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領 戴照義 王運強 劉志雄
甜瓜以其甘甜爽口、清香濃郁及獨特的風味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它富含糖類、維生素與鐵,具有養心和保肝功能。近年來,我國甜瓜生產發展迅速,尤其是保護地甜瓜生產的發展,使其實現了周年生產和供應,經濟效益相當可觀,因此,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中,甜瓜將發揮其重要的作用。
據統計,2012年我國甜瓜種植面積400 200 hm2左右,占全球甜瓜生產面積的44%左右,產量占53%,產值約460億元,為世界甜瓜第一種植大國,甜瓜已經成為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一項支柱產業。
隨著種植業的迅速發展,我國甜瓜生產逐步形成了優勢明顯、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的五大優勢產區,分別為西北厚皮甜瓜露地主產區: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兩省,青海湟水流域、寧夏銀川與靈武平原、內蒙古西部巴彥淖爾盟等地,栽培類型主要是厚皮甜瓜露地栽培,薄皮甜瓜栽培較少,近年來,開始少量試用保護地栽培;東北薄皮甜瓜露地主產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等地,大多為較粗放的露地栽培,局部地區發展了一些保護地栽培,如大慶、大連市郊區的厚皮甜瓜溫室、大棚栽培和遼寧的薄皮甜瓜大棚栽培;長江流域甜瓜主產區:主要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和上海等省市;華北設施甜瓜主產區: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東等省市,其中石家莊、廊坊、樂亭縣等地的保護地甜瓜已成為當地農民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河北甜瓜播種面積26 680多hm2,設施甜瓜達22 011 hm2以上,占甜瓜總生產面積的83%以上;華南冬春甜瓜主產區:主要包括廣東、廣西、海南三省,以反季節冬春季生產為主,冬春季大陸市場甜瓜的主供產區,特別是海南省反季節冬春季甜瓜生產已成為當地的三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
目前,我省薄皮甜瓜的產量和面積有上升趨勢,產量和面積均占全國的55%以上,成本收益率高,比如2013年湖北省沙市種的白皮梨形薄皮甜瓜售價10~16元/kg,667 m2效益可達10 000元。
湖北省是我國甜瓜生產重要產區,生產面積常年穩定在20 010 hm2左右,在主產區分布、種植品種、種植模式、品牌建設及市場銷售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從表1中可以看出,湖北省甜瓜主產區生產總面積14 840.7 hm2左右,占生產總面積的73%以上,主要分布在荊州、武漢、宜昌、襄陽、荊門、孝感、仙桃等地。荊州市生產面積最大,達4 353.3 hm2,主產縣市為荊州區、監利、石首、江陵、公安等地,其次是武漢市2 333.3 hm2,主產區有蔡甸、東西湖、江夏等,再次是宜昌市(枝江、當陽、夷陵區)、襄陽市(棗陽、宜城)、荊門市和孝感市,分別為 1 703.3、1 333.3、1 460.0和1 034.0 hm2。從生產季節來看以春季早熟栽培為主,秋季栽培面積很少,僅有953.3 hm2,占總面積的6.4%,這主要是因為我省秋季高溫炎熱,病蟲害較重,導致秋季甜瓜生產難度大。
湖北甜瓜種植以薄皮甜瓜為主,約11 357.4 hm2,占總生產面積的76.49%;厚皮甜瓜約2 697 hm2,僅占總面積的18.16%;其他類型占5.35%。
各主產區因種植模式、銷售市場等不同,種植類型和品種也有較大差異。武漢市蔡甸區主要以保護地厚皮甜瓜為主,品種主要有伊麗莎白、銀蜜、金玉、玉姑等光皮厚皮甜瓜。仙桃市以早春大棚甜瓜和露地春甜瓜為主,品種類型以厚皮甜瓜和厚薄皮雜交類型為主,如黃金寶、豐甜1號、白銀蜜、白雪等。荊州市甜瓜種植方式有露地栽培與保護地栽培,其中小拱棚雙膜覆蓋栽培占90%,露地栽培占7%,其他占3%,品種類型有中甜1號、日本甜寶類型;荊州市荊州區甜瓜種植方式為大棚育苗、雙膜覆蓋栽培,品種有中甜1號、翠玉;石首市甜瓜種植方式為小拱棚雙膜覆蓋栽培,品種有中甜1號、豐甜1號、鄂甜瓜6號、久黃冠、金美麗等。

表1 2012年湖北省甜瓜生產面積及分布
湖北省甜瓜主產區總產量約51.7萬t,總產值9.34億元,每667 m2平均產量2 353.7 kg、平均產值4 658.4元,667 m2成本 989.8元,667 m2純收入3 668.6元。不同品種類型、不同種植方式在產量、上市期上有所不同,因此價格和產值效益不同(表2)。湖北省春季保護地栽培一般在“五一”前后上市,正值節假日,此時甜瓜上市量相對較少,因此售價相對較高,經濟效益好。
湖北省春季甜瓜上市時間從5月一直持續到7月,以內銷為主。從上市量分布來看,6~7月比較集中;從價格上看,6月以前上市的大棚甜瓜價格較高,6月下旬市場價格下降,7月以后價格回升。秋季甜瓜生產面積小,上市時間主要集中在中秋節和國慶節前后,667 m2產量比春季低,但市場價格較好,效益較高。
