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瑜
摘 要:不管是古代的簡易信號通信還是現代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通信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對戰爭形態的發展變化和戰爭勝負的影響都是至關重要的。本文主要介紹通信技術對戰爭形態發展的影響,初步探究通信技術在聯合作戰樣式的形成與發展中起到的作用,窺探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樣式發展的特點和趨勢,分析我國建設信息化軍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通信技術;通信網絡;協同作戰;一體化聯合作戰
通信技術發展經歷了簡易信號通信、模擬通信、數字通信三個階段,而作戰樣式也從協同作戰、聯合作戰發展為一體化聯合作戰,縱觀通信技術發展史與戰爭史,每一次通信技術重大突破都對新的作戰樣式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1 簡易信號通信與協同作戰
古代戰爭中運用于軍事的通信技術主要是簡易信號通信,簡易信號通信是指通信人員使用簡易信號通信工具、就便器材和簡單方法,按規定的信號或記號傳遞信息達成的通信。通常用以傳遞簡短命令、報告情況,以及識別敵我、指示目標、協同動作等[1]。中國古代的軍情預警主要利用烽火傳警,戰略指揮主要依靠郵驛傳信、陰符陰書和飛鴿傳信,戰術指揮主要使用旌旗、金鼓、軍號、燈火等。
簡易信號通信比較落后,容易受地理條件和天氣影響,傳遞效率差,因此古代的戰爭形態也有著明顯的特征:一是作戰節奏緩慢,二是作戰部署主要依靠經驗,三是作戰指揮以預指揮為主,,四是前線指揮員有較大的獨立決斷權??梢?,預先制定預案、以計劃為中心是古代戰爭作戰樣式的最大特點,而古代戰爭大部分作戰樣式是協同作戰。
2 模擬通信與聯合作戰
在近代戰爭中發揮作用比較大的通信方式是模擬通信,模擬通信是一種利用模擬信號傳遞信息的通信方式,可傳輸話音、數據、圖像等[3]。
有線無線通信技術在軍事上的運用,首次真正將參戰諸軍兵種通過較高程度的信息交流和組織指揮聯合為了一個整體,催生了聯合作戰樣式。快捷的模擬通信使同時投入戰場的兵力規模更大、兵種更多,使作戰指揮更加集中統一,友鄰間協同配合更加主動,催生了聯合作戰樣式。
3 數字通信與一體化聯合作戰
數字通信就是利用數字信號傳遞信息的通信方式[4],以其抗干擾能力強,便于存儲、處理和交換等特點,已經成為現代通信網絡中最主要的通信技術基礎,廣泛應用于現代通信網。現代數字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戰場感知和組織指揮變得異常迅速,慢節奏的作戰指揮已經完全不能適應快節奏的作戰進程,通過指揮通信網絡,指揮員可以實時了解戰場態勢,下達指揮命令,甚至戰場最末端的作戰人員也可以通過指揮通信系統共享整個戰場態勢,并實時上傳戰場情報,并按上級命令即時執行作戰行動。
傳統意義上的聯合作戰是工業時代或機械化戰爭時代的基本作戰形式,是以單一軍種(往往是陸軍)為主體、以火力為關鍵、以平臺為中心的聯合作戰,而一體化聯合作戰作為信息化戰爭時代的基本作戰形式[5],是諸軍兵種并重,以信息為關鍵、以網絡為中心的聯合作戰,在一體化聯合作戰中,諸軍兵種聯合的深度和廣度都遠遠超過傳統意義上的聯合作戰。
4 我軍如何在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中掌握主動權的幾點思考
恩格斯說,“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于軍事目的并且已經用于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盵6]
4.1 大力發展“智能戰場”
要適應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把握信息化戰爭的主動權,軍隊和國防建設要充分發展云計算技術和物聯網技術,主動運用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開發武器平臺和指揮系統的智能技術,賦予武器和指揮系統以智慧,構建一個人和武器高度一體化的“智能戰場”,將戰場通過通信網絡聯合為一個整體,形成體系作戰能力。
4.2 大力研發光通信在戰場的應用
在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中,信息流決定物質流和指揮流,順暢的信息流能確保作戰指揮的順暢,光通信存在通信速率快、信息載量大、安全的特點,國防通信在維護傳統通信基礎建設的同時應進一步探索建立完善的“智能光網”,為高效運行信息流提供穩定安全的平臺。國防科研要大力開發光通信技術,研制新一代光信息指揮系統,充分發揮“智能光網”對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的“倍增器”作用[7]。
4.3 加強一體化聯合作戰人才隊伍培養
早在上世紀末,各國就已經開始致力于打造一支信息化部隊,一大批熟練掌握信息化武器的作戰員、聯合作戰指揮員、信息化作戰技術保障員從院校和培訓機構輸送到軍隊中。我軍要想避免在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中不處于被動挨打的困境,在人才隊伍培養上就不能落后,“人是戰爭的主體”,在信息化戰爭中這仍舊是真理。我軍人才建設要從指揮員、作戰員和技術保障員三支隊伍上下功夫,從作戰理論、武器操作技能、技術保障三個層面上培養人才,真正建立一支在未來的一體化聯合作戰中能打勝仗的信息化軍隊。
[參考文獻]
[1]《中國解放軍軍語》第240頁.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2011.12.
[2]魏天柱.《從烽火到電訊—中國軍事通信史話》.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6.
[3]《中國解放軍軍語》第241頁.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2011.12.
[4]《中國解放軍軍語》第241頁.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2011.12.
[5]崔亞峰.《一體化聯合作戰理論研究》第2頁.解放軍出版社出版.2005.11.
[6]恩格斯.《反杜林論:暴力論(續)》(1876年9月-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第1卷,17頁,北京,戰士出版社.1981.
[7]王明杰.《“智能光網”聯合戰場如何奪取制信息權》.解放軍報.2010年11月16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