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淵軍 葛少闊 王東
紫色抱子甘藍——紫衣騎士是近年來從英國湯姆森公司引進的新品種,小葉球紫色,成熟期很長,在冬季比綠色品種給人更加溫和的感覺,口感甜脆,味道鮮美,經過低溫烹炒后,顏色變為深紫色,是色拉和火鍋首選蔬菜,是觀光采摘園的理想品種。全株深紫色,葉稍狹,葉柄長,葉片勺形,有皺紋。莖直立,頂芽開展,腋芽能形成許多紫色的小葉球;株高100 cm以上。小葉球直徑4 cm左右,定植后120~125天可采收。采收期長達2~3個月,每株可采收芽球40個以上,每667 m2產量800~1 000 kg。
紫色抱子甘藍喜陽光,耐低溫,不耐高溫,適合秋季栽培,一般在7月上中旬采用遮陽保護地育苗。 667 m2需種 10~15 g。

播種前3~5 天按草炭∶珍珠巖∶蛭石=2∶1∶1(體積比)配制基質;每 1 m3加入根腐靈 100 g、45%硫酸鉀型復合肥2.5 kg,先用少量的水使其溶解,再將其灑入基質中,充分拌勻,使含水量在65%左右,方法是用手擠出水即可。將拌好的基質建好堆,并覆蓋一層薄膜進行腐熟處理。間隔2天翻堆1次,使內外基質充分腐熟。
選用128孔的穴盤,將拌好的基質裝盤壓孔,把多個穴盤疊置在一起,輕輕地壓至1 cm深的孔,每穴播1粒種子,每盤播完后應及時覆蓋一層蛭石,并覆蓋雙層遮陽網,澆足底水,以利于保濕降溫。夏秋季溫度較高,蒸發量大,要在大棚頂部覆蓋遮陽網,白天覆蓋,晚上揭去,播后2~3天有60%種子出苗后選擇傍晚揭去畦面上的遮陽網。齊苗后降低畦面濕度,保持見干見濕,澆水要在早晚進行,苗齡在22~25天、有4~5片真葉即可定植。
定植前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3 000 kg、45%硫酸鉀型復合肥60 kg、過磷酸鈣50 kg,翻耕入土,整地作成1.2 m寬的高畦,溝寬0.4 m。每畦栽2行,株距60 cm,每667 m2栽2 000株左右。
整個生長期施肥3~4次。定植緩苗后,每667 m2澆施尿素5~10 kg,并及時中耕除草,保持土壤濕潤。以后根據生長情況還需分次追肥,當有18~22片葉時,再追施45%硫酸鉀型復合肥40 kg。進入結球期每667 m2施45%硫酸鉀型復合肥20 kg,并結合噴藥葉面噴施1%氯化鈣。進入采收期每667 m2再施45%硫酸鉀型復合肥15 kg。栽培過程中還要進行中耕培土護根,以防倒伏。
當抱子甘藍的植株莖稈中部形成小芽球時,即要將下部老、黃葉剪去,以利于通風透光,促進小芽球發育,也方便葉球的采收。隨著芽球的逐漸膨大,還需將芽球旁邊的葉片從葉柄基部剪掉,因葉柄會擠壓芽球,使之變形。在氣溫較高時,也應及早摘除植株下部的腋芽或已變松散的葉球,以免消耗養分。同時植株生長到100 cm左右時,應及時打頂,以減少養分消耗,使下部芽球生長充實。
紫色抱子甘藍生長適溫為18~22℃,小葉球形成期最適溫為白天 15~22℃,夜間 9~10℃,以晝夜溫差10~15℃的季節生長最好,有利于葉球的形成和養分積累,高于23℃以上不利于葉球的形成。
紫色抱子甘藍對光照要求嚴格,尤其是結球期,光照充足時葉球變為深紫色。所以栽培時盡量稀植,葉片不能相互遮蔽。
紫色品種對環境因素特別敏感。氣溫高,土壤水分多,空氣濕度大,都會導致葉球顏色變淡。在紫色抱子甘藍采收期前15天左右,應嚴格控制澆水量,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嚴禁大水漫灌。適當的降低溫度和濕度,才能保證抱子甘藍的顏色達到深紫色。
主要病害有黑腐病、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等。黑腐病用3%中生霉素可濕性粉劑1 000~1 200倍液防治;霜霉病可用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600~800倍液防治;菌核病、灰霉病用40%施佳樂(嘧霉胺)800~1 200 倍液防治。
蟲害有蚜蟲、小菜蛾、菜螟、斜紋夜蛾、甜菜夜蛾。防治蚜蟲可用0.36%苦參堿水劑800~1 500倍液;小菜蛾、菜螟、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用15%安打(茚蟲威)3 000~3 500 倍液防治。
當小芽球抱合達到相當堅實時自下而上依次進行采收,用采收刀從芽球基部割下或用手從芽球基部向下掰,再用刀削平基部,去掉芽球外葉露出深紫色芽球時即可。采收后要進行預冷,包裝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