬菜標準園,資金由部、市、區三級財政提供,對每一個創建驗收通過單位給予50萬元獎勵,根據財政資金撥付的相關規定,標準園創建是當年申報當年評審,50萬元的創建資金需先用后補,并通過審計合格。這種獎補機制在創建初期較為實用,以扶持創建為主要目標,但缺乏后續管理支撐,易造成為創建而創建,因此在創建模式、考核管理、資金獎補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完善和探索。我們想能否在蔬菜標準園創建中引進流動創建機制,由企業自主申報,政府積極推動,發揮專業評審優勢,創建評審總量有所控制,獎補資金適當調整,財政可控又有利于持續發展,建議每2~3年評審一次,不達標即摘牌,確保上海市蔬菜標準園成為行業模范。
目前還處于蔬菜標準園創建初期階段,主要還是來自政府推動、政策引導、技術指導,需將被動創建變為主動創建,使創建實體真正發揮主動性和能動性,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蔬菜標準園標準化生產管理水平。
目前標準園創建工作從申報到驗收在一年度內完成,驗收合格則一次性落實獎補,對后續生產管理的指導監督等方面稍有不足,應考慮制訂相關管理監督和處罰措施,針對通過驗收的標準園創建單位進行生產管理監督,確保標準化生產管理發揮長效作用,切實為農業增效和菜農增收作出積極貢獻,從而為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