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 石蕊 趙宇杰 梁曄
摘 要:本文對EDA技術和傳統電子設計的設計方法和流程進行比較研究,依據以上兩種設計方法,設計了十二進制加法計數器電路,通過實例得出EDA技術在電路設計過程中具有設計周期短、電路系統硬件構成靈活和修改簡單方便等優勢。
關鍵詞:EDA;電子設計
1 引言
傳統的設計方法多采用自底向上的設計方法,自頂向下的的設計方法是一種低效、低可靠性、費時費力且成本高昂的設計手段。隨著微電子技術發展,借助于DEA設計工具,可以自動地實現從高層次到低層次的轉換,使自頂向下的設計過程得以實現。
2 傳統設計方法設計十二進制加法計數器
2.1 設計框圖
在本設計中,十二進制同步加法計數器用四個CP下降沿觸發的JK觸發器實現,其中有相應的跳變,即跳過了1011 1100 1110 1111四個狀態,這在狀態轉換圖1中可以清晰地顯示出來。
選擇四個時鐘脈沖下降沿觸發的JK觸發器,因要使用同步電路,所以時鐘方程應該為 。
2.2 求狀態方程
由所示狀態圖可直接根據電路次態 的卡諾圖得到相應的狀態方程。
2.3 求驅動方程
用狀態方程與特性方程做比較,可得對應驅動方程。
2.4 畫邏輯電路圖
根據所選用的觸發器,便可以畫出由四個JK觸發器構成的簡易邏輯電路圖,如圖2。
3 EDA電路設計十二進加法制計數器
十二進制加法計數器的工作原理是指當時鐘信號clk的上升沿到來時,且復位信號clr低電平有效時,就把計數器的狀態清0。在clr復位信號無效(即此時高電平有效)的前提下,當clk的上升沿到來時,如果計數器原態是11,計數器回到0態,否則計數器的狀態將加1。通過VHDL語言編寫源程序,并對程序在Quartus II6.0進行仿真得到圖3所示結果。
從上面所舉的例子可以得到以下的結論:若以傳統的方法來設計,需要用一塊萬能板將芯片固定,在布線的時候用線將各個引腳連起來。如果出現錯誤,還得將原來的設計拆掉再次焊接測試,再檢查,如此反反復復的進行,這樣就增長了設計的時間周期。這樣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也耗費了大量的勞動力。
若以QuartusII軟件設計,完成設計描述后用VHDL來編寫代碼十二進制計數器的代碼,通過編譯器進行排錯編譯。若出現錯誤,只須在計算機上檢查代碼是否有誤,或邏輯關系是否正確。可以很容易地對它進行修改,來適應不同規模的應用。并且這些設計只是在電腦上進行,如果調試時出現錯誤,只需要在電腦上進行改動。這樣就可以避免在板上進行測試不對又拆而造成器件損壞的浪費。采用EDA軟件的優點是其與工藝的無關性。這使得工程師在功能設計、邏輯驗證階段,可以不必過多考慮門級邏輯實現的具體細節,只需要利用系統設計時對芯片的要求,施加不同的約束條件,即可設計出實際電路。
4 結束語
通過設計十二進制加法計數器可以看出EDA與傳統電子設計相比較具有以下優點:先進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流程;設計輸入方式改進;電路系統硬件構成更加靈活;設計可重復利用;EDA技術使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成為可能;縮短了設計周期。
[參考文獻]
[1]潘松,黃繼業.EDA技術實用教程.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2]盧杰,賴毅.VHDL與數字電路設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