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2014年美國中期選舉及其對中美關系的影響*

2014-12-08 21:53:11刁大明
現代國際關系 2014年10期

刁大明

2014年11月4日,美國即將迎來新一輪中期選舉。屆時,國會眾議院全部435位議員和6位無投票權代表、國會參議院36位議員、36個州的州長、3個屬地的行政長官、46個州的州議會以及華盛頓特區、圣何塞等市的市長都將面臨改選。因此,這次中期選舉可謂是美國政壇僅次于總統大選的一次重要洗牌。中期選舉競選過程、選后府會關系及華府生態都直接塑造著奧巴馬政府的內政外交走向,并對中美關系造成不可低估的影響。本文將關注本次美國中期選舉中的國會部分,重點就影響選舉的主要因素、選舉可能的結果、選舉對中美關系的潛在影響等問題展開討論。

一、影響2014年中期選舉的主要因素

作為美國政治的“中途停車檢修”,中期選舉往往以美國內政外交的重大挑戰作為核心議題。①Larry Sabato and Howard Ernst,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Political Parties and Elections,NY:Checkmark Books,2007,pp.226-227.從2014年國會中期選舉的發展態勢看,選舉制度的周期安排、經濟與就業形勢、奧巴馬及其民主黨的民意壓力以及共和黨的競選戰略與內部整合等因素,都將影響選舉的最終結果。奧巴馬及其民主黨勢必遭遇一場艱難的防御戰,而如何將選情優勢轉化為實際席位則是共和黨的關鍵任務。

首先,選舉的制度性席位變化同時給兩黨帶來不確定性,但令共和黨具有席位與實力增長的更大空間。就國會眾議院選舉而言,第113屆國會眾議院中民主、共和兩黨席位對比為201比234,而民主、共和兩黨議員宣布不再謀求連任者分別為16人和25人,占7.96%和10.68%。這就意味著,民主黨的“在任者優勢”意義上的穩定性略大于共和黨。同時,在不謀求連任者中,兩黨競爭國會參議員或州長等更高職位者分別為5人和11人,即占2.49%和4.70%。此外,分別有1位民主黨眾議員和3位共和黨眾議員在黨內初選中落敗。這一情形不但再次驗證民主黨穩定性略大,也說明共和黨人在本次選舉中有著謀求更大政治空間的企圖。就國會參議院選舉而言,本次改選的民主、共和兩黨議員分別為21人和15人,即民主黨將面對更大的改選不確定性。同時,兩黨改選議員中分別有5人和3人宣布不再謀求連任。換言之,民主黨席位轉為開放席位的比例明顯大于共和黨,這也增加了民主黨保住國會參議院多數的難度。

其次,選民對經濟與就業形勢的主觀感受直接左右選舉。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納爾遜·波爾斯比(Nelson W.Polsby)和艾倫·威爾達夫斯基(Aaron Wildavsky)在研究總統選舉時曾指出,選舉年選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在任總統謀求連任的得票率具有很強的正相關性。①Nelson W.Polsby and Aaron Wildavsky,Presidential Elections:Contemporary Strategies of American Electoral Politics,4th ed.,NY:Free Press,1991,p.10.換言之,選民對經濟形勢的主觀感受會影響他們的投票行為,這一結論在中期選舉中同樣適用。根據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字,2014年以來美國每月新增就業崗位數量雖然保持較高水平,但波動較大,其中4月新增30.4萬個崗位,是2012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②參見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數據,http://data.bls.gov/timeseries/CES0000000001?output_view=net_1mth.(上網時間:2014年10月6日)同期失業率持續下降,自2013年12月以來一直低于7%,并屢創金融危機以來新低,2014年9月的失業率已降至5.9%,回到了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水平。③參見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數據,http://data.bls.gov/timeseries/LNS14000000.(上網時間:2014年10月6日)但由于周期性或結構性原因,經濟指標的好轉并未很快給選民帶來收入及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觀感受,他們對經濟與就業情勢抱有更高期待,民主黨選情因而也并未明顯好轉。④Vicki Needham and Kevin Cirilli,“Too Little Too Late on Jobs for Dems?”,The Hill,October 4,2014,http://thehill.com/policy/finance/219742-too-little-too-late-on-jobs-for-dems;John Cassidy,“When Will the Obama Recovery Start Helping Democrats?”,The New Yorker,October 3,2014,http://www.newyorker.com/news/john-cassidy/will-obama-recovery-start-helping-democrats.(上網時間:2014年10月7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和民意研究中心在9月25-28日的民調結果表明:相對于奧巴馬打擊“伊斯蘭國”組織(ISIS)的決定,仍有65%的選民將經濟與就業視為影響投票決定的最關鍵議題。又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10月3-6日的民調顯示,認為經濟議題在本次選舉中最為關鍵的受訪者為34%,高居各議題之首。⑤參見“Problems and Priorities”,Polling Report,http://www.pollingreport.com/prioriti.htm.(上網時間:2014年10月8日)事實上,官方統計數據與民意訴求的鮮明對比,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選民對奧巴馬政府經濟政策的失望程度。

