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永杰 翁海龍(中國神華神東煤炭集團保德煤礦,山西忻州 036600)
淺談精益化管理在綜采隊的應用
伊永杰 翁海龍(中國神華神東煤炭集團保德煤礦,山西忻州 036600)
將精益化管理應用于煤礦綜采隊的日常管理中,通過精益化目標分析、生產組織優化、材料消耗控制、隊伍能力素質管理、6S現場管理及科技創新管理等綜合精益化管理手段,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綜采隊 精益化管理
精益化管理源于20世紀50年代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精益生產。美國在全面研究及時生產方式在日本、西方發達國家應用情況的基礎上,于1990年提出了較為完整的生產經營管理理論——精益生產。隨著我國高產高效礦井的大量涌現,其快速發展對于礦井管理水平提升的要求也愈發迫切。深刻理解精益化管理知識,靈活應用于礦井生產,是實現礦井挖潛增效的有效路徑,著力彌補管理短板、夯實管理基礎、提升礦井經濟效益的必然選擇,對于綜采隊來說就是減少浪費,、提升管理水平和生產經濟效益。
對標高產高效礦井的綜采隊,從生產效率、成本控制尋找差距。
從生產效率、成本控制方面確定目標。
通過調查問卷方式,對生產系統的人、機、料、法、環五個方面進行分析:現有生產組織是否滿意,生產組織在安排生產進度方面是否合理,班組整體技能水平對生產效率是否有影響,工作面的生產時間利用情況如何及材料浪費情況如何等。
用魚骨圖分析方法找出影響綜采生產系統高效運行的不利因素致使綜采生產系統不精益的因素主要是人員素質、生產組織(包括生產管理、檢修管理)、設備缺陷、成本控制和生產條件上的諸多不利。(見圖1)
綜采工作面生產過程中的工序主要有割煤、運煤、拉架以及超前支護四步,若要提高生產效率,則必須充分利用生產時間割煤,運煤、拉架、超前支護。割煤衍生出的支護與運煤的工序,其速度是由割煤速度決定的。盡量減少非計劃停機時間,贏得生產時間,對于提高生產效率也是至關重要的。總而言之,綜采生產系統的瓶頸在生產即割煤環節,割煤速度越快,割煤時間越長,生產效率就越高。
分析找出綜采生產系統的瓶頸(短板)所在,對抓住和解決生產組織當中制約生產效率提高的主要矛盾至關重要。

圖1

圖2 圖為綜采隊材料浪費情況分析
首先找出綜采生產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生產準備、生產過程兩個方面尋找問題。問題找出后,我們要分別進行原因分析,然后從人員定崗定編,班前會,入井交接班,生產組織原則,工程質量控制(如頂板控制、底板控制.、采高控制、片幫及大塊煤控制、片幫及大塊煤控制),生產班臨時故障處理,材料準備及人員安排,故障處理方面,生產職責劃分等方面制訂改進措施。
通過對綜采生產組織各環節從精益化、統籌化的角度上的改進,結果顯示,開機前的統一準備、生產中的主次分明和停機后的統籌安排是提高生產效率的主要手段。通過加強工程質量控制,為生產的順利進行提供了良好條件,通過簡化臨時故障處理方法,為生產贏得了時間,通過完善生產職責,強化了各工作崗位的生產意識。
總而言之,精益化生產組織的總體原則是:強化生產組織意識,服務于正規循環,統籌安排工作,集中處理問題,盡量贏得生產時間,提高開機率。
找出綜采設備運行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原因分析(如檢修組織機構卻分工不細、檢修作業仍依靠于某個人或某幾個人的幫帶等)。原因找到后,我們制定改進措施,并對所采取得措施進行效果評估對比。
綜采各崗位、各工序作業未施行流程化管理,生產作業完全靠積累經驗。隨著生產任務的加緊和員工隊伍的年輕化,生產組織力度不斷攀升,在建設高產高效礦井的高標準要求下,逐漸暴露出的問題,如對以往好的生產經驗沒有進行總結提煉,傳承效果差;對作業步驟和標準認識不一,不同員工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均有較大差別等。
標準作業流程是精益化管理的必要內容。只有按照標準作業流程作業,才能夠實現安全高效的生產。綜采標準作業流程編制原則:(1)安全第一;(2)簡單、易掌握;(3)節能高效。
綜采標準作業流程應用于生產、檢修(日常檢修和更換大型部件)。應用標準化作業流程之后整個工藝過程思路清晰,組織明了,有效避免了誤操作產生的消極影響,使生產向精益化的目標又邁進一步。
綜采崗位操作存在著:不規范操作導致設備損壞,影響生產效率;操作標準未隨設備配套改變而做合理修改,影響工程質量和生產效率等問題。主要原因:崗位責任不強;生產過程中存在搶產趕產現象,操作標準在執行中有折扣等。
操作規范化的實施要素一是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崗位操作標準,通過列舉細則,規定怎樣的操作是規范化操作;二是要培養和強化操作者的崗位責任,使其在工作時空內不折不扣地按照本崗位操作標準執行。
弄清楚精益化前材料消耗狀況,分析浪費原因并分別從人、機、法、環四方面對每類材料存在的浪費現象進行總結歸納,由此制定出相應的管控措施并貫徹實施,從而消除浪費,使材料消耗實現精益化管理。(見圖2)。
以人為本是是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思想之一,人員隊伍在精益化管理中至關重要。目前影響綜采隊隊伍建設的三個關鍵原因為:崗位分析缺失,培訓工作薄弱,班組建設手段較單一具體表現為。
綜采隊目前僅有簡單的員工崗位職責,崗位描述不清晰,崗位任職資格要求不明確,缺乏建立在科學合理的職務分析之上的崗位體系,無法滿足精益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要求。
綜采隊培訓方面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培訓需求分析不精細;(2)培訓系統評估不足;(3)培訓結果應用程度較淺。
針對以上問題,綜采隊從區隊層面進行了針對性的優化,主要體現在標準化崗位體系構建,能力素質模型設計,精益化培訓管理幾個方面。通過標準化崗位體系構建和能力素質模型設計,實現崗位的精細化管理,夯實隊伍能力素質管理基礎;在此基礎上,依據崗位能力素質需要,通過精益化培訓有針對性提升員工能力,使之與崗位相匹配。
綜采隊推行精益化管理后,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并通過標準化作業流程及操作規范,提高了隊伍的能力素質,大大降低了事故發生率,探索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綜采高產高效之路。
[1]彭景亮,曾義軍.石壕煤礦精細化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煤炭經濟研究,2007(9).
[2]任冉.精細化管理在煤炭生產中的應用[D].安徽理工大學,2009(4).
[3]段修明.煤炭企業精細化經營管理研究.現代商貿工業,2012(3).
[4]王繼明.“精益化”改變煤礦粗放型管理—兼談神華神東煤炭集團管理轉型升級.經濟參考報,2013.2.4.
伊永杰(1986—),男,籍貫:山西省朔州市,工作單位:中國神華神東煤炭集團保德煤礦,學歷:本科,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綜采技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