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佳
一、廣播輿論監督有效實施的條件
現階段,社會中存在的許多難點以及大部分的熱點問題都可以通過廣播輿論監督機制來解決,這種做法在處理一些社會矛盾中十分關鍵。所以,廣播輿論監督的實施需要一定的條件作為支撐,才能順利地進行下去,具體主要有以下三點,即正確的導向、依法進行和堅持建設性監督。
1.堅持正確的導向
在廣播媒體進行輿論監督工作的過程中,最終目標就是為廣大老百姓解決困難,同時也為政府服務。廣播這種媒體首先要根據眼下的前沿問題,進行跟蹤報道,客觀地敘述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旨在溝通問題促使職能部門積極解決問題,堅決杜絕在解決難題的同時夸大事實,增加記者主觀因素和感受,改變事實的真相使溝通的問題脫離事實按照自己的意愿發展,從而帶來負面影響。
2.堅持監督依法進行
所謂監督依法進行,就是要在實際的新聞報道中,都要以事實為依據,嚴格按照法律所規定的條款進行。媒體中記者掌握了事件的第一手采訪資料,在此時應該準確地記錄事實過程,不能妄加揣測,不越過媒體職責,不利用自己言論誤導廣大民眾的判斷,僅僅做好揭露工作即可。
3.堅持建設性監督
從本質上而言,廣播輿論監督與其他輿論監督方式一樣,都具有促進問題解決的功能,在這樣一個促進的過程中,經歷了問題的揭露提醒、問題的公開化以及問題的輿論性議題設置,從一開始就將問題提供給相關職能部門著手解決,同時將問題的解決過程實施透明化,讓更多人去監督和審查,此外還將匯集廣大民眾的優秀思想和辦法,共同提高問題解決的速率。以貼近民生的新聞報道為例,廣播輿論監督的議題可以選擇深入到社區、街道等等,將得到的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廣播傳送給大家,提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利用群眾的力量解決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問題。
二、影響廣播輿論監督進展的因素分析
1.認識上的缺陷
政府職能部門在廣播輿論監督體系中時常會扮演被監督者的身份,此時的政府職能部門在認識上十分缺乏,不能正確地看待輿論監督的本質,并且將輿論監督置于維護穩定對立方的位置,這對于廣播輿論監督來說極為不利。政府職能部門面對廣播媒體的采訪和監督,“踢皮球”成為了主要方式,有時還會拒絕監督,嚴重阻礙了輿論監督的實質性進展,不利于問題、難題的公開化和解決的透明化。
2.新媒體與自媒體的沖擊
現如今,新媒體以及自媒體的快速發展,為廣播媒體輿論監督帶來的不僅僅是挑戰還有很大的沖擊,眾多媒體傳播軟件的使用,人們開始走向網絡化傳播,不管是新聞、生活時事等都將以更快的傳播速度傳遞給大家,新媒體與自媒體逐漸成為輿論監督主體系。
3.地域人情的約束
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社會人情,對于部分地方廣播媒體來說,“打招呼”、“說人情”等經常會影響到實際輿論監督工作的進行。很多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花費了大量氣力,但是由于地域人情的限制,輿論監督力度大大減低,同時也不利于廣播媒體在廣大民眾中形象的樹立。
三、促進廣播輿論監督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1.建立快速反應機制
在廣播輿論監督工作中,要想保證其輿論監督的發展,就必須要搶占輿論監督的領導地位,即占據輿論監督的制高點,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廣播媒體做到其他新媒體對信息感知的靈敏性,快速反應和跟進,引導輿論監督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改變被動接受的狀態。
2.加強與新媒體的合作
各新媒體與廣播媒體,都有著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因此廣播媒體的輿論監督可以與新媒體進行合作,加強聯合監督能力。例如廣播媒體可以結合多種先進的新媒體技術,對現有的資源和環境因素進行整合,更加全面地展示出信息傳播的真實內容。此外,廣播媒體還可以與相關網絡進行合作,如開設官方微博、微信平臺等等,加強與人民群眾的互動,積極對民眾的觀點、意見和疑問進行解答。
3.提高跨地域聯動能力
廣播輿論監督采用以媒體的權威優勢進行影響力范圍的擴大,利用所有可以有效利用的資源和平臺,形成強大的輿論監督體系,從而深層次提高跨地域聯動能力。例如不同地域發生的社會熱點問題,可以通過多地廣播媒體的輿論進行聯合監督,增加投訴受理的時間和次數。
4.建立完善的輿論監督機制
完善的廣播輿論監督機制,應該包括引導、糾錯和反饋三方面的內容,輿論監督重在判斷,首先要進行用人制度的整頓,其次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節目審查程序,把好監督質量關,最后要建立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對于輿論監督工作中出現的不良事件給予制約和懲治,對于想事干事成事之人以及謀事有貢獻的人員和機構也要做好激勵嘉獎工作。■
(作者單位:錦州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