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華 蔡永亮

河南省是被譽為“中國糧倉”的第一產糧大省,糧食年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10,為全國的糧食安全和農產品供應作出了重要貢獻。而周口市又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其中小麥總產約占全省的1/6,每年為國家提供商品糧350萬t以上。但是近年來,單一生產小麥的效益不高,由于棉花多年重茬,病蟲害發生嚴重,產量品質效益降低,小麥和棉花套種模式已不再是小麥和經濟作物套種的理想模式,迅速探索一種新的栽培模式,是確保小麥栽培面積不滑坡,實現小麥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的一項重要措施。本文對小麥套種小辣椒栽培模式進行了探索。
在秋季小麥播種時預留空當,翌年3月上旬開始,小辣椒采用小拱棚育苗,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到小麥預留行內,小麥與小辣椒有1個多月的共生期,6月上旬小麥收割后,小辣椒單獨生長至收獲。
小麥秋播時按100 cm的播種帶幅進行規劃設計,然后按照20 cm播種2行小麥,預留80 cm空檔。小麥收獲前30~35天,每個預留行栽2行小辣椒,小辣椒距小麥20 cm,麥收后形成60 cm和40 cm的寬窄行,小辣椒行距為40 cm,株距20 cm,每667 m2定植小辣椒7 000株。改變種植模式后,小麥可以充分發揮邊行優勢,合理改善小麥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增產效果顯著。小麥收獲后及時清茬中耕。
小麥應選擇矮稈、早熟、分蘗力強、莖稈粗壯、穗大粒多、優質豐產的抗病品種,如矮抗58、周麥17、周麥22等。
小辣椒應選擇抗病、優質、豐產、株型緊湊、早熟性好、椒形標準、辣度高、商品性好、適應市場的品種,如紫紅塔、三鷹椒、南洋紅、子彈頭等。
由于小麥套種小辣椒形成的生物學互助效應,形成的田間特殊小氣候更有利于小辣椒的生長 (表1),并且延長了小辣椒的生長期,小麥套種小辣椒比單一種植小辣椒增產16.7%。
小辣椒苗期對溫度的要求是21℃,是根系生長的最佳溫度,吸收功能最強;開花坐果期在日溫25℃、夜溫16℃情況下開花最多、坐果率最高;果實膨大期最適宜的溫度范圍是23~28℃,總體看在20~25℃時產量最高。由此可見,在小麥和小辣椒套種期間,小辣椒正處于苗期和開花期,溫度適當低一些增產效應明顯。

表1 小麥套種小辣椒田間小氣候因子與辣椒生長因子
小辣椒的光補償點是1 500 lx,光飽和點是30 000 lx,生育結果期需要中等的光照強度。在生育結果期要適當地降低光照強度,有利于產量的提高。小麥和小辣椒套種期間的光照強度是單種時的90%,有一定的增產效應。
空氣濕度對辣椒生長發育亦有影響,定植后小辣椒的生長量加大,需水量增多,要適當澆水以滿足植株生長發育的需要,但仍然要控制水分,以利于地下根系生長,控制植株徒長。初花期需水量增加,要增大供水量,滿足開花、分枝的需要。一般空氣濕度在60%~80%時生長良好,坐果率高,濕度過高有礙授粉。在小麥和小辣椒套種期間,小辣椒正處于苗期和開花期,稍高的空氣濕度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有一定的增產效應。
通過對2012年小麥套種其他經濟作物與小麥套種小辣椒的效益進行比較。由表2可以看出,以小麥種植為基礎套種其他經濟作物,其中小麥套種小辣椒效益最高,是麥棉套種模式的1.35倍,是小麥玉米種植模式的1.78倍,是小麥花生種植模式的1.55倍,是小麥大豆種植模式的2.4倍??梢?,在確保小麥面積和產量基本不下降的基礎上,小麥套種小辣椒種植模式是產值和效益最高的一種,也是老棉區在重茬嚴重、產量和經濟效益嚴重下滑情況下較好的一種輪作模式。
通過對2012年河南省主要農區栽培瓜菜類作物的經濟效益調查看出(表3),露地西瓜種植、大蒜種植和大白菜種植的產值、效益均明顯高于小麥套種其他經濟作物的產值,經濟效益露地西瓜種植和大白菜種植明顯高于小麥套種小辣椒模式,大蒜種植經濟效益略低于小麥套種小辣椒。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如果瓜菜類種植面積增大,勢必縮小小麥等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影響小麥的產量,對國家的糧食安全產生較大的影響。《河南省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提出,蔬菜產業發展主要是穩定面積、主攻單產、提高品質、增加設施、改善條件、創新機制、完善政策、優化品種與區域布局,實現內涵式發展,加快形成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產業化經營的產業格局,促進蔬菜產業持續穩定發展,在未來十年中,蔬菜種植面積僅從173.3萬hm2增加到180萬hm2,擴大規模在種植面積上受限。蔬菜的價格波動較大,如大蒜2010年價格很高,而2011年出現了價格大幅下跌的情況,價格相差2倍,大白菜的價格波動更大,一年之中價格就會出現大幅度波動,范圍在1~2倍,蔬菜種植效益穩定系數較低。
小麥套種小辣椒種植模式是最近幾年河南省農民探索出來的一種新型的種植模式,通過分析可以看出,該種植模式不僅能夠保證小麥種植產量不降低,又能夠大幅度提高種植效益的種植模式,小麥套種小辣椒形成的田間小氣候有利于2種作物增產,與小麥套種其他經濟作物相比,具有明顯的增效效應,與瓜菜類作物種植模式比較,發展空間大,效益穩定系數高。同時小麥套種小辣椒種植模式也是長期進行麥棉套種種植模式地區較好的一種輪作模式。

表2 不同套種模式667 m2產量、產值、效益比較

表3 瓜菜類作物667 m2產量、產值、效益比較
[1]王周錄,呂廣林,王志岳.小麥辣椒玉米套種的效應與栽培技術初報[J].中國農學通報,2006,22(3):211-213.
[2]呂根有,韓利虎,邢付德.小麥套種小辣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