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文
隨著特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的不斷發展,蔬菜栽培技術也在不斷地更新。近幾年我們在食用魚腥草(又名折耳根、狗心草、狗點耳)生產過程中進行探索,從常規栽培過渡到雜草覆蓋栽培,不僅提高了產量,可以在春季生產出更多的魚腥草葉上市,同時還可以培肥地力,減少人工除草,增產增收。下面將這種新技術進行介紹。
1. 栽培要點? 人工雜草覆蓋栽培的魚腥草,地下莖粗壯,色白,脆嫩,產量高(畝產1500~2000千克)。
①栽培季節。春季(2月下旬至4月上旬)或秋季(9~11月)栽培均可。當年春季種植的翌春采收嫩葉和根莖;秋季種植的翌春采收嫩葉,秋季采收根莖。
②選地、整地、施肥。實行3年輪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且濕潤的地塊,整地后做寬約1.3米的高畦,每畦距20厘米,橫開寬13~15厘米、深10~16厘米的播種溝,溝內施腐熟廄肥和磷鉀肥與土拌勻,或將肥料鋪于廂面,拌勻后開播種溝,畝施基肥約3000千克。
③繁殖方式與栽培方法。可以采取有性繁殖或無性繁殖。有性繁殖可在3~4月播種,畝用種2~5千克,但因魚腥草種子細小,幼苗纖弱而很少采用此法。人工栽培時多用無性繁殖,即在春季或秋季將種莖相距約3厘米均勻地撒播于播種溝內,蓋土3~6厘米厚,再蓋一層8~10厘米厚的雜草(稻草、茅草等),澆透水保持雜草濕潤。
④田間管理。生長旺盛期追施清糞水,封行后葉面噴施0.2%~0.4%磷酸二氫鉀1~3次,現蕾時摘心摘蕾。魚腥草病蟲害極少,若發現葉斑病須及早防治。
⑤采收與留種。種莖栽植后2~3個月即可采收嫩莖和葉片,周年均可挖取地下莖,但以10~11月及早春挖取的品質最好。采收時選留粗壯、無損傷的地下莖做種莖,或在生長良好的地塊內留種莖,也可采集野生魚腥草的地下莖做種莖,種莖段用濕沙混合后儲存。
?2.效益分析
①經濟效益。采用新技術種植1畝魚腥草,可比常規方法節約工時3~5天,折算節約成本200~400元;畝增加嫩莖和葉片產量150~250千克,折算增加產值900~1500元:每畝共計增加收益1100~1900元。同時,減少人工除草,減輕種植者的勞動壓力,提高了魚腥草的生產潛力和種植者的生產積極性,因此具有廣泛的推廣前景。
②社會效益。種植示范過程中測土配方施肥、規范化種植、田間綜合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配套技術覆蓋率均達到100%。通過示范和培訓,輻射帶動周邊魚腥草栽培五百余畝,提高了廣大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和科技意識,社會效益明顯。
(作者聯系地址:貴州省桐梓縣婁山關鎮農業服務中心? 郵編:5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