第三,奧巴馬的民意滿意度低,拖累民主黨選情。一般而言,中期選舉是對在任總統政績的“民意大考”。⑥Gary C.Jacobson,The Politics of Congressional Elections,NY:Longman,2004,p.157.蓋洛普民調顯示,奧巴馬第二任期以來的滿意度總體上持續下降,不滿意度則持續上升,其中2014年9月29日至10月5日滿意度為43%、不滿意度為53%。⑦參見“Presidential Approval Ratings--Barack Obama”,Gallup,http://www.gallup.com/poll/116479/barack-obama-presidential-job-approval.aspx.(上網時間:2014年10月9日)具體講,奧巴馬的民意滿意度從2013年5月以來跌落到50%以下,這顯然與當時債務“懸崖”危機、控槍舉步維艱、美國國家稅務局調查“茶黨”組織丑聞等國內事務令公眾失望有關;不滿意度在2013年10月以后攀升至50%以上,這可能受到兩黨圍繞全民醫改爭執而導致政府關門的拖累。進入2014年以來特別是臨近中期選舉時,奧巴馬在醫改網站癱瘓、退伍軍人事務和醫療丑聞、得州邊境非法入境移民危機、弗格森種族騷亂、烏克蘭危機、伊拉克及中東亂局等國內外事務上的表現也直接牽絆了其民意滿意度。

依據蓋洛普民調進行的歷史對比也可以預估奧巴馬民意滿意度低對選情的拖累。以2013年10月20日到2014年1月19日即奧巴馬上任第20個季度為例,其平均滿意度為41.2%,與小布什同期(2005年10月到2006年1月)持平,而克林頓、里根、尼克松以及艾森豪威爾在同期的滿意度記錄分別為59.0%、63.5%、28.0%以及59.0%。除了尼克松當時身陷“水門事件”、迫近辭職之外,其他總統都保持了至少50%以上的滿意度。可見,奧巴馬在第二任期的滿意度已與受到反恐戰爭泥潭和金融危機前奏雙重壓力的小布什不分伯仲,處于美現代總統政治的歷史低點。⑧Jeffrey M.Jones,“Obama Averages 45.8%Job Approval in Year Five”,Gallup Politics,January 21,2014,http://www.gallup.com/poll/166964/obama-averages-job-approval-year-five.aspx.(上網時間:2014年2月5日)也正是在小布什低滿意度的前提下,民主黨才在2006年中期選舉中得以時隔12年重掌國會眾議院多數。這一歷史經驗,對民主黨在2014年的選情極為不利。

第四,競選策略與內部整合是共和黨能否落實優勢的關鍵。對共和黨而言,2014年中期選舉是擴充其華府權勢的重要選舉,更是2016年大選的前哨戰。通常,中期選舉的競選都圍繞一到兩個核心議題展開,如1966年的越戰和種族沖突、1974年的“水門事件”、1998年的彈劾丑聞、2006年的伊拉克戰爭以及2010年的經濟刺激和醫改等。由于債務上限已于2014年2月由國會兩院立法延長至2015年3月15日,經濟與就業、全民醫改兩個議題就成為共和黨在2014年選戰的有效抓手。同時,隨著超過5.7萬來自洪都拉斯等中美洲國家的非法移民涌入美國而導致的“邊境危機”在2014年7月引發全國關注,移民改革中的邊境安全事務也就上升為共和黨發難的又一關鍵議題。①Erica Werner,“Republicans Shift Focus to Immigration as Leading Election Issue”,Huffington Post,August 25,2014,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4/08/25/immigration-midterm-elections_n_5709857.html.(上網時間:2014年8月30日)

