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立儉
摘要:晚唐時期,在詩歌逐漸褪去耀眼光暈的同時,詞的繁榮給這一時期的文壇帶來了新的風景。作為詞之新風的積極開拓者,作為詞之革新的重要領導者,溫庭筠將詞這一文體第一次開掘出熠熠的光彩。他上承盛中唐的底蘊,開花間詞一派,以曲折的筆調、華麗的辭藻開花間詞“深美閎約”的風格,其詞作中的女性形象端莊清麗,如一縷清風,穿行于濃妝艷抹、萎靡頹唐的晚唐五代的詞林,作“嚴妝”麗行
關鍵詞:溫庭筠;花間詞;藝術特色
晚唐五代時逢亂局,文化學術多趨于衰颯,但恰在此時,一股以寫女性、閨閣為主的文學創作風氣悄然興起,不日即蔚為大觀,尤其詞的創作更是異彩紛呈,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詞人,形成一個穩定的創作群體,即為“花間派”,這一詞派中不乏在文壇縱橫的一代大家,而這其中,作為花間詞的宗師級人物,溫庭筠在花間詞風的形成、發展、興盛的過程中無疑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孟子曰:“知人論世”,欲把握溫庭筠詞的藝術特色,就需從歷史、文化的大語境,詞人的生平遭際,詞作的評析,這四個角度去探討。
一、 唐風的熏染
時至晚唐,唐王朝當年的隱憂終于成為了現實的危機,藩鎮割據、農民起義、外族侵擾,日暮途窮之象盡顯,這時的文學承繼中唐的內轉向趨勢,繼續在細膩之中尋找寄托。胡應麟道:“盛唐句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唐句如風兼殘雪起,河帶斷冰流;晚唐句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斬然。故知文章關氣運,非人力?!笔⑻埔蚱浞e極的入世態度而具有博大的胸懷和開闊的眼光,中唐是頹唐與退避,晚唐則著力于日常生活中,逐漸由詩向詞過渡。“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正是晚唐文人的集體寫照。正當此時,溫庭筠挾著盛唐壯闊渾雄的游絲,承繼著中唐綺靡寥落的氣脈,浸染著晚唐頹敗衰颯的風氣,在唐王朝墮入永夜之時,錦衣夜行。
二、 自我的錘煉
溫庭筠,或作廷筠、庭雲,根據其弟名庭皓可推知庭雲在先,庭筠在后。字飛卿,本名溫岐,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溫庭筠當時以詩、詞、駢文的成就揚名于晚唐的文壇,其詩與李商隱并稱為“溫李”,時人稱其為“溫八吟”,
在青年時,多次入京考取進士,但因其諷譏權貴,且與丞相令狐綯的不睦對其造成了很大影響,被當朝者所排擠,導致仕途頗為坎坷。而其中于《唐詩紀事》中記載或可見端倪:“宣皇愛唱菩薩蠻詞,丞相令狐綯假其飛卿修撰,密進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溫亦有言云:‘中書堂內坐將軍,譏相國無學也。又云:令狐綯曾以舊事訪于庭筠,對曰:‘事出南華,非僻書也?;蚣较喙评碇?,時宜覽古。綯益怒,奏庭筠有才無行,卒不登第?!闭驗槿绱嗽怆H,使得他風流放蕩,常常和浪蕩子弟出入于青樓酒肆,眠花問柳,終于散盡資財,窮困潦倒。坎坷的身世命運并不能暗淡溫庭筠的生命光華,他精通音律,善于鼓琴吹笛,時人贊曰“有弦即彈,有孔即吹”。他的詞作發于心,著于墨,探乎幽,取乎靜,和乎曲,統乎麗,為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引領了一大批文人的創作傾向。
三、 詞作的行止
溫庭筠的詞現存確定的有六十八首,包括了《花間集》所收錄的六十六首和《云溪友議》中的兩首。其詞作雖所存不多,但能經過千百年文人的審美考驗而依然屹立不倒,依舊被人所稱道,這本身就是對溫詞的一種肯定,說明了溫詞在藝術上達到了令同時代的詞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劉熙載在《藝概·詞曲概》中說:“溫飛卿詞精妙絕人,然類不出乎綺怨?!边@一觀點,代表了自古至今許多人對溫詞的看法,甚至將溫詞歸于艷詞一類。但統觀溫詞,艷詞的創作并不是溫詞的全部,甚至根本不能概括溫詞的特色。比如《清平樂》一首:
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終日行人恣攀折,橋下流水嗚咽。 上馬爭勸離觴,南浦鶯聲斷腸。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千行。
這首詞并未見任何艷詞的痕跡,甚至風格與之迥然不同,它并不描寫相別時的兒女柔情,而是偏重于表現出行者的悲壯,透露出一種燕趙之風,慷慨之情,語言質樸無華,更加透露出一種陽剛之美。
比如溫庭筠的一首詞《菩薩蠻》,歷來被人所稱道,也是溫詞的代表性作品。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這首詞通過白描的手法,通篇描畫女子晨起梳妝之事,以女子最簡單的動作,暗設了一個隱蔽的意義的空間,女子的意韻、情懷、訴求,心理的軌跡恰如首句“重疊”而且在“金明滅”之中,使人一方面或可尋蹤,另一方面又難以斷言,以白描的手法通行全篇,卻傳達出一種朦朧之美,從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凡的藝術功力與奇巧的用意。溫詞最明顯的藝術特色是從細處著筆,善于描摹。
總體觀之,溫庭筠不僅是“花間鼻祖”,而且為整個詞學開了先聲,誠如劉學鍇先生所言,溫庭筠是“詞體蔚為大國的真正奠基者”,其詞氣象富麗、繁縟精美的外在形貌,情緒化的審美追求,以及意象和合、意境明暗交疊、結構層遞、音律復雜多變等內在技巧手段的綜合運用,提高了委婉曲折地表達情感的能力,體現出有別于詩的以艷為美、以悲為美、以婉為美的詞體特色,對詞學的發展,特別是婉約詞風的定型都起到了重要的啟發作用,可謂承前啟后,繼往開來。
參考文獻:
[1]錢 穆:《國史大綱》,第390頁,商務印書館,1994。
[2]李澤厚:《美的歷程》,第129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
[3]龔鵬程:《唐代思潮》,第213頁,商務印書館,2007。
[4]錢鐘書:《談藝錄》,第61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
[5]葉嘉瑩:《迦陵論詞叢稿》,第18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6]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5月第1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