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吳進 黃奮
【摘要】堅持“生態立省”,把旅游業發展成為支柱產業,是江西省十二五規劃的重要戰略目標。體育旅游作為旅游業的主要分支產業,近幾年在全省發展最快、也最具發展潛力,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推動作用。構建南昌一小時體育旅游經濟圈,是做大做強南昌乃至全省旅游業,打造省內旅游核心增長極的必然選擇,能拉動圈內地區各項相關生態產業的迅速發展,能形成區域內新的生態經濟增長點。
【關鍵詞】生態立省戰略;體育旅游經濟圈;研究
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環保和生態建設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堅持“生態立省”戰略,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是對省情認識的升華,是在更高層次上對自然法則的尊重和回歸。“一小時經濟圈”又稱大城市群,是指根據我國路況車速情況,所規定的都市圈 1-1.5 小時通勤時間所涉里程。按此定義,江西的省城核心城市群定位為南昌、九江、撫州的三市組團, 從延伸意義講,還包括鷹潭、上饒、景德鎮以及宜春在內的大城市群。
一、體育旅游經濟圈的內涵及興起的時代背景。
體育旅游興起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隨著現代奧運的興起與發展,給主辦國帶來的巨大利益,促使體育旅游經濟圈的建設迅猛發展,體育旅游所引爆的商機更是具有無限的誘惑力,我國已經開始起步,并立項著手打造一批體育旅游品牌地區。
國內外體育旅游經濟飛速發展,瑞士僅滑雪旅游年創匯 70 億美元;意大利足球旅游年產值超 500 億美元。我國陸續啟動了 16 個體育旅游圈建設,旅游業年均增幅 18%,到 2020 年我國旅游業總收入將超過 3.3 萬億元,成為世界旅游強國;南昌一小時經濟圈近幾年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迅速,大型比賽密集,有舉辦國際大型賽事的潛力為發展體育旅游產業創造了條件。
二、南昌一小時體育旅游經濟圈的構建基礎
1、區位優良,交通便利,政策助力
南昌依托高速鐵路和航空樞紐,實現連接三大經濟圈(長三角、珠三角、海西區)的省際交通廊道;依托快速鐵路和城際鐵路,實現連接九江、鷹潭、撫州、吉安的贛中北省域一小時交通圈;依托高速公路,實現輻射永修、安義、奉新、高安、豐城、余干等地的一小時交通輻射區。南昌市距長株潭城市圈、武漢城市圈、皖江城市帶和海峽西岸經濟區間的直線距離僅300公里,離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直線距離也僅500公里。區域內各主要景區均實現了高速公路、鐵路與民航的全覆蓋。自然條件和氣候極好,資源豐富,體育旅游發展基礎較好。南昌一小時體育旅游經濟圈內現有民用機場3個,2013年日均起降飛機150余架次,南昌昌北機場現有7條國際航線和40余條國內航線,全省高速公路和鐵路里程均超過4000公里,大大拉近了空間距離。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被批準為國家發展戰略建設4年來,對南昌一小時體育旅游經濟圈區域旅游業的發展特別是對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當前,南昌一小時體育旅游經濟圈與珠三角、長三角、海西經濟區、武漢城市圈和皖江城市帶等重點經濟區域形成了遙相呼應狀態,無論是在市場環境還是政策支持等方面,對南昌一小時體育旅游經濟圈內體育旅游資源開發都將繼續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
2、豐富的區域旅游資源
南昌一小時體育旅游經濟圈內擁有類型多樣、數量龐大的高等級自然資源,在全省同類資源中所占比重高(見表1)。如全省12處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有8處在該區域(廬山、龍虎山、高嶺-瑤里、云居山-柘林湖、三清山、龜峰、梅嶺-滕王閣、武功山);2處世界地質公園(龍虎山、廬山)均在南昌一小時體育旅游經濟圈內;全省3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里就有2座(景德鎮、南昌);擁有全省唯一1處國際重要濕地(鄱陽湖濕地)。所以,富集的旅游資源也為南昌一小時體育旅游經濟圈內開發體育旅游產業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表1 南昌一小時體育旅游經濟圈內旅游資源類型結構及比重表
資源類型 南昌一小時體育旅游經濟圈內 全省 所占比(℅)
世界地質公園 2 2 100
國際重要濕地 1 1 100
國家5A級旅游景區 3 4 75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8 12 67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 3 67
資料來源:《2013年江西省統計年鑒》整理
3、旅游宣傳資源的整合為體育旅游注入了活力
早在2011年,江西省就圍繞“江西旅游風景獨好”著力打造品牌,對各類旅游宣傳資源進行整合,展開集中宣傳與促銷活動。與央視等媒體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省旅游局也與全國3000余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關系,積極與中部各省市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區域合作,2012年引進重大旅游項目135個。
三、構建南昌一小時體育旅游經濟圈的現實意義
構建南昌一小時體育旅游經濟圈具有良好的政策基礎、經濟基礎、資源基礎及配套設施基礎,對整合區域資源優勢,實現體育與旅游、文化一體化戰略,提升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檔次,拉動體育旅游消費打造地方特色體育旅游品牌,為區域經濟增加新的亮點有重要意義。南昌一小時體育旅游經濟圈的構建,是做大做強南昌乃至全省旅游業,打造省內旅游核心增長極的必然選擇,能拉動圈內地區各項相關生態產業的迅速發展,能形成區域內新的生態經濟增長點。
主要參考文獻:
[1]胡吳進.南昌一小時體育旅游經濟圈內體育旅游資源整合發展對策[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20-124.
[2]張發強.關于構建“環太湖體育圈”的設想[C].全國政協九屆五次會議提案,2002.
[3]陳劍鋒.生態立省:江西綠色發展戰略的新選擇[J].求實,2009(4):56-59.
[4] 吳貽剛.長江三角洲體育旅游產業整合發展的研究[J].體育科研,2004,(5):8-10.
[5]胡吳進.南昌一小時體育旅游經濟圈內體育旅游經濟模式研究及有效途徑[J].價格月刊, 2012(10):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