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林
摘要:現代大學的本質理念就是培養出具有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現代大學生。而把參與式管理模式應用到對大學班級的管理,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可以在班級管理主體定位和角色設定、開展全班參與的特色活動中應用參與是管理模式和理論,實現對班級的管理,并在管理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參與式管理;角色;班級活動
參與式管理理論的形成是管理學一次革命性的轉變,是現代社會對新的管理理念的突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把企業員工作為管理對象和客體的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現代社會,企業的員工不是被管理者,而是企業管理參與者,不再是管理客體而是主體。
參與式管理理論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被相關學者提出來了。1937年美國的格雷提出協商式參與法,認為在福利或者與員工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上,讓員工參與討論、協商,共同制定相關政策和制度是必要的。這可以稱得上是參與式理論的最基本的觀點。經過不同時期學者對該理論的完善和發展。時至今日,所謂的參與式管理理論,指的是企業或者其他組織,在針對本單位成員的管理上,本單位成員也是該組織發展的管理者和參與者,必須賦予其相當的決策權和參與權,組織的領導與成員一道,共同制定發展目標、制定發展決策、共同協商解決相關問題等與企業或者組織發展密切相關的課題。
這種共同參與的理論模式,完全可以應用在大學里面,特別是大學班級管理之中。
一、大學班級管理角色轉變
1、班主任
大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仍然是一個及其關鍵的角色。雖然輔導員制度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制度了。但是許多高校輔導員的配備還是存在管理上的盲區的。許多高校存在一種所謂的二元制的管理模式。輔導員是按照年級來配備的,而實際上,學生是按照班級來分別管理的。這就造成一學生管理上的盲區。這個盲區就得靠班主任的管理來彌補。
按照參與式理論,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組織者而不是領導者,必須要轉變角色定位。如何調動全班的力量,管理好班級,是班主任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因此,班主任應該在班級制度制定、班級學習、文化氛圍營造等方面,起到組織者的作用。首先,如何在在班級全體成員共同參與下,遴選出一個高效的班委集體,是十分關鍵的。其次,與全班同學一起,共同制定班規和其他一些制度,也是必要的。此外,在日常管理中,如何設置主題班會的內容、如何對學生學習進行引導,對學生理想信念形成的教育如何開展,也是班主任應該思考的問題。但是思考的方式應該轉變。不要事事躬親、面面俱到,而是要想辦法,鼓勵和調動班級成員,共同協商和參與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來。
2、班委
班委在整個班級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他們這一群人既是班主任管理理念的直接感受著,也是班主任管理理念的傳達者和實施者。他們應該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是班主任與所有同學充分溝通和交流的中介渠道。如果這個渠道不暢通,參與式管理就形同虛設。所以,作為班主任來說,在制定一些框架性制度的同時,可以放手讓班委去進行具體的管理,班主任只需要把握整體方向和原則即可。這就需要班主任在遴選班委的時候,高度重視對班委成員的挑選,其次就是注重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重視對班委能力特別是管理能力,溝通能力的培養。
作為班委,也應當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溝通和管理能力,其次就是要把班級同學的意見及時反饋班主任,把班主任的想法,及時向同學傳達,保證班主任與同學之間溝通交流的順暢。
3、其他班級成員
作為班級管理最主要的參與者,要注意主動的培養參與意識和管理意識。需要班級同學養成積極主動的意識。在班主任和班委的組織下,有意識地、主動地和積極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之中。主動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訴求。共同參與制定班紀班規,參與班級文化建設活動。嚴格來講,班級同學才是班級管理真正的主體。因此,對于班級管理,要有主人翁的精神。
二、參與式管理方法嘗試
在對班級參與式管理的角色厘定清楚以后,如何切實可行地把參與式管理的模式貫穿于整個班級管理,將是要討論的重點。班級管理,獨具特色和創造力的方式方法十分關鍵。其中,主題班會、特殊班級活動以及學生學業規劃是重中之重。
1、主題班會
各個班級在遵照學校要求召開例行班會的同時,可以對班會的實質內容進行有意識地設置。在時間上,可以定期(比如每一個月或者每兩個星期)召開內容豐富和極具特色的主題班會;在內容上,可以發動全班同學,共同參與制定主題,也可以結合每個月的特色節假日,比如地球日、法制日等,圍繞這些內容,進行主題班會,還可以針對某一時段社會熱點問題,時事政治等內容,有序開展活動;在形式上,可以采取班級大討論的方式,鼓勵所有人參與,也可以采取主題演講等方式,對同學們的思想進行引導,促進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地點的選擇上,可以考慮在教室,也可以在宿舍,甚至可以在校園進行主題班會。通過主題班會的召開,引導學生的思想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獨具特色的班級活動
在班級日常的管理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特色班級活動,也是凝聚班級合力的有效方法。可以充分聽取班級同學的意見和建議,選擇一些適合本班全體同學參與和開展的活動,例如,在本班全班男女同學混合參加的各類球類比賽,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類比賽,豐富學生的生活。甚至可以考慮邀請其他班級的同學,進行類似的體育比賽,加強與其他同學的交流。此外,可以設置溫馨的生日晚會,定期給班上過生日的同學舉辦生日晚會,把班集體打造成一個團結溫馨的大家庭。還可以組織本班同學一起參與社會實踐,從事一些有意義的公益活動等。
3、學業規劃
作為班主任,對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意識的引導,也是很關鍵的。在與每個同學的面對面的交流過程中,要有意識地了解每個學生在學習上的打算和計劃。特別是針對在學業上沒有清晰想法和迷茫的學生,更應該傾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其一道,規劃好整個大學時期的學業。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十分關鍵。針對學生的學業,可以按照時間順序,以一個學期為限,要求其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和綱要。比如說,第一個學年,主要任務就是轉變角色,熟悉環境,認識大學學習生活規律,爭取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生活方式,爭取學會與人交流和溝通,并針對性的制定未來學習的計劃。第二學年,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個人的能力,為未來幾年的時間確定好方向等等。
可以采用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在整個大學學習期間,把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挑戰(Threats)四個關鍵要素,融入到整個學業規劃當中。讓學生自己發現自身的優缺點,自己尋找機遇,克服困難,迎接挑戰。讓學生有意識地、自覺地加強能力訓練,提高自身素養。
總之,時代變化需要我們在班級管理中轉變思維和管理,充分鼓勵和調動班級成員參與班級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培養獨立自主的思維能了和獨自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能力。這種參與式的管理模式,也符合大學教育中,培養具有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現代大學理念。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班級管理論[M] .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2] 陳發初. 關于新時期大學班級管理的幾點思考[ D] .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06( 11)。
[3] 唐忠明. 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再思考[ J] . 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學報, 2006(4) 。
[4] 孟繁華. 賞識你的學生[M] . 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04。
[5]郭毅.班級管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6]漆小萍,唐燕.高校學生事務管理[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年
作者簡介:保山學院政治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