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偉
遼寧省鐵嶺市中心醫院影像科,遼寧鐵嶺 112000
當前,臨床應用相比較廣泛的檢測病情的方法即是多層螺旋CT 掃描,可以構建出人體內部較為完整的計算機三維模體[1]。最新的調查結果表明,進行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檢查的患者人數每年達到了1300 萬,其中80%~85%[2]的確診率是根據多層螺旋CT造影成像的。也有研究認為,使用64 排螺旋CT 掃描技術檢查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準確率高,簡便安全,效果確切[3]。探析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最佳檢查方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進行64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術,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入選該科室疑似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220 例,其中男性120 例,女性100 例,年齡28~75 歲,平均年齡(57.5±1.3)歲。其中趾端明顯缺血發黑者20 例足背動脈減弱30 例,下肢疼痛者40 例。所有患者進行64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術檢查,行CTA 檢查后1~2 周內行數字減影成像(DSA)檢查。
施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以及64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術對所有患者進行檢查,其中掃描范圍為腎動脈水平至足尖。應用非離子型增強對比劑(碘海醇360 mg/mL),經肘正中靜脈采用雙筒高壓注射器注射,流速4 mL/s。掃描參數:管球旋轉時間0.5 s,螺距0.969:1,探測器寬度20 mm,管電流250~300 mA,管電壓120~140 kV;在腎門動脈腹主動脈內密度達到250 HU 時進行觸動掃描,掃描時長約為0.5 min,然后把重建薄層圖像傳入到圖像后處理工作站,進行最大密度投影法(MP)、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積重建(VR)等后處理技術進行血管重建,所有患者CTA 檢查后1~2 周后進行數字減影成像(DSA)檢查;評估64 排螺旋CT血管成像檢查的診斷準確率及檢查情況。
島荷蘭飛利浦Brilliance 64 層螺旋CT 掃描機,GELOGIQ7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線陣探頭,頻率7.5~10 MHz。
參照以下評估標準: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程度分為閉塞、重度狹窄(75%~99%)、中度狹窄(50%~74%)、輕度狹窄(<50%)4 個等級,如某個節段出現多處狹窄,根據狹窄度最重的級別比較[4]。
所有數據都采用SPSS17.0 軟件系統進行分析,而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用百分率表示。
DSA 檢查發現狹窄或閉塞血管220 段,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發現狹窄或閉塞血管162 段(73.6%),CTA 發現狹窄或閉塞的血管共有216 段(98.2%),這里,29 段為輕度狹窄,40 段為中度狹窄,35 段為重度狹窄,112 段為閉塞。CTA 檢查與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CTA 檢查血管病變分布腘動脈69 段(31.9%),股動脈61 段(28.2%),髂動脈33 段(15.3%),小腿動脈28 段(13.0%),腹主動脈25 段(11.6%),見表2。

