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強
企業報是新聞媒體大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宣傳陣地的重要媒介,對內起到了交流信息、鼓舞士氣、凝聚人心、激濁揚清的作用,對外承擔著宣傳企業形象、反映企業改革發展成果、提升企業知名度的作用。
企業報記者采寫新聞,既有局限性,也有優越性。局限性在于受企業性質限制,新聞報道要圍繞企業中心工作,稿件選材受到限制;優越性在于記者對企業情況熟、人員熟,能夠迅速及時掌握新聞線索,采訪也會得到較好配合。
企業報記者憑借優勢,從事新聞采寫相對容易些,重要的是面對同一個企業寫了幾十年,如何讓新聞常寫常新,這是企業報記者面臨的難題。所謂常寫常新就是能及時發現讀者感興趣的新聞,新聞作品有新意,能吸引讀者,感染讀者,做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花不同”。
一、要經常深入一線車間班組
受企業性質所決定,企業報記者采寫新聞范圍僅局限于企業內部,采訪報道領域相對窄小,加上企業新聞規律性較強,十幾年采寫同一行業新聞,容易滿足于唱好“四季歌”,造成工作熱情和創新意識消退,工作作風漂浮,不能經常深入基層。
每個新聞作品,都飽含著新聞工作者艱辛的創作過程,只有新聞工作者有足夠的熱情和激情,新聞作品才能鮮活,報道才有活力。只有熱愛新聞工作,才能不失時機去捕捉新聞線索,不辭辛苦挖掘采訪,不拘一格創作新聞作品。很難想象,一個沒有熱情和激情的人,會創作出有新意的新聞作品。所以,企業報記者要愛崗敬業,要有犧牲和奉獻精神,要經常深入到基層車間班組,這是新聞作品常寫常新的前提和基礎。
企業報發展至今,同樣受全媒體時代沖擊,新聞來源渠道增多,表達形式多樣,獲取新聞信息更加便捷。其實,全媒體時代更需要“走轉改”,更需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新聞,也只有這樣,才能挖掘更好、更有價值的新聞。
企業在生產實踐中產生新聞,一些鮮活、生動、感人的新聞事件就發生在工作職場,發生在職工身邊,作為企業報記者,就應該勤跑基層,常到一線,深入到現場,挖掘職工身邊的新聞,獲取一手資料,掌握新聞發生的細節,新聞作品一定能生動鮮活。
記者到生產一線采訪,切忌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有很多當事人對身邊的新聞習以為常,只有記者帶著責任,帶著感情深入一線,來到職工身邊,與職工交朋友,才能發現有價值的新聞。沈陽鐵道報在這方面有過一些成功的經驗,他們規定了新聞采編人員深入一線采寫稿件數量,采用記者跟班寫實、包保班組、當一天工班長等多種形式,采寫了大量來自生產一線的好新聞,深受讀者好評。
二、要努力成為行業里的行家里手
我國新聞戰線的前輩黃遠生說過,新聞記者應該有“四能”,即:“腦能想、腿能走、耳能聽、手能寫”。所謂“能”,就是指要有超出常人的能力。這“四能”用在企業報記者身上一點也不為過,對于企業報記者來說,這四能原則所包含的內容應該更豐富,更專業,更具體。
一個企業內部單位眾多,工種復雜,這就要求企業報記者對各單位的專業都要懂一些,只有在職業領域更專業,才能發現別人不能發現的新聞,做新聞才能游刃有余。報道新聞事件,一般弄清新聞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誰和誰等基本要素就可以了,但是,對企業報記者來說,僅僅了解這些是不夠的,需要就新聞發生后將會產生的影響、發生的原因等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從而給讀者提供盡可能詳細的信息服務和資訊服務。企業報記者不一定成為行業的專家,但一定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要熟悉和了解本行業的專業技術,懂得足夠的專業知識,成為行業的行家里手。企業報記者在抓新聞的同時,要增強給讀者提供服務資訊的意識,因為企業報面對的讀者大部分是企業內部職工,新聞報道的目的,不僅是告訴讀者發生了什么,還要告訴讀者新聞發生的原因,汲取哪些教訓,學習哪些經驗,歸納總結工作中值得借鑒的做法等等。如果記者采寫新聞拋開了讀者,所做的新聞對讀者沒有任何的服務作用,那企業報的服務性就無從體現。所以,企業報記者應以提供給讀者服務性新聞為落腳點,增強為讀者和企業服務的意識,從更深、更廣、更全面的角度選題做新聞。
企業報記者還要注重通訊員隊伍的培養,要維護好與通訊員的關系,隨時與他們保持最為緊密的聯系,保證在第一時間得到新聞線索。要廣交朋友,拓寬信息渠道。特別是對于跨地區的大型企業,覆蓋面廣,基層單位多,沒有通訊員提供新聞線索,幾乎是寸步難行。建立一支良好的通訊員隊伍,經常和通訊員交流,互通有無,還能學到很多專業知識,首先成為企業內部各專業的行家里手,之后才能成為優秀的企業報工作者。
三、要勤于思考多寫深度報道
由于企業管理機構、生產模式、人員組成等相對比較穩定,表面上看,企業新聞并不像社會新聞那樣繁雜,有時會出現新聞干巴、枯燥,引不起讀者興趣的現象,實則不然,筆者認為,淺而無味、缺乏深度才是新聞干巴的真正原因。企業新聞要有可讀性,首先要在深度上下功夫,深度報道能夠客觀報道全貌,深刻解讀因果,深層揭示本質,準確判斷發展,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因此,深度報道會越來越受到讀者的重視和歡迎。
深度報道首先要求記者要深入采訪,要找準企業員工最關注的熱點問題,從問題切入,深度剖析。其次,要通過信息的采掘和組合,引導讀者從已知認識未知,致力于追求報道的含金量。再次,就是要用好背景材料,剖析新聞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增強新聞的穿透力。同時,要提出針對性意見和獨到的見解,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能發人深省,使人茅塞頓開。
企業新聞的深度報道需要從宏觀上、從全局的角度去審視新聞事件發展的動態,因為絕大多數讀者都是企業員工,他們受各自工作、生活環境的影響,往往只從一個視角去觀察問題,難免存在認識上的偏差。作為企業報記者不應局限在表面信息的傳遞,而應該以更廣、更高的角度,對微觀事實進行宏觀的審視,以深度報道的形式,為讀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服務,引導讀者從全局的高度和角度看問題、想問題,發揮新聞輿論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然,采寫深度報道還要處理好“深”與“新”的關系。深度報道雖然題材大、內涵深,但只要選擇好時機和新聞由頭,就能將“深”與“新”有機地統一起來。深度報道以新鮮感吸引讀者,接下來的深度報道要讓讀者饒有興味地看下來。
總之,企業報記者只要堅持多深入基層,多學專業知識,多視角看問題,多寫深度報道,是能夠做到常寫常新的。■
(作者單位:沈陽鐵道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