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牡丹江師范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摘 要:澳大利亞是世界上著名的農牧生態旅游國家,通過對澳大利亞農牧生態旅游資源評價,分析其葡萄酒旅游、牧場莊園旅游等主要農業生態旅游產品,得出澳大利亞在政府職能、農業科技研發推廣、資源保護等方面發展農業生態旅游經驗,為我國農業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澳大利亞;農業生態旅游;葡萄酒旅游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6.007
農業旅游的概念最早來源于歐洲,是現代農業與現代旅游產業相融合的新業態旅游形式,其發展動力源于農村的生產力和生產技術的發展,經歷了萌芽期、發展期、成熟期三個發展階段,目前農業旅游已具相當規模[1]。農業旅游是利用農業景觀和農村空間吸引游客前來游覽農業景觀、休閑娛樂、體驗鄉村生活、品嘗農業產品以及購買農業產品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是現代農業與旅游業相融合的產物,也稱觀光農業、農業旅游、鄉村旅游等[2]。
1 澳大利亞農業生態旅游資源類型
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國土面積769萬 km2,人口稀少,除沿海一些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外,廣袤的內地基本都是小城鎮和鄉村。農業人口約90萬,占總人口的4.5%,農牧業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的新南威爾土、維多利亞、南澳、昆士蘭及西澳。全國牧地面積為43 860萬hm2,林地約10 600萬hm2,可耕地4 800萬hm2,灌溉地162萬hm2。
1.1 獨特的動植物旅游資源
澳大利亞擁有超過378 種哺乳類動物、828種鳥類、4 000 種魚類、300種蜥蜴、140種蛇類、2種鱷魚以及約50種海洋哺乳動物。其中超過80%的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蛙類為澳大利亞所獨有,尤其是袋類異獸類,如袋熊,袋鼠等為世界獨一無二,只吃桉樹樹葉的樹袋熊,卵生的哺乳動物鴨嘴獸,酷似鴕鳥的食火雞,此外,黑天鵝、塘鵝、鸚鵡、鸚哥等鳥類種類繁多。同時,澳大利亞還是植物的王國,植物有12 000種以上。豐富獨特的動植物資源為發展生態旅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 發達的畜牧業旅游資源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畜牧業最發達的國家,擁有全球為數不多的優質牧場,羊毛出口占世界貿易量的63.6%。以畜產品為主的農產品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額的43%,是一個典型的“草地畜牧業王國”。該國的版圖很像一只大綿羊,故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為減少人為因素對于環境的擾動,牧場管理和生產完全實現機械化,例如在悉尼大學附屬農場,只需2名工作人員利用現代設備可以為300頭奶牛擠奶。所以,高度發達的畜牧業加上天然的田園風光使農業生態旅游得天獨厚。澳大利亞著名天堂農莊便是典型代表。據澳大利亞旅游局統計,牧場旅游在所有的旅游收入中大約占35%。
1.3 較高知名度的葡萄酒旅游資源
1788年,澳大利亞開始種植葡萄,到1810年開始進行萄酒釀造和銷售。2008年,澳大利亞成為世界第六大葡萄酒生產國和第四大葡萄酒出口國,葡萄酒產量達125 714百萬L,出口量為71 417百萬L[3]。世界一流的葡萄酒產區巴羅莎谷位于南澳大利亞,共有40個葡萄種植園,歐洲移民于1842年開始在此定居,所以充滿魅力的舊世界風情在這里依然保留著;巴羅莎谷擁有150處葡萄園和超過70個酒窖;亞拉河谷有40家葡萄酒莊;獵人谷是澳大利亞最古老的葡萄酒釀制區,以出產賽來雄和設拉子而享譽天下;天鵝谷位于寧靜的天鵝河畔,柏斯的北面,是西澳州最古老的葡萄酒產區。2009年,有66萬國際游客到澳大利亞參加葡萄酒旅游,有410萬國內萄酒旅游游客,創匯達48.9億澳元。