相對于競選議題設置,共和黨黨內整合問題更為關鍵。在2010年中期選舉中崛起的“茶黨”雖然在2012年選舉中毀譽參半,但仍在2014年中期選舉中扮演關鍵角色。以國會參議院選舉為例,12位謀求連任的共和黨籍議員就有6位在初選中面臨“茶黨”支持參選人的挑戰,其中包括參議院共和黨人中資歷第二(在任將近36年)的密西西比州議員薩德·科克倫(Thad Cochran)以及分別為參議院共和黨領導層一、二號人物的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和約翰·科寧(John Cornyn)等人。②Sean Sullivan,“Why Pretenders Outnumber Contenders Primarying GOP Senators”,The Washington Post,Febraury 4,2014,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the-fix/wp/2014/02/04/why-pretenders-outnumber-contenders-primarying-gop-senators/.(上網時間:2014年2月5日)又如在國會眾議院選舉黨內初選中就出現了多數黨領袖埃里克·坎托(Eric Cantor)意外慘敗給“茶黨”候選人的情況,這是自1899年國會形成黨團領導機制以來的首例。③Molly Ball,“Eric Cantor’s Loss:A Stunning Upset”,The Atlantic,June 10,2014,http://www.theatlantic.com/politics/archive/2014/06/eric-cantor-loses-in-stunning-upset/372550/.(上網時間:2014年8月30日)“茶黨”勢力在2014年中期選舉中的持續發酵,再次暴露了共和黨黨內分歧的加深,也為共和黨未來的發展方向增添了更多變數。④Alex Roarty,“Primal Fear”,The National Journal,September 28,2013,p.36.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the-fix/wp/2014/02/04/why-pretenders-outnumber-contenders-primaryinggop-senators/.(上網時間:2014年2月5日)

二、2014年中期選舉結果及其影響

根據目前第113屆國會兩院中兩黨席位對比情況觀察,結合歷史經驗預估,共和黨在兩院存在不同程度的優勢,本次選舉不但無法扭轉目前的府會分立僵局,甚至可能導致更為“極化”的局面。⑤Josh Kraushaar,“The End of Moderation”,The National Journal,Vol.46,No.6-7,February 8,2014,p.15.

第一,共和黨在眾議院維持多數,極可能增加席位。從歷史經驗看,總統所在黨往往在國會中期選舉中失去席位,眾議院尤甚。自1856年民主、共和兩黨競逐的政黨體系形成以來,只有四次中期選舉令總統黨獲得更多眾議院席位,即1902年從198席增至207席、1934年從313席增至322席、1998年從207席增至211席及2002年從221席增至229席,但無一改變國會眾議院兩黨的基本實力對比。⑥該統計所基于的數據參見Norman J.Ornstein,Thomas E.Mann and Michael J.Malbin,Vital Statistics on Congress 2008,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8,p.55.同時,這四次中期選舉中總統黨平均僅實現了7.5個席位增長,最多也只增長了9席,低于本次選舉中民主黨在國會眾議院翻盤所需的17席。據此可推斷,民主黨在國會眾議院獲得多數的機會極其微弱,共和黨將繼續保持多數地位。事實上,1856年以來總統所在黨在中期選舉中國會眾議院席位平均減少36.47席,這就意味著2014年中期選舉后共和黨可能增加席位。但據情勢判斷,共和黨雖能進一步鞏固、加強在眾院的多數地位,卻難以實現2/3即290席的“超級多數”,其在新一屆國會中仍無力推翻總統否決。

