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云 黃志斌
(廣州市花都區新華中學地理科,廣東廣州 510000)
廣東地理高考填空題備考訓練策略
黃曉云 黃志斌
(廣州市花都區新華中學地理科,廣東廣州 510000)
廣東省新高考考試模式已有5年,題型比較穩定,填空題答案多數精簡唯一,容易令考生間形成分數差距。筆者嘗試通過審題、讀圖提取信息、文字表述等訓練策略,提高學生填空題的得分率。
填空 訓練 地理 高考
廣東新高考已經實施了5年,考試模式與結構都比較穩定,非選擇題一直由填空和簡述兩類題型組成,填空題內容考查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每空分值1-4分不等,以2分1空居多,答案要求“精”、“準”,不少答案具有唯一性特點,較少情況可以酌情給分,一旦考生作答偏離,即造成失分,致考生分數拉開差距。因此,筆者對5年文綜地理填空題進行了分析,進而研究填空題備考訓練策略。
(1)區域為背景,結合統計圖表重點考查學生讀圖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五年高考無不例外,兩道綜合題一道以世界區域為背景,一道以中國區域為背景。填空題的考查,多數要通過細心讀圖,從圖中找出顯性或隱性信息,即可直接或稍加思索便可得出答案,10年考題尤甚,這樣的題占了填空題總數的50%。(2)考點更偏重自然地理。10-14年填空題所占分值分別是33分、34分、24分、16分、24分,其中必修一自然地理的內容分別占填空題總分值的30%、76%、58%、62%、66%,比例明顯比人文地理大。(3)難度一般不高。三個角度可以看出填空題難度設計低。第一,每一填空空格多數只考查一章節的知識內容,故從問題的設置角度看,不太可能一步問得太深入;第二,填空題的答案多數能通過讀圖表材料直接或間接得出答案,只要學生認真讀圖,細心排除干擾信息,正確答案不難得出;第三,填空題多放置在綜合題前3問,從心理學角度看,題目一開始就挖得過深、難度過大會對考生心理造成嚴峻的考驗,命題設計一般由淺入深,逐步遞進的。

表1 廣東省2010~2014年文綜地理填空題考點分值統計表
當然也不是所有填空題都簡單,若考題要求考生簡要論述地理事像成因,那么學生不僅僅要理解地理原理規律,還必須能用文字準確表述出來,這雙重要求的題目必然影響考生得分。如10年41(2)、11年41(1)(2)、13年41(1),得分較低;又若考查的知識點是剛好是難點、易錯點,或者圖表中的信息隱敝性強,也會造成得分不盡人意,如10年41(1)、11年40(2)、12年40(1)其內容涉及自然帶、氣候類型或特點的判斷等相對較難的知識點,且圖表的信息較為隱性,學生得分不高。(4)題量和分值情況。填空題量基本上維持在4-6題之間,變化不大;分值由10年的33分降至13年16分,14年又增加到24分,其總體地位有下降趨勢。(5)填空題答案要求。多數填空題要求“精準”作答,文字量少,使用專業述語,答案具有明顯的唯一性,學生一旦作答有偏差,多數不得分,也不能酌情給分。也有少量要求簡要分析成因的填空題,答案文字數量相對較多,學生的表述能力對得分有影響,但這類題目數量較少,一般不超過2小題,賦分相對高,可達4-6分。