2 澳大利亞主要農業生態旅游產品
2.1 葡萄酒旅游
澳大利亞大部分葡萄酒莊園將葡萄資源優勢與旅游活動有機結合,通過對葡萄酒廠及葡萄酒產地的游覽、參觀以及訪問,以體驗其獨特的葡萄酒相關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景觀及文化活動[4]。2004年澳大利亞共有1 798 家釀酒廠,其中78%涉及旅游業務,每年有數百萬游客到澳大利亞遠離城市的偏遠酒莊,欣賞美麗幽靜田園風光;參觀各種葡萄酒生產工藝流程;參與各種葡萄酒活動,例如自己采摘葡萄,并在葡萄酒專家的指導下親自釀造葡萄酒;學習葡萄酒及品酒知識等各種富有體驗、休閑、科技、文化內涵的葡萄酒旅游。
2.2 農場、莊園休閑旅游
澳大利亞有風格不同、大小不等,既具有歐洲大陸的古老傳統,又有鮮明特色的現代農場。在農場內有羊和牛、馬、鴯鹋和花卉、苗圃等各種動植物資源。游客在農場里進行各種體驗活動,如:采摘水果蔬菜、喂養動物、剪羊毛,學著擠牛奶、制作果醬、甩羊鞭,用農場的牛肉吃燒烤等。通過一系列參與性強的活動,游客可以親身感受到澳洲農莊的獨特之處。游客還可以在大的農場里乘坐經改裝過的拖拉機或干草車去牧場的田野中旅行,欣賞綠色的草原、湖面、遼闊的田野,呼吸新鮮的空氣,令人心曠神怡。
2.3 特色主題旅游:“內陸趕牛大行動”
游客戴上牛仔帽,穿好靴子,可以一連5 d像真正的牛仔那樣生活在人煙稀少的內陸地區。沿著200多年前拓荒者前行的沙漠古道,從南澳州的烏德納達塔到馬里400 km的路途,將經過布滿碎石的平原、隆起的沙丘、古老的丘陵、冒泡的泉水、神秘的咸水湖、干枯的河床和歷史遺跡,幫助驅趕幾百頭牲畜,夜宿帳篷,體驗那個時代的英雄主義情懷和剽悍粗獷的生活方式。澳大利亞人崇尚自然,他們認為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離不開自然,應該和自然和諧共處。澳大利亞人非常重視對子女在這方面的教育。人們參加“趕牛大行動”這樣的農業旅游,也是試圖做到“不忘本”。
2.4 專項的旅游活動
澳大利亞皇家農展會是澳大利亞的一項獨特且傳統的大型國家級農業展覽會,將特產、游樂、特技、娛樂、傳統結合在一起。時間為每年四月上旬開始,為期2周。目前,澳大利亞農展會每年都在奧林匹克公園內進行,整個展會包括傳統娛樂項目、購物項目以及現代娛樂表演等。傳統娛樂項目主要結合澳大利亞的農牧技術進行表演,比較有特色的有剪羊毛競賽、擠牛奶、各種動物比賽等;傳統展覽銷售主要以澳大利亞特色農作物為主,既有土特產還有土著藝術展;除傳統的一些項目外,現在展覽還有各種大型的游樂設備進行各種娛樂活動,讓活動更加富有內涵。
3 澳大利亞農業生態旅游發展經驗及啟示
3.1 充分發揮農業與旅游業的產業融合效應
農業旅游發展不是簡單的農業開發加旅游開發,農業旅游的很多項目都涉及創意農業的范疇,其在普通的農業生產之中體現了旅游的特性,其在傳統的農業開發和旅游開發之上又加入了其獨特的創新性,澳大利亞的葡萄旅游就是加入了葡萄農業的創意[5]。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生態旅游開發必須以產業融合理論為指導,注重農業與旅游的產業融合效應,從而提升我國農業旅游的市場競爭力,充分發揮農業、旅游的雙重效益。
3.2 政府主導,科學規劃,整體開發
澳大利亞各級政府都非常注重對農業旅游的投入發展,重視葡萄酒旅游科學規劃、進行整體開發。早在1997年,聯邦政府國家旅游辦公室就對澳大利亞葡萄酒釀造商聯合會(WFA)提供了7萬澳元的專項資助,制定并實施“澳大利亞葡萄酒旅游業發展戰略(NWTS)”[6]。我國政府要在農業生態旅游發展中處于主導地位,科學規劃農業生態旅游發展戰略,明確開發重點以及空間布局,建立相關法律,出臺優惠政策,提供資金支持、完善交通、現代信息技術等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水平。促進鄉村旅游業的功能體系的優化,提升產業整體價值水平[7]。
3.3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綜合作用
在澳大利亞,各種農業協會十分普及,既有按行業組建的,也有按地域組建的,并且農業協會與其他行業協會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交叉,最終形成了多行業縱橫交錯的網絡式的協會體系。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發展只是依靠農民自身單打獨斗,在市場經濟中處于非常弱勢的地位。發展農業生態旅游,我國必須要組建相應的農業旅游行業協會,為農業生態旅游組織提供相關技術推廣、共享信息、教育培訓等服務支撐,并且加強了農業旅游主管部門與經營者之間的交流合作。