第二,民主黨在參議院維持多數的難度較大,共和黨翻盤的可能性則持續增加。如前文所述,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席位更多面臨改選,因而存在更大變數。從1856年以來的歷史經驗看,總統所在黨在參議院改選中平均減少2.47個席位。以此推算,民主黨在113屆國會參議院中10個席位的優勢(55比45)將縮水。從目前各個關鍵州的選情觀察,共和黨翻盤的可能性持續增加。民主黨希冀從共和黨手中斬獲佐治亞州和肯塔基州的兩個席位,但概率較低。共和黨已基本確定贏得南達科他、西弗吉尼亞及蒙大拿三州,從而將參議院席位增至48席。共和黨存在較大獲勝可能的艾奧瓦、阿肯色及路易斯安那三州席位將是關鍵所在,如果全部斬獲,則其可實現51席的多數。①John Sides,“New Forecast Gives GOP A 63%Chance of Taking the Senate”,The Washington Post,August 22,2014,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monkey-cage/wp/2014/08/22/new-forecast-gives-gop-a-63-chance-of-taking-the-senate/.(上網時間:2014年8月30日)同時,共和黨在科羅拉多、阿拉斯加、北卡羅來納、新罕布什爾、密歇根等州的席位上也具有一定競爭力。②參見“Election Lab”,The Washington Post,October 5,2014,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re/politics/election-lab-2014;“2014 Senate”,Sabato’s Crystal Ball,October 8,2014,http://www.centerforpolitics.org/crystalball/2014-senate/;“Battle for the Senate”,Real Clean Politics,October 10,2014,http://www.realclearpolitics.com/epolls/2014/senate/2014_elections_senate_map_race_changes.html;“Five Thirty Eight’s Senate Forecast”,Five Thirty Eight Politics,October 10,2014,http://fivethirtyeight.com/interactives/senate-forecast/.(上網時間:2014年10月11日)但是,共和黨在堪薩斯州參議員競選中面臨獨立參選人的強勁挑戰。在新一屆國會參議院中兩黨對比將極為接近的預期下,獨立人士的當選可能將增加更多的不確定性。③參見 Aaron Blake,“Kansas Just Threw A Huge Wrench in the GOP’s Senate Majority Math”,The Washington Post,September 4,2014,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the-fix/wp/2014/09/04/in-the-battle-for-the-senate-theres-no-place-like-kansas/(上網時間:2014年9月21日);Dave Helling,“Pat Roberts,Greg Orman Duel in Debate for U.S.Senate Seat from Kansas”,The Kansas City Star,October 8,2014,http://www.kansascity.com/news/government-politics/article2629501.html.(上網時間:2014年10月11日)依此判斷,即便共和黨翻盤,應該也只能維持微弱優勢的多數地位。

第三,府會對峙僵局在奧巴馬剩余任期緩和的可能性不大。基于對本次中期選舉結果的預估,府會對峙的華府僵局不但不會得到絲毫改善,甚至可能跌入“強分立”的更糟情景,這無疑給奧巴馬最后兩年的內外政策執行和戰略布局制造了巨大成本與不確定性。更為嚴峻的是:2014年選舉之后的奧巴馬或將旋即面臨2016年選舉周期的“軟束縛”。2016年競選周期極可能在中期選舉后的2014年底或2015年初正式拉開帷幕。屆時,美國政治的中心將被分散,特別是在希拉里參選可能性增大的情況下,奧巴馬政府將需要考慮配合本黨參選人,至少要避免制造不利于本黨競選的話題。換言之,在第二任期特別是2014年中期選舉之后,奧巴馬相對自由發揮、推進政策議程、鑄定政治遺產的空間與時間都不充裕。

就內政事務而言,由共和黨主導的國會眾議院或參眾兩院將與奧巴馬持續角力。在財政議題上,一方面,2015財年(2014年10月1日開始)的撥款法案無法在中期選舉前獲得批準,只得由眾議院動議、參議院通過以延續撥款法案(continuing appropriations)方式暫時延長撥款至2014年12月11日。④參見美國國會官方網站,第113屆國會眾議院法案H.J.Res.124,https://beta.congress.gov/bill/113th-congress/house-joint-resolution/124.(上網時間:2014年9月21日)這就意味著,2015年新國會開幕后還需審批2015財年的正式撥款,屆時黨爭是否會再次導致政府關門危機需要密切觀察。另一方面,2015年3月15日債務上限到期,屆時會上演新一輪兩黨妥協。⑤Sarah Mimms and Elahe Izad,i“House Quickly Votes to Raise the Debt Ceiling,Then Heads Home”,The National Journal,February 11,2014,http://www.nationaljournal.com/congress/house-quickly-votes-to-raise-the-debt-ceiling-then-heads-home-20140211.(上網時間:2014年9月20日)在醫改議題上,共和黨即便控制國會兩院也難以在立法意義上推翻奧巴馬醫改,或將訴諸司法訴訟以及行政執行手段修正甚至阻礙該計劃的實施。在移民議題上,雖然面對拉美裔移民的激增,兩黨出于選舉考慮都具有推進移民改革的動機,但共和黨可能更為強調邊境安全議題,并在針對移民的醫療制度上持有極為保守立場,因而在奧巴馬任內推進成型的可能性比較有限。在熱點社會議題上,控槍、墮胎等議題難以實現突破,前者在民主黨內部就存在分歧,后者會遭遇共和黨保守派強烈反對。相比而言,同性婚姻等議題可能會隨著代際交替而在黨爭意義上有所松動。

