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層干部是處理突發事件的一線工作者,是自然災害應對中的領導者和決策者。本文總結了在自然災害發生過程中基層干部應急能力的現狀,并進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轉變基層干部應急觀念、強化基層領導考核機制、建立和完善培訓機制等措施,以提高基層干部應急領導能力。
關鍵字:基層干部;自然災害;應急領導能力
我國地域廣闊、自然條件、地域形態相差很大。尤其在自然災害頻發的西部地區,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在應對自然災害的過程中反應遲緩,自救和互救的能力都比較弱。基層政府干部如何通過發揮自身的領導力,提高在自然災害中的應對水平,減少自然災害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的損失,必須提上研究和工作的日程。
一、當前我國基層干部應急領導力現狀
基層干部應急領導力包括前瞻力、決斷力、動員力、控制力、組織協調力和影響力。然而由于我國政治體制和其他的一些主客觀原因,面對自然災害,我國基層干部的應急領導力是遠遠不夠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決斷力欠缺。在自然災害發生時,基層干部第一時間做出的反應不是如何安置災民、如何控制災情、如何降低損失,而是直接向上級匯報情況?;鶎痈刹恳廊淮嬖谥暗取薄翱俊薄耙钡乃枷?,等上級指示、靠上級指揮、要上級支援。這致使救災中決策的最佳時機被貽誤,災情擴大。
(二)組織協調資源能力欠缺。災害發生后,基層干部的第一反應不是如何更好更快的集聚本區域已有資源,或者通過本人的能力獲得社會資源,而是向上級報告,直接等待上級物資的支援。在資源的分配上厚此薄彼,資源的協調上沒有足夠的動員力協調好各方關系,導致矛盾重重,影響社會的穩定。
(三)影響力欠缺。一方面,因為出現災情時,需要有高度的集權和統一換取救災的效率,而受災群眾心理的脆弱性使得正常時候能發揮作用的權威、制度都會顯得蒼白無力,這就導致了在救災過程中基層干部權力性影響力的欠缺。另一方面,在災后重建過程中,需要一位令人信服的領導者使人們心甘情愿地為災后重建貢獻自己的力量,然而在現實中,基層干部并不重視對災民進行心理輔導,其非權力性影響力在災后重建中發揮不足。
二、造成我國基層干部應急領導力現狀的原因
(一)我國基層干部被動的社會管理意識和能力結構與基層政府職能不匹配。一方面,隨著農業稅的取消,基層政府的工作職能已經從“催糧收稅”轉變為服務社會、發展經濟、穩定社會等幾個方面。但是,基層干部的思想觀念仍然停留在過去“官本位”的階段。另一方面,由于當前基層干部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導致其學習能力和掌握現代科技水平較低。在自然災害特別是特大自然災害來臨時,在沒有得到上級明確命令和指示的情況下,基層干部只能憑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做出決策。長久以來形成的被動管理意識和能力結構的偏差導致基層領導干部在應急救災過程中瞻前顧后、顧此失彼。
(二)客觀體制的限制。由于我國金字塔型的地方政府結構,在自然災害管理中表現為自上而下的救急模式。這導致基層干部在救災過程中習慣于等待上級的指示、等待上級的物資支援。這在程序上是正確的,但是正如決策理論創始人西蒙所說:“危機事件的實質,是非程序化決策問題。”在自然災害來臨時,不可能走程序化道路。其二,基層干部應急能力的提升在客觀上需要強大的財力作為支撐,但我國的財稅體制導致地方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事兒多錢少。災害發生的危機時期基層政府很難組織資源,這也客觀上造成了基層干部組織資源能力的不足。
(三)應急管理干部培訓機制欠缺。根據調查,當前我國基層干部應急能力的主要來源是工作經驗、依靠科學和相關專家的建議、遵照制度這三種方式,專門針對基層干部的應急培訓比較少。必須加大教育培訓力度,開展應急預案演練,使基層干部熟練掌握人員分派、救災程序等相關事項。同時密切各部門之間的配合,提高相關部門共同處置自然災害的實戰能力。
三、基層干部應急領導能力建設的對策研究
(一)轉變應急觀念,變被動為主動?;鶎痈刹吭跒那榘l生后,第一時間親臨現場,主動了解災情發展、災民所需。直面矛盾,靠前指揮,與災民面對面交流,不僅可以順利做好各方面的解釋和安撫工作,消除災民的恐懼心理,穩定情緒,以更快的速度進行災民的安置、災情的控制,災區的建設,更為基層干部自身獲取災害處置的知識經驗,提升應急領導力創造了條件。
(二)完善領導干部考核指標,加大應急事件處置不當在領導問責制中的權重。適當增加應急管理,社會維穩方面的指標,在制度上給予基層干部應急特別是災后重建的積極性。對于應急事件處置不當的基層領導干部實行問責,通過干部考核和領導問責制度,獎懲并重,使基層干部主觀上有意愿,客觀上有制約,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應急領導力,做好自然災害應急處置。
(三)加強基層干部應急救災培訓。這需要設立專門的應急培訓管理機構和相關應急培訓支持體系。在培訓內容上,應該涉及:應急救災理論知識,諸如管理學、領導學、災后心理救治等;各種專業技能,如醫學基礎技能、消防技能等;部門之間的協調和互動的技巧,如何快速與相關部門達成救災共識,在權力范圍內更好地實現配合;災民溝通和媒體管理,如運用媒體力量進行輿論引導等;通過應急演練,讓實際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都通過演練的形式呈現出來。
總之,基層政府干部的應急領導力是進行應急管理的重中之重,對自然災害的應對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只有基層干部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領導力,才能使人民群眾的權益得到保障、才能使社會的穩定得到維護、才能使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 許誠.領導力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商業經濟,2008,(19):57-58 .
[2] 中國科學院“科技領導力研究”課題組,苗建明,霍國慶.領導力五力模型研究[J].領導科學, 2006,(09):20-23.
[3] 威廉.L.沃,格利高里·斯特雷布,王宏偉,李瑩.有效應急管理的合作與領導[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03).
[4] 張歡,吳峰.巨災下鄉村基層領導力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2):99-104.
劉依璇(1990—),女,漢族,河南省焦作人,管理學碩士,單位: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公共危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