表1 DSA 與CTA 檢查結果準確性的評估比較

表2 CTA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的血管病變分布
CT 平掃顯示下肢動脈各節段不同程度鈣化,常見部位為髂內、外動脈分叉、腹主動脈下段;CT 增強掃描:冠狀位圖像顯示的是弧形充盈缺損、管腔環形,低密度斑塊、局限性管壁高密度;此外,重建圖像則顯示為血管管壁輪廓不規整,和不規則性向動脈腔內凸出的偏心性充盈缺損或附著管壁的鈣化以及斑塊,合并多節段、程度不同、不規則多發的狹窄及閉塞,并偶見局部血管壁呈動脈囊袋狀突出或瘤樣擴張;而當動脈完全閉塞時,閉塞動脈周圍會形成代償側支血管,見圖1、圖2。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PAD)是由于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而造成的,通過引起下肢動脈狹窄、閉塞,從而導致肢體慢性缺血[5-6]。各種損傷因素,如高血壓、血栓形成、血流動力學改變、免疫復合物、細菌病毒、激素及化學物質刺激、低氧血癥及糖尿病等,均能導致內皮細胞損傷。內皮細胞損傷后分泌多種趨化因子和生長因子,會刺激平滑肌細胞(SMC)向內膜遷移、增殖、分泌細胞外基質及吞噬脂質進而形成SMC 源性泡沫細胞,最后形成了動脈硬化斑塊[7]。另外,還有脂質浸潤學說、血流動力學學說、遺傳學說等。下肢病變血管呈不規則性廣泛多節段狹窄或閉塞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特征,確診遠端及近端血管改變有助于臨床治療[8]。影像學檢查可評估遠端血液循環狀況,評估病變血管的狹窄程度、長度、部位等,評估疾病嚴重程度。
該研究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中應用64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術檢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用于下肢動脈硬化癥的篩查,臨床用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檢查金標準為DSA 檢查,而DSA 檢查存在一些局限性:①不適用于兒童、體弱、高齡患者,極易漏診輕度粥樣硬化斑塊[9];②DSA 檢查后可出現下肢缺血癥狀加重、遠端血管栓塞、局部血腫等并發癥情況;③手術操作時間過長,增加了檢查者與被檢者受射線輻射的高危風險性;④受投照體位的影響,無法從任意角度觀察病變,無法準確反映動脈內偏心性斑塊;⑤僅能顯示管腔投影,無法明確顯示管腔周圍組織器官及血管壁結構。該研究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中應用64 排CTA 檢查,結果顯示:DSA 檢查發現狹窄或閉塞血管220 段,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發現狹窄或閉塞血管162 段(73.6%),CTA 發現狹窄或閉塞的血管共有216 段(98.2%),這里,29 段為輕度狹窄,40 段為中度狹窄,35 段為重度狹窄,112 段為閉塞。CTA 檢查與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TA 檢查血管病變分布腘動脈69 段(31.9%),股動脈61 段(28.2%),髂動脈33 段(15.3%),小腿動脈28 段(13.0%),腹主動脈25 段(11.6%),與趙恒宇等[10]的研究結果大體一致,說明64 排CTA 檢查可準確判定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閉塞后側支循環情況、病變血管范圍、部位,從血流動力學角度檢查血管,具有分辨密度高、無創等優越性,以多種后處理技術、各向同性圖像、高空間分辨率、大范圍掃描等特點,可顯示閉塞遠端動脈及側支循環、評估斑塊性質,顯示管壁粥樣硬化斑塊形狀。綜上所述,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進行64 排螺旋CT 檢查血管成像技術檢查可切實應用,是一種準確、安全、簡捷的檢查方式,值得臨床推廣。

圖1 右髂內動脈輕度狹窄

圖2 左髂內動脈中度狹窄
[1]管強,段紅永,梁寧,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及并發癥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4,29(3):134-135.
[2]段紅永,管強,梁寧,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腔內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13):179-182.
[3]賴振輝,李晚君,王昕冉,等.MSCTA 在評價脈復生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臨床療效的應用價值[J].中國CT 和MRI 雜志,2012,10(3):197-201.
[4]殷曉麗,暢智慧,王秋實,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腔內治療的療效分析及2年內的隨訪觀察[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3,24(4):114-115.
[5]Kido K,Ito H,Makita K.Ultrasound-guided peripheral nerve block for high -risk patients with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lower limb surgery--a report of nine cases[J].Masui,2012 ,61(10):1117-1120.
[6]劉浩,顧建平,王麗萍,等.多層螺旋CT 血管造影在診斷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CT 和MRI 雜志,2012,10(5):134-135.
[7]胡世兵,許可揚,傅曉明,等.CTA 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研究,2012,25(12):179-182.
[8]暢智慧,劉兆玉,鄭加賀,等.CT 血管成像診斷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Meta 分析[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0,44(8):197-201.
[9]徐銳,劉曉紅,王瑞敏,等.64 排螺旋CTA 對糖尿病足下肢動脈病變的評估價值[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0,4(9):114-115.
[10]趙恒宇,關小英,孫健男.64-MSCT 血管成像在糖尿病并發下肢動脈閉塞癥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9):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