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玲
鄭大五附院急診科EICU,河南鄭州 450052
ICU 患者多病情較重,由于本身生理狀況、機械通氣腸內營養及抗生素使用等原因,胃腸功能極易紊亂,導致腹瀉。由于長期的排泄物直接刺激,ICU 腹瀉患者肛周皮炎發生率較高[1]。集束化護理是一種新的護理理念,提倡多種單個有利于元素共同作用,在臨床上有了較為廣泛的應用[2]。該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采用集束化護理用于防治ICU 腹瀉患者肛周皮炎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ICU 中92 例腹瀉患者進行研究。入選患者每日排便次數≥4 次。按隨機數表法,隨機分為試驗組47 例,對照組45例,試驗組中男27 例,女20 例;年齡12~88 歲,平均年齡為(72.3±12.7)歲;每日排便次數4~18 次,平均排便次數(8.2±3.4)次,致病原因:Ⅱ型呼衰竭10 例,胰腺炎4 例,膿毒血癥8 例,腦梗死6 例,腦出血6 例,復合傷4 例,消化道出血5 例,藥物中毒2 例,嚴重中暑2 例;對照組中男26 例,女19 例;年齡13~89 歲,平均年齡為(72.5±11.8)歲;每日排便次數4~18 次,平均排便次數(8.5±3.7)次;致病原因:Ⅱ型呼衰竭9 例,胰腺炎3 例,膿毒血癥7 例,腦梗死7 例,腦出血6 例,復合傷5 例,消化道出血5例,藥物中毒1 例,嚴重中暑2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每日排便次數、致病原因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具體包括:在患者每次排便后清洗肛門區及會陰區皮膚,后局部涂抹鞣酸軟膏,對于排水樣便患者進行肛門引流。試驗組采用集束化護理,具體包括:①積極治療腹瀉。根據患者最近的腸內營養種類,應用抗生素種類及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及臥床時間等因素,對腹瀉原因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積極與醫生進行溝通,對患者腸內營養種類、單位時間腸內營養量、總量及濃度等進行調節;應用藥物進行調節腸道菌群,必要時應用止瀉藥,給予部分腸外營養;合理控制抗生素應用時間及種類,適當進行調換;②根據患者肛周皮膚情況,盡早的采取肛周皮膚保護措施。針對肛周皮膚狀況較好的患者,在其每次排便后用濕紙巾清潔或清洗肛門區及會陰區皮膚,并應用創口保護膜或賽膚潤;在肛門處固定一件式造口袋,用于收集糞便,在固定時及拆除造口袋時,對黏膠的處理應小心輕柔,避免損失皮膚;針對肛周已經發生皮炎且存在創面的患者,同樣在其每次排便后用濕紙巾清潔或清洗肛門區及會陰區皮膚,局部涂抹潰瘍粉后噴灑無刺激作用的保護膜,同時在肛周固定一件式造口袋[3]。
對兩組患者周皮炎發生情況、愈合時間及肛周皮炎嚴重程度分級進行比較分析。肛周皮炎嚴重程度分級:Ⅰ級:肛門周圍皮膚出現局部的丘疹及潮紅;Ⅱ級:肛門周圍皮膚出現局部的滲液或紅腫;Ⅲ級:肛門周圍皮膚出現局部的滲液、紅腫及糜爛潰瘍。
選擇SPSS 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來表示,均數的比較采用t 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當P<0.05 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不同護理方法后,試驗組發生肛周皮炎4 例,肛周皮炎的發生率為8.5%,對照組發生肛周皮炎15 例,肛周皮炎的發生率為33.3%,試驗組肛周皮炎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χ2=8.6441,P=0.0033);試驗組愈合時間為(4.5±2.1)d顯著少于對照組(1.5±0.8)d,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t=2.7549,P=0.0135)。
經不同護理方法后,試驗組發生肛周皮炎的嚴重程度分級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發生肛周皮炎嚴重程度分級對比