就外交事務而言,奧巴馬在2013年10月因政府關門危機而缺席亞太峰會所表現出的“內向化”即外交政策與戰略布局受限于內政的趨勢,在2014年中期選舉期間和其后將更為明顯。目前看,奧巴馬政府的亞太戰略和中東政策都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國內政治特別是選舉政治的牽絆。一方面,作為亞太“再平衡”戰略重要組成部分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在選戰背景下招致民主黨黨內高層和一部分共和黨人的強烈反對,遲遲無法得到國會的“貿易促進授權”(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TPA),這也增加了TPP最終在國會兩院通過并得到有效實施的難度。①參見 Richard McGregor and Geoff Dyer,“Trade Backlash Leaves US‘Pivot’to Asia on the Rocks”,The Financial Times,January 31,2014,http://www.ft.com/intl/cms/s/0/6063f074-8a94-11e3-9c29-00144feab7de.html#axzz2sc4l5AZ2.(上網時間:2014年2月6 日);Ed O’Keefe,“The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is in Trouble on Capitol Hill.Here’s Why”,The Washington Post,February 19,2014,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the-fix/wp/2014/02/19/why-the-trans-pacific-partnership-is-in-trouble-on-capitolhill/.(上網時間:2014年2月20日)如果共和黨在參議院翻盤,就可能給予奧巴馬TPA,但應當是在與奧巴馬就其他關鍵議題進行妥協的基礎上。另一方面,國會在中東事務上的介入日益加深。比如國務卿約翰·克里在中東事務特別是伊朗核問題上的努力就遭遇選舉政治特別是猶太利益集團的牽絆,招致國會兩院兩黨多位議員反對,前景并不明朗。又如,2014年5月共和黨主導的國會眾議院設立了班加西特別委員會(The Select Committee on Benghazi),負責調查奧巴馬政府在班加西使領館襲擊事件中的疏漏甚至失職,這也為批評奧巴馬以及民主黨人的中東政策提供了全國性平臺。②參見美國國會眾議院班加西特別委員會官方網站上的相關簡介,http://benghazi.house.gov/about.(上網時間:2014年9月20日)再如,2014年9月11日奧巴馬宣布打擊“伊斯蘭國”組織的計劃后,始終在爭取國會授權。其雖然在9月17日的眾議院投票中得以通過,但在民主、共和兩黨內分別有43.2%和30.9%的議員出于其他考慮反對任何形式的介入。隨著事態發展,國會存在進一步制衡奧巴馬中東政策走向的空間。③Cristina Marcos,“85 Democrats Buck Obama in ISIS Vote”,The Hill,September 17,2014,http://thehill.com/blogs/floor-action/house/218102-85-democrats-buck-obama-on-syria.(上網時間:2014年9月20日)

三、2014年中期選舉與中美關系

2014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作為美國政治的一次重要洗牌,勢必會對其對華政策與中美關系走向造成某種程度的影響。在這個維度上,可以從關鍵涉華議員情況、競選中的涉華議題以及奧巴馬政府亞太戰略等三個層次加以剖析。

第一,關鍵涉華議員新陳代謝,持續扮演“不和諧音”。由于美國國會政治多元化、碎片化特征,任何一個或幾個國會議員都可能在某個立法環節上炒作涉華議題,且存在導致極為負面后果的可能性。這些對中國事務“頗有興趣”或時常通過炒作中國議題吸引眼球、提升影響從而實現更大政治利益的議員在換屆選舉中的動向,值得密切關注。

就群體而言,“涉華連線”在中期選舉中將發生構成變化。在眾議院方面,127位“臺灣連線”成員中的17人(13.39%)、38位“中國連線”成員中6人(15.79%)以及44位“美中工作小組”成員中的8人(18.18%)不再連任。這三個“涉華連線”成員的不謀求連任率均高于眾議院整體水平(9.43%)。國會參議院“臺灣連線”現任25位成員中則有11位將面臨改選,其中5位謀求連任、4位宣布退休,其改選率和不謀求連任率也高于參議院整體水平。這就意味著,新一屆國會中的“涉華連線”將面臨較大規模的重組,這種重組在選后將更為明確,給國會在中美關系中的負面影響帶來新的觀察點。