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和產品知名度,以促進當地區域經濟的發展,加上生產者和消費者對甜瓜產品質量安全重視程度的提高,我省各甜瓜主產區紛紛開展了以提升產地和品牌形象以及注冊原產地標志的活動,如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商標注冊等。同時,部分地區涌現了一批專門從事甜瓜精品生產和銷售的公司,產品整齊一致而且全部包裝上市,在消費者中形成了較好的信譽度。許多農戶也通過組織合作社來注冊申請甜瓜品牌,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如荊州區八嶺山鎮1999年被荊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荊州市甜瓜生產大鎮”稱號,2010年被湖北省園藝學會西瓜甜瓜協會命名為 “湖北甜瓜明星鎮”等,荊州區甜瓜已經成功注冊了八嶺山黃金瓜和荊綠甜瓜等商標,其中荊綠甜瓜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證書、八嶺山黃金瓜獲得無公害食品證書。
近年來全省各科研院所和院校在甜瓜新品種選育和優質、豐產栽培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也成功地選育出一批優良品種,并用于生產,同時通過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也引進了許多優良品種,如厚皮甜瓜有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的眾天翠玉、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的IVF117、新疆農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的黃皮9818等,薄皮甜瓜引進了臺灣農友以及河北、東北的部分品種,但總體來說推廣應用面積還不大,主要是在耐濕性、雨季坐果能力上表現不足。
我省甜瓜80%以上為地膜覆蓋栽培,6月中下旬集中上市。坐果和成熟上市期正值雨季,坐果率、產量以及品質均受到嚴重影響,尤其在臨近成熟期遇到高溫暴雨,會給瓜農帶來嚴重損失,同時種植模式的單一造成上市期過于集中,影響市場銷售價格,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得不到保障。

表2 2012年湖北省甜瓜產量、效益分析
主產區連作障礙問題逐步突顯,尤其是保護地甜瓜生產,連年種植使設施甜瓜老產區連作障礙非常嚴重,雖然采取了嫁接措施,但枯萎病、蔓枯病等時常發生且發生越來越重,育苗技術、溫濕度調控技術、花期調控技術、病蟲害防控技術等跟不上是造成設施甜瓜產量低的主要原因。
農業的發展方向在于產業化,產業化經營必須有龍頭企業的參與,包括產前、產中和產后。目前我省西甜瓜產業中僅有少數企業參與市場運輸、銷售,企業總體參與度低,制約了我省甜瓜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針對甜瓜生產上存在的問題,我們應引進、選育適合我省發展且具自主知識產權的甜瓜專用品種,重點發展優質、抗病、早熟、耐運、貨架期長的品種;推廣多種栽培方式,延長市場供應期,目前我省甜瓜主要是地膜覆蓋栽培,產品集中在6月中下旬上市,應該研究推廣大棚早熟、小拱棚避雨早熟栽培、嫁接栽培、延秋栽培、一種多收等多種栽培形式,延長供應期,提高經濟效益;組建行業協會,引導企業參與,促進我省甜瓜產業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1]山東農學院主編.蔬菜栽培學(各論)[M].北京:農業出版社,1979.
[2]浙江農業大學主編.蔬菜栽培學(各論)[M].北京:農業出版社,1979.
[3]羊杏平.西瓜、甜瓜優質高效栽培新技術[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4]馬德偉.蜜瓜、西瓜設施栽培與制種[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5]王堅.中國西瓜甜瓜[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6]呂家龍,蔬菜栽培各論(南方本).3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7]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中國園藝學會西甜瓜專業委員會、中國園藝學會西甜瓜協會主編.中國西瓜甜瓜[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8]張管曲,相建業,謝芳芹,等.西瓜、甜瓜病蟲害識別與無公害防治[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9]郭鳳領,戴照義.無公害甜瓜種植技術[M].武漢:湖北科技出版社,2009.
[10]王堅.試論我國西瓜甜瓜產業發展的若干問題[J].中國西瓜甜瓜,2003(2):1-3.
[11]郭鳳領,邱正明,戴照義,等.湖北厚皮甜瓜生產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中國果菜,2006(4):15-16.
[12]楊艷濤,張琳,吳敬學.2011年我國西甜瓜市場及產業發展趨勢與對策分析[J].北方園藝,2012(15):183-187.
[13]梁莉,李榮富,秦海峰,等.內蒙古甜瓜產業化發展的對策[J].中國西瓜甜瓜,2003(5):39-40.
[14]吳建義,馮志麗.湖南省甜瓜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南農業科學,2001(2):49-50.
[15]戴照義,郭鳳領,王運強,等.2012年湖北省西甜瓜產業發展報告[J].湖北農業科學,2013(12):6 061-6 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