ICU 收治的多為病情危重的患者,由于多種原因,患者多會發生腹瀉。一般導致腹瀉的原因可分為以下方面:①患者本身原因:ICU 患者多年齡大,本身營養狀況差,如患低蛋白,器官功能多有不全,耐受性差,長期在ICU 中臥床治療,勢必會導致患者胃腸紊亂,發生腹瀉,而且不易恢復持續時間長;②腸內營養相關原因:ICU 患者由于腸外營養途徑限制或為迅速糾正營養狀況促進患者恢復等原因多數需要進行腸內營養,假如出現單位時間腸內營養量過多、輸注溫度過低、總量過大、濃度過高及微生物污染時,均極易導致患者發生腹瀉;③ICU 相關用藥及操作原因:在ICU 中為了防治患者感染,多需應用抗生素,如應用時間過長及抗生素種類不合適,患者也易發生腹瀉;對于一些肺部通氣換氣障礙的患者,需行機械通氣操作,易出現胃腸脹氣及其他刺激胃腸道的情況,從而誘發腹瀉[4-5]。腹瀉時,排泄物含水量較高,長期刺激肛門周圍局部皮膚,加之由于患者本身生理原因及原發疾病導致肛周皮膚薄、彈性差及血供障礙,對于外界刺激耐受性及回復能力差,肛周皮炎的發生率較高,所以防治ICU 腹瀉患者肛周皮炎應是原發病治療如病因治療、合理應用腸內營養及抗生素等與肛周皮膚護理相結合的綜合和性醫療措施[6]。
在本次試驗中,我們對試驗組患者采取了集束化護理,也取得了與楊艷等類似的結果[7-8],其中在兩組肛周皮炎發生情況及肛周皮炎嚴重程度分級的比較中,試驗組均有較明顯的優勢,其肛周皮炎發生率僅為8.5%。在患者剛發生腹瀉時,該組就采用了該護理模式,在護理過程中,試驗組同樣對患者便后進行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同時在肛門處固定一件式造口袋,用于收集糞便,并應用創口保護無刺激作用的保護膜。其中創口保護膜有防摩擦、防水及隔離便液刺激的作用,同時對于已經發生潰瘍的皮膚有保護作用利于其恢復;而賽膚潤能夠改善肛周皮膚血供情況,提高皮膚抗摩擦能力及對便液的刺激耐受能力;潰瘍粉及無刺激作用的保護膜,能夠隔離刺激及促進創面恢復。這些措施有效的避免了排泄物對肛周皮膚的浸漬,同時極大程度的改善了肛周皮膚狀態,縮短愈合時間。除此外試驗組對腹瀉原因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積極與醫生進行溝通,對患者腸內營養種類、單位時間腸內營養量、總量、濃度及抗生素的應用進行進行調節,從而消除腹瀉原因,治愈腹瀉,從根本上杜絕了肛周皮炎的發生[8]。以上的治療措施均是針對病因及疾病發展過程的關鍵環節采取的,有效性均經臨床證實,但是試驗中的這種捆綁式的實施方法還有待商榷,如何優化集束化各個措施構成仍需研究。
因而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用于防治ICU 腹瀉患者肛周皮炎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胡美云,李玉.ICU 患者腹瀉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4):238-239.
[2]單君,朱健華,顧艷葒,等.集束化護理理念及其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0):889-891.
[3]張彩玲.ICU 腹瀉患者肛周皮膚損傷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5):336-337.
[4]王健葉,劉蓉,王曉紅,等.影響ICU 患者腸內營養性腹瀉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22):91-92.
[5]陸文妍,楊柳枝,黎偉燕,等.ICU 患者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原因分析[J].現代醫院,2011,11(7):96-97.
[6]李愛萍,朱小蘭.ICU 患者腹瀉發生原因及護理措施[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4):191-193.
[7]楊艷.兩種護理方法對預防ICU 患者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所致肛周皮膚損傷的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7):233.
[8]王輝,韓芳,屠越興,等.ICU 患者發生腹瀉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372-373,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