就個體而言,某些關鍵涉華議員將在本次中期選舉實現新老交替。目前看,將離開國會的關鍵涉華議員包括宣布退休、長期抨擊中國人權的弗吉尼亞州共和黨籍眾議員弗蘭克·沃爾夫(Frank Wolf),轉而競選州長、多次炒作人民幣匯率議題的緬因州民主黨籍眾議員邁克·米肖(Mike Michaud)以及在初選中失敗、猛烈抨擊中國人權問題的密歇根州共和黨籍眾議員克里·本蒂沃利奧(Kerry Bentivolio)。這些涉華議員的離開,可能暫時減緩國會負面涉華行為,但長期而言,將有資歷略淺者“接班”。同時,某些涉華議員在選舉洗牌后也可能獲得更為重要的國會職位,存在進一步在對華決策中扮演消極角色的空間。比如,曾任“臺灣連線”聯席主席之一的國會參議員謝羅德·布朗(Sherrod Brown)有可能出任銀行、住房與城市事務委員會主席,④John Nichols,“What If Sherrod Brown,Bettler Against‘Too-Big-to-Fail’Banks,Gets Banking Committee Chair”,The Nation,March 29,2013,http://www.thenation.com/blog/173585/what-ifsherrod-brown-battler-against-too-big-fail-banks-getsbanking-committee-chair.(上網時間:2014年8月30日)而“臺灣連線”的另一位發起者、國會眾議員史蒂文·夏伯特(Steve Chabot)則有望出任小企業委員會主席,兩人可能對中美經貿關系特別是投資與金融事務方面產生負面影響。此外,也需要警惕一些新的政治人物。他們因某些涉華背景、涉華態度與行為而有動機在新一屆國會成為抨擊中國的“旗手式人物”。比如,蒙大拿州現任國會眾議員、共和黨人史蒂文·戴恩斯(Steve Daines)正在謀求競選該州國會參議員席位即現任駐華大使馬克斯·鮑卡斯(Max Baucus)原來長期占據的席位,且幾近鎖定勝局。①“United States Senate Election in Montana,2014”,Wiki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Senate_election_in_Montana,_2014.(上網時間:2014年4月8日)戴恩斯早年曾在寶潔公司工作13年,其中有6年被派駐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此后他又加盟一家軟件服務公司并出任該公司的亞太業務主管。②Michael Barone and Chuck McCutcheon,The Almanac of American Politics 2014,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3,p.1003.這些經歷令戴對中國乃至亞太地區有一定了解,相對熟悉中國的商業環境,可能使其在國會某些涉華議題特別是涉及經貿、匯率、知識產權等議題上產生一定影響。在本次競選中,戴就被民主黨對手指責為“在中國擴展生意,其公司解雇了數千美國雇員”,而其回應卻是同樣炒作“中國議題”、抨擊對手“將大量工作機會白白輸送給了中國”。③Robert Farley,“Montana’s Chinese Connection”,FactCheck,May 22,2014,http://www.factcheck.org/2014/05/montanas-chinese-connection/.(上網時間:2014年8月30日)

第二,中國議題回歸美國選舉政治舞臺中心,為中美關系埋下隱憂。一般而言,外交議題成為選戰主題的概率顯著低于內政議題,且外交議題中如雙邊、多邊關系等常規事務成為選戰主題的概率也低于反恐戰爭等非常規事務。此前,在1990年代的總統大選和中期選舉中,中國議題如“最惠國待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被多次提及,充當了當時經濟、醫改、彈劾丑聞等主要議題的陪襯。顯然,中國議題在該階段的炒作受到美國國內經濟議題的聯動,更像是兩黨嫁禍于對方的“替罪羊”。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反恐議題地位由高點持續下降,經濟與就業議題再次回到美國選舉政治的首要地位,隨之而來的是對中國議題的關注度和曝光度再次上升。2006年中期選舉前后,人民幣匯率議題被反復加以炒作,兩黨政治人物將中美貿易失衡歸罪于中國對人民幣匯率的“人為控制”,希冀借助施壓人民幣匯率升值,削減中國的經貿優勢。2010年中期選舉期間,兩黨多位國會議員甚至是領袖級議員紛紛拋出攻擊中國的競選廣告,將美國經濟頹勢歸罪于中國的“惡意競爭”。在最近幾個選舉周期中,中國議題呈現出的“回歸”態勢,驗證了一個事實,即中國議題在當今美國政壇上不僅僅是一個外事議題,更是美國國內經濟與就業議題的外化延伸。