圖1 中國生產出口商品的CO2排放

圖2 ①--④地多年平均儲水量變化圖
筆者對五年高考年報進行研究,發現學生填空題作答失分的原因幾乎沒太大變化,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審題不清。(2)讀圖表材料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不強。(3)表述不當。(4)概念原理不清。
面對上述問題,高中地理的復習備考如何操作,才更具效率?筆者就該問題進行了以下的探索實踐。
審題是正確答題的關鍵,審題錯誤直接導致答案錯誤或答案不完整,進而失分。筆者觀察發現,審題質量與學生閱讀能力、閱讀習慣密不可分。有的學生因閱讀理解能力差,看了一遍題目卻無法正確把握題意,于是作出錯誤答案;有的學生不良閱讀習慣常造成漏看關鍵信息點,以至作答不完整或答非所問。如有題目設問:我國當前能源區域調配的工程包括——、——、——。某學生答案是“北煤南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其中“南水北調”的答案肯定是錯的,向學生了解錯誤原由才知道他審題時忽略了“能源”二字,只著眼于區域資源調配,所以隨意把四大工程中的三個寫上去,結果白白丟了不該丟的分。學生文字閱讀能力和良好閱讀習慣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筆者作了以下的嘗試:(1)找關鍵詞訓練。前面提到,學生漏看關鍵詞往往致使答案與正確答案有偏差,甚至完全錯誤,那么如何讓學生審題時能關注到材料、時間、地點、對象、極值、限制詞、修飾詞等“關鍵信息點”?在訓練中筆者是這樣要求學生的:“在設問中用不同形狀的線或符號劃關鍵詞”,借此提醒學生準確地把握題意,同時也讓顯露學生的思維過程,讓老師更好地剖析學生審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訓練初期,學生并不習慣這一行為動作,沒能按老師要求做。因此,筆者要求他們做題時必須保留劃下的關鍵詞痕跡,便于老師追蹤學生的思維過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提醒。訓練中期,多數學生已經能從設問中劃出有助于解題的關鍵詞,作答準確性也有所提高。如某學生在做11年高考題40(1)小題時,能用不同的線符表找出關鍵詞“6月8日”“白晝最短”,所以也順利地拿到了4分。當然從該例子也看到,學生未能把“首都”“正午”“日影最長”等都找出來,若遇到難度更大一點的題目,可能要影響得分。訓練后期,審題審得較好的同學已經可以把題目中所有的關鍵詞標劃出來,填空題得分率得到了提高。(2)從關鍵詞展開聯想,發掘更多的有用解題信息。不少關鍵詞可能隱藏一些有用信息,為解題創造更有利的條件。例如,若題目中有“3月21日”可以在旁邊標記“春”,也就是“春分日”;若題目中有“春分日日出時”則可推出知日出時間為6時。(3)“讀題”訓練。學生在審題斷句方面的能力直接影響對題意的理解,為了能更準確地把握題意,筆者要求學生遇到難理解的題目時,要反復輕聲朗讀題目,讀題時忌急,忌快,最好每讀一個詞組后稍停頓下來,細思其含義,實在難以理解的題目,反復朗讀,直到弄清題意。在訓練之始,學生不明其義,所以筆者帶領學生一起高聲齊讀題目,后來學生自己也發現,經過高聲朗讀后,很多看似不明的題目,都慢慢清晰起來。

圖3 高速鐵路和航空競爭關系圖
圖表是地理的第二語言,而讀圖、表材料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正是歷年高考重點考核內容之一。地理圖表的信息量大,哪些有助于答題,哪些無用;哪些是顯性信息,材料中一目了然,哪些是隱性信息,需要細心發掘推導才能得出。學生須掌握一定的讀圖析圖方法和技巧才不會漏看一些重要的信息提示,也更容易發現一些隱藏著的有用信息。地理圖表種類多,每一類圖表均有不同的讀圖方法和技巧,筆者認為采用小專題形式對學生開展讀圖方法與技巧訓練效果不錯。例如坐標曲線圖的讀圖訓練:
(1)讀圖方法介紹: 讀圖名----重點關注圖幅內容、時間、地點,用不同符號鉤畫出來。
讀縱橫坐標----重點關注內容、單位、數值。
讀圖例-----看清不同的圖例所代表的事物。
讀曲線------關注極值、轉折點、交點、總體走勢、分段走勢、聯系所學知識和題目條件理解曲線變化的原因,如果有多條曲線的話,還要注意曲線間的關聯性。
(2)在圖表上作簡要注釋。圖表的信息量較大,一不小心容易忽略一些重要的因素,特別是一些的隱性的信息。那么學生在讀圖時可以采取類似“劃關鍵詞”的做法,一邊把看到的重要信息圈劃出來,一邊把隱性的或推導出來的信息用簡要的文字注釋下來。如:10年40題,2000-2006年CO2排入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則可引申出其原因可能是期間工業迅速發展所致。(如圖1所示)
良好習慣養成后,當學生遇到較難的題目時就能應對自如了。如圖2,學生通過讀圖把提取到的信息點用簡要的文字標示出來,很明確地分析得出①地是夏雨型氣候,②地是冬雨型氣候,這些關鍵的隱藏信息。又如圖3,兩種運輸方式競爭關系,學生在讀圖時關注到兩曲線的交點為關鍵點,故作了輔助虛線,令學生在作答時清晰地理解 兩個種運輸方式在1000KM運距附近市場的分擔率十分接近,也就是競爭最激烈之處。
(3)強化訓練:同一類圖表,在讀法、關注點上均有相似性,此時老師可以在例題基礎上,精選幾組有代表性的、有一定難度梯度的坐標曲線圖表構成小專題強化訓練,以達到訓練目的。

