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梅
摘要:自從我國實行偉大的改革開放政策以來農村文化建設工作一直是政府關注的重點。經過長時間的奮斗我國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就其與農村快速發展的經濟水平相比,農村文化建設工作仍然有一定的距離。農村文化建設緩慢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大影響,注重提高新農村文化建設對于提高農民經濟水平,樹立農村和諧文化思想對于我國經濟穩定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闡述了提高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方式,從免費開發三館一站開始,以貼近農民生活的角度切實提高新農村文化建設。
關鍵詞:三館一站;新農村建設;農村文化建設
引言
文化是推動新農村建設源源不斷的動力,其價值與作用是其他要素無法取代的。因此在新農村建設中大力推動農村文化建設,滿足農民群眾逐漸增長的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經之路,也是提高新農村綜合水平的重要措施。要提高新農村文化建設水平最為關鍵的條件就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需求,實現農民、農村、農業三位一體有機融合,穩步發展。
一、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建設新農村文化能夠顯著提高農民群眾的整體素質。提高新農村文化建設能夠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以及文化修養。這也是實現新農村建設的必備條件。農村的經濟正在快速發展,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是其文化水平和空間遠遠無法滿足農民群眾增長的文化需求,因此提高新農村文化建設能夠讓農民群眾陶冶情操[1]。
二、利用三館一站免費開放提高新農村文化建設
1.利用文化站提高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措施
①穩定文化隊伍
文化站是農村重要的文化事業單位之一,是政府向農民群眾實現宣傳教育,開展文化活動而建立的機構。政府在利用文化站提高新農村文化建設時要穩定文化隊伍,加大對文化站的資金投入,穩定文化隊伍,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良好的文化宣傳隊伍。并且要有計劃的培養綜合素質高,文化修養好的文化隊伍,為新農村文化建設注入新鮮的活力[2]。
②開展豐富文化活動
農村文化站要在節假日或農閑充分利用時間開展小型多樣,群眾參與互動性強的文化體育活動,提高農民群眾的業余生活。利用文化站的場地和設施,邀請有理論和實踐經驗的人才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班,推動群眾教育。在培訓班里文化站可以大力宣傳黨的文化方針政策,強調農村和農民是黨的重要基礎,將黨的光輝形象和科學政策送到農民群眾心中。弘揚和諧社會觀念,杜絕黃賭毒現象,讓農民群眾從娛樂中樹立科學發展觀。
2.利用圖書館提高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措施
①大力開展讀書活動
免費開放圖書館可以讓農民群眾有途徑獲得更多的文化知識,緊跟時代步伐。圖書館可以定期開展讀書活動,培養農民群眾的讀書習慣,提高其閱讀水平,保證能夠讓農民群眾閱讀健康有益的書籍。組織農民群眾開展讀書活動不單單是提高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需要,也是農民群眾提高自身水平的需求。讀書活動可以讓農民群眾掌握打開致富之路的金鑰匙。開展農業技能培訓等主題的讀書活動,能夠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對農村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②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圖書館應該充分發揮其文獻書籍優勢,根據當地農村的實際情況,整理搜集對當地農村經濟有益的,能夠推動當地農業科技成果發展的資源信息,開展信息資源共享工作。以實用便捷為原則,搜集當地資源,同時結合互聯網上的訊息,累積服務資源,滿足農民群眾的科技技術需求[3]。
3.利用文化館提高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措施
①實施共享工程
目前我國已經開展了文化信息資源貢獻工程,農村文化館應該充分意識到改革發展到關鍵時期,實施共享工程建設。根據共享工程需求,建立當地自然科學文化庫。利用免費開發文化館讓農民群眾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用科學的精神理念武裝起來,從而進一步提高新農村文化建設。
②提高審美能力
文化館是農村文化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應該不定期組織優秀的藝術家或書法家開展優秀作品展覽,組織農民群眾進行歌唱比賽、書法大賽、繪畫大賽等,積極組織群眾舞蹈、同樂晚會等文化活動。用健康的文體活動引導農民群眾樹立健康的審美觀念,提高審美能力[4]。
4.利用博物館提高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措施
①走近農村,貼近現實
博物館對于農民群眾來說還是相對陌生的,因此當地博物館可以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向農民群眾講解基本知識;或者可以將博物館中的文物送到農村小學中,讓農民群眾走近博物館,接受文化氛圍的熏陶,豐富眼界,開拓視野[5]。
②豐富未成年人生活
博物館在豐富農村未成年人生活中可以采取多種措施。例如“送電影”、“問答活動”等。充分發揮博物館的自身優勢,讓農村孩子從小就開闊眼界。博物館還能夠定期在館內開展展覽和宣傳活動,展示農村未成年人在平日課堂中無法獲得的知識。派設專門的服務人員,給農村學生解答疑惑,引導其有秩序的參觀。博物館應該成為農村學生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和平臺,更加應該成為農村孩子不斷展示才藝和良好精神風貌的平臺。
三、結束語
農民群眾的文化水平增長也必將帶來農村經濟收入增加。農民群眾是我國人口結構中很總要的組成部分,提高新農村文化建設可以向農民群眾宣傳先進的馬克思主義和鄧小平理論,與其共同分享社會主義建設的喜悅成果,對農民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有著深遠的意義。利用三館一站免費開放對于提高新農村文化建設有著深遠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凌建. 培育現代農民發展現代農業[J]. 中國集體經濟,2010(3):13- 14.
[2]林多賢.新農村建設更應注重構件建“文化家鄉”和“精神家園”[N].光華時報,2007(5).
[3]龍應臺:人本是散落的珍珠,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線,將珠子穿起來成為社會。北京文藝[OB/OL].http://www.artsbj.com/Html/artist/wyjbj/535721509828.html.2009 年 12月 17 日.
[4]鄭風田、劉璐琳: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文化: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1).
[5]熊易寒.城市化的孩子:農民工子女身份認同和政治社會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