就2014年中期選舉而言,對中國議題的炒作也極為突出。早在2013年初民主黨陣營攻擊現任國會參議院少數黨(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的廣告中就主打了“中國元素”,指責麥康奈爾因為其華裔妻子趙小蘭(Elaine Chao)的原因在任內對中國事務畏首畏尾,并認為這直接導致了美國對華政策的“軟弱”。④Nick Wing,“Progress Kentucky Targets Mitch McConnell’s Wife,Elaine Chao,For Chinese Roots”,The Huffington Post,February 26,2013,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3/02/26/progress-kentucky-mitchmcconnell-wife_n_2767404.html.(上網時間:2014年2月7日)即便民主黨陣營隨后對該廣告公開道歉,但麥康奈爾的民主黨對手仍大肆指責中國操縱匯率,宣稱只有中國停止匯率操縱才能有效減少貿易赤字、增加美國的制造業就業崗位。⑤Joseph Gerth and Tom Loftus,“Alison Lundergan Grimes:Cut Trade Deficit,Add Jobs,Raise Minimum Wage”,The Courier Journal,Febraury 6,2014,http://www.courier-journal.com/article/20140206/NEWS0106/302060037/Alison-Lundergan-Grimes-Cut-trade-deficitadd-jobs-raise-minimum-wage?nclick_check=1.(上網時間:2014年2月7日)隨著選舉的白熱化,越來越多的攻擊中國的負面競選廣告勢必浮出水面。

選舉期間對中國議題的大肆負面炒作導致了一系列對中美關系不利的后果。首當其沖的是選舉年美國國內政治氣氛被過分渲染,對中美進一步推進雙邊合作、中國企業在美國特別是州和地方層次的投資等都將帶來不可估量的負面成本。雖然美國政治人物當選后并不能完全兌現競選承諾,但中國議題卻可能是其展現“誠信”的重要領域。相對于其他國內議題,在院會內推動中國議題的難度較小、成本較低,而且還能吸引媒體眼球,甚至能為下次選舉連任做鋪墊。這樣一來,某些國會議員存在將“炒作中國議題”常態化的動機,進而直接導致國會兩院提出甚至通過更多的負面涉華提案,近年來的人民幣匯率議題就是最好的例證。⑥Jessica Chen Weiss and Amber Wichowsky,“More than Cheap Talk:U.S.Campaign Rhetoric and China’s Currency Reform”,Under Review,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326843.(上網時間:2014年8月30日)不僅如此,對于國際視野有限的普通美國公眾而言,曠日持久的選舉無疑是一次“政治教育”。換言之,政治精英對中國議題的負面炒作極易誤導普通選民的對華態度。蓋洛普民調顯示,2013年6月時視中國為敵人的受訪者為14%,高過2006年7月的8%,而將中國視為“盟友”或友好國家者分別從12%和48%下降到11%和44%。①“China”,Polling Report,http://www.pollingreport.com/china.htm.(上網時間:2014年8月30日)這期間經歷了大肆抹黑中國的2010年中期選舉,因而數字變化雖較微弱,但其長期后果卻令人擔憂。更為嚴峻的是,2014年2月蓋洛普民調顯示,受訪者中將中國視為美國最主要敵人者為20%,高于視朝鮮(16%)、伊朗(16%)、俄羅斯(9%)以及敘利亞(3%)為最主要敵人的比例,而這個數字在2012年大選之前為23%,低于選伊朗者的比例(32%)。②“Nations”,Polling Report,http://www.pollingreport.com/nations.htm.(上網時間:2014年8月30日)這些數據改變中,選舉因素的負面影響可見一斑。試想在這種抹黑中國的競選基調下成長起來的年輕選民,在未來數十年又將如何看待中美關系、影響美國對華政策呢?

