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根,吳旭江,呂文君,徐欽輝,楊海英
(1.浙江新昌縣蔬菜總站,312500;2.新昌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
微生物菌肥是經過特殊工藝制成的含有活菌并用于植物的生物制劑或活菌制劑,具有增加土壤肥力、促進植物對養分的吸收、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減少環境污染等多種功能[1]。施用化學肥料不僅致使土壤板結、使土壤微生物區系發生變化、帶來食品安全等問題,還會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環境污染[2,3]。目前,隨著生態農業和綠色食品生產的興起和發展,微生物菌肥作為農業生產的一類重要肥源和土壤修復制劑,在番茄、草莓、玉米、香梨等多種作物上得到了廣泛應用[4~7],同時微生物菌肥對土壤鹽漬化及連作障礙也具有一定的修復功能[8,9l。
為了探索亞聯一號微生物菌肥在黃瓜上的應用效果及最佳施用量,新昌縣蔬菜站進行了不同用量的田間對比試驗,以期為該微生物菌肥的有效應用提供依據。
黃瓜品種為津優4號,為當地主栽品種。由天津市黃瓜研究所用自交系P17×T55組配成的黃瓜雜交種,商品性優,品質佳,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耐熱性強。
亞聯一號(基肥)微生物菌肥(BIO1ONE 63 mL+伴侶 750 mL 為 1 組),產地美國,準字(0291)號,由杭州亞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試驗于2013年5~9月在新昌縣儒岙鎮黃泥坵村進行。該區域海拔350 m,地勢平坦;試驗地砂質壤土,肥力中等,前茬為蘿卜。
供試黃瓜于2013年5月10日播種育苗,6月5日定植。3次重復,隨機區組設計,小區面積12 m2,每小區40株。定植前所有處理667 m2施復合肥(15-15-15)30 kg、商品有機肥 1 000 kg。 試驗共設4個處理,處理1(CK),不施亞聯一號微生物菌肥,施用等量清水;處理2,667 m2施亞聯一號微生物菌肥1組;處理3,667 m2施亞聯一號微生物菌肥2組;處理4,667 m2施亞聯一號微生物菌肥3組。處理方法為黃瓜移栽定植后7 d根部澆灌一次,第一批黃瓜采摘時,根部澆灌第二次。各小區管理技術一致,期間不再追施肥料,其他栽培管理同常規。
黃瓜定植后每小區隨機取6株,做好標記,定期觀測,并進行統計分析。于7月5日調查黃瓜株高、莖粗、葉片數、節間長度、雌花數。7月5日開始采收商品瓜,分次采收,分區計產,并于7月10日、7月25日和8月10日3次取樣進行果實特性和經濟性狀考查。從始收期至9月20日產量為總產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手持式糖度計測定[10]。
由表1可知,各處理從定植到始花所需天數相差不大,最早為處理3,為19 d;對照處理最晚,為21 d。第一雌花節位無明顯差異,處理3最低,為4.9節。處理組的黃瓜始收期與對照組相比提早1~3 d,處理組間差異不明顯。各處理間在采收期上差別非常明顯,處理3采收期最長,達72 d;最短的是對照處理,為56 d,這表明適量施用微生物菌肥的效果可以明顯延長采收期,從而增加了產量。
表2表明,從株高和節間距來看,處理3植株最高為79.4 cm,節間距最長為6.2 cm;對照組植株最矮為71.5 cm,節間距最短為5.8 cm。處理3的莖最粗為1.12 cm,對照組的莖最細為0.93 cm,相差0.19 cm。10節內雌花數以處理3最多,為2.5朵,對照組最少,為1.9朵。各處理之間葉片數在7.3~8.1片,差異不大。

表1 不同處理物候期比較

表2 不同處理植株性狀比較

表3 不同處理果實特性及經濟性狀比較
由表3表明,不同處理果實性狀和產量均不同。處理3的瓜長、瓜粗和單果質量均最大,分別達到32.1 cm、3.24 cm和176.6 g;對照組的瓜長為28.8 cm最短,瓜粗3.01 cm最細,單果質量152.2 g最輕。
幾個處理間的坐果率差別較大,處理3坐果率最高為85.4%,而對照組的僅為75.3%。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處理間的差異不大,處理3最高為3.45%。各處理組的產量均高于對照組,處理3最高,小區產量110.8 kg,折合667 m2產量6 157.6 kg,比對照高5.06%;處理4和處理2產量也高于對照組,分別高3.07%和2.71%。
微生物菌肥具有增加黃瓜產量的作用,這與前人的報道一致[11~12],但是對生物菌肥的作用不應期望過高,更不能與肥料對立起來,因為生物菌肥的作用主要是活化菌加速了土壤中有機肥的分解,協助農作物吸收養分。已有研究表明,在黃瓜生育中后期單獨施用生物菌肥不能滿足植株生長的需要[13]。
物候期和植株性狀是產量性狀形成的基礎,也是決定栽培管理要求的重要因素[14]。由本試驗結果可以看出,第一雌花節位低的,始花期也早。幾個處理和對照的節間長度、葉片數和莖粗無明顯差異,但是處理3生長勢均最強,為整個植株的產量建立了基礎,并且10節內雌花數最多,可以推測前期產量較高。
本試驗結果表明,黃瓜在當地習慣施肥基礎上施用亞聯一號微生物菌肥,能促進黃瓜植株生長,提高黃瓜產量,黃瓜果實的品質、平均單瓜鮮質量、瓜長和瓜粗均有所提高。綜合分析表明,以667 m2施用亞聯一號微生物菌肥2組效果最好,黃瓜產量最高,品質最優,適宜在當地推廣使用。667 m2施用量1組的肥效不足,但667 m2施用量3組的效果不如2組,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1]楊玉新,王純立,謝志剛,等.微生物肥對土壤微生物種群數量的影響[J].新疆農業科學,2008,45(S1):169-171.
[2]葛誠.微生物肥料生產應用基礎[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0.
[3]葛誠,吳薇.我國微生物肥料的生產、應用及問題[J].中國農學通報,1994(3):24-28.
[4]李玉華,許前欣,李明悅,等.微生物菌肥對庫爾勒香梨產量、品質的影響[J].天津農業科學,2006,12(2):48-50.
[5]李保會,李青云,李建軍,等.復合微生物菌肥對連作草莓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河北農業科學,2007,11(1):15-17.
[6]許前欣,李玉華,何宗均.微生物肥料對新疆特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天津農業科學,2002,8(1):23-26.
[7]靖凱,鄧林軍,侯志研,等.“富靠奇”微生物菌肥對玉米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1(2):33-37.
[8]宋家清,鄭秀杜,張慶國,等.活性微生物菌肥對濱海鹽堿土改良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0(18):53-55.
[9]李自剛,王新民,劉太宇,等.復合微生物菌肥對懷地黃連作障礙修復機制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08(5):62-65.
[10]GB 12295-90水果、蔬菜制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測定的折射儀法[S].1989.
[11]梁運江,許廣波,鄭哲,等.生物菌肥對水稻營養特性及增產效果的初步研究[J].土壤通報,2001(2):88-89.
[12]李明.微生物肥料研究[J].生物學通報,2001,36(7):5-7.
[13]王明友,李光忠,楊秀鳳,等.微生物菌肥對保護地黃瓜生育及產量、品質的影響研究初報[J].土壤肥料,2003(3):38-41.
[14]王令濤,時小紅.黃瓜新品種比較試驗[J].中國瓜菜,2008(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