表2 2014屆高三學生成績追蹤

表3 2014年廣州市一??荚囂羁疹}部分得分數據比較表
高考是筆試,學生表述口語化、不規范必然造成失分,所以學生文字表述能力是影響高考分數的重要因素。
(1)營造語言環境。良好的語言環境有助于學生形成好的述語使用習慣,老師課堂講課、板書、課后師生交流都應該盡量使用專業述語,使學生在平時就養成傾聽、講述、使用專業述語的習慣,自然而然地,考試中會使用述語作答。同時,老師還要善于發現并及時糾正學生在表述上的壞習慣。(2)規范作答模板。學生文字表述能力存在差異,同一種意思如何表述才恰當,這是許多學生心中比較迷茫的事情。此時如果老師參照教材和資料,給出一些經典范例,讓學生記憶、背誦、默寫,當遇到類似問題時,學生就可以參考或者作為遷移的藍本。例如,河流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可歸納為①流域內降水豐富,河流水量足;②地勢落差大;學生記住這藍本后,分析不同區域的河流水能資源特點時,自然就會從這兩方面切入。(3)答后檢查習慣。作答時腦子轉動速度比手快的情況是很常見的,這也導致學生寫出來的答案與想到的答案存在差異。因此,學生作答完畢后,應當馬上檢查,從頭到尾將答案與問題連在一起默讀一遍,看看是否存在答非所問、錯字、別字、漏字、漏要點等問題。
概念是判斷的依據,概念不清常導致作答錯誤,這也是多年高考年報中反映的考生常錯現象之一。例如,有學生因對“地形”的概念不理解,錯誤地答了地勢高低起伏,就是混淆“地形”與“地勢”的概念,從而至答案錯誤。對概念的理解,可以先找出概念中較為難懂的詞,老師充分解釋,令學生理解透徹;再列舉例子,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第三可以透過練習加深認識,特別是易混淆的概念進行比較分析,變換情景反復訓練。
另外,從四年高考填空題考查內容上可以看到,考核從來沒有偏離主干知識。例如:大氣運動里最??嫉氖菤夂蝾愋?、特點、成因,又如:地球運動中的時間計算、晝夜長短變化、太陽高度也是??键c,還有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洋流名稱、流向也很??肌@蠋熗ㄟ^分析整理歷年高考試題就很容易得出每單元章節的主干知識、??键c以及考查形式,據此作出的緊緊圍繞考查內容的有針對性的專門訓練,顯得高效。
根據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規律,近期的遺忘率較高,所以在適當時候必須進行反復的鞏固訓練才有利于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因此,審題訓練、讀圖技巧訓練、答題模板等訓練在適當時候按一定的新舊知識比例溫習回顧有利于深記憶。
2014屆高三學生自去年10月份左右開始用以上的方法進行訓練,下表為高三級學生訓練前后成績的縱橫比較:(如表2、表3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歷次大考中本校與區平均分對比,普通文科班二卷成績由低于區平均3.25分上升至高于區平區2.24分;與區內同組別某學校對比,二卷成績也由負值增至正值; 與廣州市二卷平均數對比也呈上升態勢。也就是二卷的升幅較大。
廣州市一模考試,二卷總分值為56分,其中填空題占了18分,約占綜合題的33%的分值,由表2、3數據得出:本校二卷成績比區平均高出2.24分,其中填空題部分占了0.64分,貢獻比例占了28.6%。
本校的90位藝術類考生在第一學期至第二學期一模均全身心投入到藝術備考中,因此,一模成績明顯比普通文科班學生低,但在這樣的練習方法指導下,短短一個月的復習備考時間,其二模二卷成績迅速上升達8分之多。二模距高考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相信藝術生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以上事實說明,適當的練習方法,學生填空題的成績能得到較明顯的提升。
在備考訓練過程中,筆者發現老師及時批閱十分重要,而且也講究方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批閱的方法方式可以有很多種,不同方法交替使用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師生感情,促進教與學互長。
總有個別學生因各種原因跟不上整體進度;此時則需要老師適時的面批面改,一方面給學生老師重視的感覺,同時老師在輔導過程中,也能就學生的個別問題進行輔導。
適當時候可組織學生相互批閱,讓學生看到同學是如何錯的,以深刻地提醒自己以后不能再犯類似錯誤。
進行堂上練習時,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造成完成練習的時間有長有短,老師在學生做練習過程中可以不斷地巡視,發現已經完成練習的學生可以用紅筆即時批改,如果遇到有代表性經典的錯誤,還可以投影到屏幕上,讓全班同學同時批閱修改,使學生印象深刻,記憶效果持久明顯。
無論是采取何種批閱方式,一定要及時!適時給予一定的批語,或鼓勵,或表揚,或指正,或建議,這樣,學生會因此更認真地學習。
[1]廣東省教育考試院主編.《廣東高考年報》,(2010年-2013年).
[2]孫新林.《廣東四年文綜地理綜合題特點及備考策略》.《地理教育》,2013年18期.
[3]黃嘉永,曾瑋.《學生地理問題解決策略探析》.《地理教育》,2013年4期.
[4]田宏文.地理答題的規范性和靈活性初探》.《地理教育》,2013年12期.
[5]湯國榮.《地理綜合題難度影響因素分析及控制策略》.《地理教育》,2013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