第三,亞太戰略和中美關系有可能成為奧巴馬的外交遺產,國會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越發關鍵。一般而言,處于第二任期的美國總統在國內事務上捉襟見肘時,往往會轉向外交領域尋求建樹,甚至有所謂“外交總統”的說法。2014年中期選舉之后的奧巴馬將面臨更為糟糕的府會僵局,在內政議題上舉步維艱,因而可能在外交議題上因為分歧略少而放手一搏。從目前中東和亞太兩個熱點地區觀察,在中東事務上奧巴馬更多受制于美國國內猶太利益團體,而在亞太事務上則相對更具空間。就奧巴馬而言,正是他在第一任期推出了美國長期謀劃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他因而有理由在第二任期繼續強化推動,以主導亞太秩序、維系美國全球領導力、塑造其外交遺產。2014年開年以來,包括奧巴馬在內的多位美國政要密集訪問亞太地區,就是這一傾向的最明確體現。在這種強化亞太“再平衡”的趨勢下,中國周邊安全環境將遭遇更為復雜的新挑戰。

在亞太戰略中,美國對華政策以及中美關系顯然是重中之重。奧巴馬政府從美國利益出發,將有可能理性而穩健地處理對華關系。由于“新型大國關系”不但具有歷史開創性和前瞻性,而且將長期適用于中美兩國以及世界其他主要國家,因而奧巴馬存在將之納入其外交遺產的動力。但必須強調的是,奧巴馬政府勢必對中方首先提出的“新型大國關系”概念進行改造甚至重構,使其更為符合美方利益。在實際操作中,美不僅會接受某種程度的合作,更可能針對中方設置各種要求與門檻,試圖以“新型大國關系”來要求中方遵守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與體系、承擔相應的國際義務與責任。

在奧巴馬政府推進其亞太戰略的同時,國會發揮作用的空間持續擴大。國會兩黨顯然在美亞太戰略上存在一定的共識,且對亞太特別是對中國的關注度正在上升。2014年4月底,時任國會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埃里克·坎托(Eric Cantor)率團訪問中日韓,大有檢視奧巴馬亞太政策的意味。2014年8月,國會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羅恩·懷登(Ron Wyden)、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霍華德·麥基翁(Howard McKeon)、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鮑勃·古德萊特(Bob Goodlatte)以及眾議院交通與基礎設施委員會主席比爾·舒斯特(Bill Shuster)等分別率領四個代表團、約35位兩院議員相繼訪問中國以及亞太地區,其訪問內容涉及軍事安全、中日關系、南海局勢、臺海兩岸關系、關稅、貿易、知識產權以及高鐵技術合作等多個議題。③參見中國財政部網站,“朱光耀會見美國國會參議院財委會主席和駐華大使”,2014年8月11日,http://www.mof.gov.cn/pub/czzz/zhongguocaizhengzazhishe_daohanglanmu/zhongguocaizhengzazhishe_caikuaishijie/201408/t20140814_1126897.html(上網時間:2014年8月31日);Austin Wrigh,t“McKeon‘Snubbed’by China”,Politico,August 13,2014,http://www.politico.com/morningdefense/0814/morningdefense14982.html(上網時間:2014年8月31日);中國外交部網站,“外交部部長助理鄭澤光會見美國國會眾議院司法委主席古德萊特一行”,2014年8月11日,http://www.fmprc.gov.cn/mfa_chn/wjbxw_602253/t1181709.shtml(上網時間:2014年8月31日);新華網,“李克強會見美國國會眾議院代表團”,2014年8月16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8/16/c_1112104740.htm.(上網時間:2014年8月31日)這種出訪規模創造了歷史同期最高水平,且選擇在選舉前夕出訪也足以說明國會在亞太事務特別是中美關系中扮演更為積極角色的趨勢。2014年中期選舉后,新當選的第114屆國會在亞太以及中國事務上將如何與奧巴馬展開互動,很值得密切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不卡无码网|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在线国产三级|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男女精品视频|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免费在线a视频|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免费毛片a|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国产欧美性爱网|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视频|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日韩午夜伦|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国产96在线 |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热免费在线| 思思热精品在线8|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99激情网| 日韩AV无码一区| 亚洲第七页| 婷婷伊人久久|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三级欧美在线|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男人天堂伊人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一区|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欧美性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在线看网站| 人与鲁专区|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五月天福利视频|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国产高清色视频免费看的网址|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高清视频| 国产经典在线观看一区| 99ri国产在线|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福利一区三区|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