3.4 加大對農業科研投入與經營者的培訓
澳大利亞農牧業之所以發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非常重視農業的科研投入以及科技推廣。每個州和大學都建設有關農業方面的科研機構以及推廣示范中心,其中50%的經費主要由州政府承擔,26%的經費來自聯邦政府,高等院校自身投入14%經費,還有部分來自商業企業投入;澳大利亞的農業教育十分普及,針對不同的對象分為高等農業教育、中等農業教育以及農業職業培訓三大類,除此之外,政府還通過市場機制,根據農業發展的特定需要,對農民開展多種形式和內容的專題培訓。
3.5 注重生態多樣性的保護與開發,堅持實現可持續發展
澳大利亞農業旅游業的發展雖然十分迅速,但是對農業和旅游資源的保護卻絲毫沒有懈怠,在各方面都沒有因為要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就肆意地破壞農業環境和旅游資源。發展現代農業旅游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和破壞文化遺產為條件,必須注重以生態多樣性保護為目的,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一方面,對于旅游資源要進行科學的開發,充分利用農業資源的獨特屬性,用以吸引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另一方面,開發旅游資源的時候對農業資源要進行良好的保護,對生態環境和農業資源要進行有意識、有計劃的保護,更為重要的是在進行農業旅游的時候對自然環境一定要有特殊的保護,將農業旅游對當地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使得生態環境與旅游環境達到一定的協調[8]。其次,要注重生態旅游的文化和教育的研究和傳播[9],同時加強村風民風改造,引導和教育村民發揚熱情、淳樸、好客的傳統美德[10]。休閑農業要可持續發展,除了堅持走生態路線外,還要多從他人經驗中汲取精華,多創造條件,學習先進經驗和理念,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11]。
參考文獻:
[1] 林源源.國外農業旅游的運行經驗及啟示[J].農業經濟問題,2009(12):101-103.
[2] 瞿兆賽,曹林奎.世界旅游農業發展概況及其對中國的借鑒作用[J].中國農學通報,2006 (5):468-472.
[3] 李甲貴,賈金榮.澳大利亞葡萄酒產業發展政策與啟示[J].農業經濟問題, 2010(6): 106-109.
[4] Winemakers' Federation of Australia.Australian wine industry fact sheet: Wine industry at a glace—1998[M].Adelaide: Winemaker' Federation of Australia, 1998.
[5] 車曉軍,張勝男,張邁.葡萄酒創意體驗研究[J].旅游論壇,2013(1):81-86.
[6] 翟雨芹.國外工業旅游規劃研究——以澳大利亞葡萄酒旅游規劃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3(8):66-67.
[7] 單福彬.廊坊市鄉村旅游業品牌體系建設的路徑與模式[J].天津農業科學, 2012,18(4):62-64.
[8] 王潔佳,陳巍.國外農業旅游及發展實例分析[J].世界農業,2001(5):99-101.
[9] 張曼玉,梁峙,竇杰,等.生態旅游發展進程分析及展望[J].天津農業科學,2014,20(1):61-63.
[10] 李湛,虞冰,李亞光.禾子澗旅游生態村綜合開發規劃探討[J].華北農學報,2004,19(S1):121-127.
[11] 張禮浩,伍冠鎖,閆美玲,等.南京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路徑探析[J].天津農業科學,2013,19(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