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金,吳鵬飛,李雙江,廖先遠,黎榮
(四川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成都 610061)
平樂金礦床位于華南準地塊桂西凹陷右江盆地,成礦區帶屬于桂西北-黔西南-滇東南(右江海槽)金銻銀成礦區。區域內主要出露有下三疊統羅樓組(T1l)、石炮組(T1s),中三疊統百蓬組(T2b)、蘭木組(T2l);泥盆系郁江組(D1y)、榴江組(D3l),二疊系棲霞(P2q)、四大寨(P2s)、領薅組(P2lh)僅在區域隆起部位小面積出露,缺失石炭系地層;巖性以砂巖、泥巖、泥砂巖、灰巖為主。區內構造發育,主要以近東西向斷裂構造為主,其次為北西向、北西西向斷裂構造,近東西向斷裂構造被北西向、北西西向斷裂構造所錯斷,有近東西向向北東向變化的趨勢,局部形成了東西為軸的狹長隆起構造。區內巖漿巖發育,主要出露于區域內隆起部位,受控于近東西向斷裂,巖性以輝綠巖為主,是區域內的金成礦的主要物質來源。
高龍至平樂是一條為近東西向斷層控制的金礦帶,區域內已經有多個上規模的金礦床,高龍金礦為中型,八渡金礦為小型;另外區內還有多個零星金礦點,如博俄村金礦點、平澤金礦點,隆起兩側的次級構造內是金礦主要賦存部位。

圖1 區域地質、金礦點分布圖

圖2 礦床區地質草圖
礦床位于田林縣八渡鄉平樂村,其東側大約 15km處就是高龍金礦。礦床區內出露地層有郁江組、榴江組、棲霞組、茅口組及領薅組、下三疊統下組(T12)和上組(T11);主要巖性為硅質巖、灰巖、泥巖、粉砂巖;區內構造發育,主要為斷層構造,其次為背斜構造,構造總體方向為近東西向,局部被北西西向和北西向構造所錯斷,形成 “弓狀”構造體系;另外區內輝綠巖體發育,巖體基本受“弓狀”構造控制,呈向北凸的“弓型”展布(圖2)。

表1 各地層含金量統計表
目前發現的金礦體位于領薅組,剛好為一斷層,其內主要為殘坡積層,上覆為灰白色粉砂巖,下伏為淺灰色灰巖,輝綠巖體呈透鏡體狀順巖層破碎處侵入。粉砂巖強烈硅化,其內主要見五角十二面體黃鐵礦化,星點狀黃鐵礦化,局部見針狀輝銻礦化,輝綠巖內主要為星點狀黃鐵礦,灰巖內未見任何礦化。初步推斷是由于斷層內巖石破碎,較為容易風化剝蝕,而兩側圍巖均為強烈硅化,比較難風化,所以在斷層出露地段產生了原地風化堆積,形成了高品位氧化礦層。該礦帶長大約500m,寬約15m,經取樣分析,土狀礦內含金達0.88~0.94g/t,而硅化砂巖內含礦為0.17~0.41g/t,其他地層內含礦為0.05~0.06g/t,具有離輝綠巖體越近金含量越高的特點(表1,圖3)。

圖3 礦床區剖面圖
1)高龍金礦其內含礦地層主要為百蓬組角礫砂泥巖,品位可達 2克/噸[1],礦石及圍巖均有強烈的硅化和黃鐵礦化,而礦權區內礦體所出露地段,屬于領薅組地層,主要為粉砂巖,同樣也存在強烈的硅化,并且具有五角十二面體黃鐵礦,局部見針狀輝銻礦,所以從含礦巖性及礦化蝕變現象對比,礦權區內的金礦與高龍金礦有一定的類似性。
2)高龍金礦控礦構造主要為北東東向和南北向組成的環狀構造[2],而礦權區內從目前調查情況看,主要受北東東向構造控制,屬于賦礦構造,所以從構造格局上對比分析,礦權區內的控礦因素與高龍金礦有一定的類似性。
3)高龍金礦從目前研究成果上看,推測其深部存在有超大的巖漿巖(花崗巖)侵入體,而礦權區內從目前調查情況,區內輝綠巖體發育, 在斷裂出露處,有多處存在小透鏡體狀輝綠巖侵入體,深部可能存在有隱伏的輝綠巖體,并且經取樣分析,輝綠巖體中金含量一般都為 0.05g/t,可以為礦權區內金礦的形成帶來豐富的物源,所以在成礦物質來源對比分析,礦權區內有豐富的礦物質來源。
平樂金礦床從所屬成礦區帶,成礦地質背景,圍巖蝕變等特征均與區域內典型金礦床高龍金礦有一定的類似性,是金成礦的有利地段。結合地質成果,初步推斷,平樂金礦目前所圈定的含金破碎帶越往北東方向,隨著巖體埋深越大,礦體延伸也就越大,越往深部延伸隨著巖脈的膨大,成礦物質越豐富,品位也應越高。所以在該礦權區內其北東向及傾向上還有很大的找礦遠景。
[1]張長青,王登紅,王永磊,王成輝,邱小平. 廣西田林縣高龍金礦成礦模式探討[J]. 巖石學報. 2013
[2]黃毓和. 廣西卡林型金礦床的成礦地質特征及找礦前景[J]. 礦產與地質.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