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磊
摘 要:體育作為培養學生具備良好身體素質的一個重要學科,在培養人才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并逐漸在教育行業中受到更多的關注。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中“重智輕體”觀念的影響,體育教育缺乏創新性,出現了學生體育興趣較低的情況,這對體育教學效果及教育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文章主要研究了這一背景條件下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具體原則與路徑方法。
關鍵詞:學生;體育;興趣培養;原則;路徑
隨著知識經濟的深入發展,人們的競爭意識也逐漸加強,其生活質量的高低開始更多的取決與個人的能力。面對新世紀教育發展的未來趨勢與當前人才需求現狀,傳統的體育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體育教育需求,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取得了新的發展,從片面的生物學評價逐漸轉變為完整體育評價,從應試教育逐漸轉變為素質教育,而學生的體育興趣在這種轉變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1 學生體育興趣培養原則
1.1 外在培養與內在培養雙管齊下
外在培養指的是以學生體育成績、教師的表揚、技能考核等外在因素對學生學習體育形成的一種推動力,而內在培養指的是通過激發學生主動進行體育鍛煉,并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的一種內在推動力,相比較而言,內在培養更能從內心深處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使其通過體育活動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愉悅和自豪。但是,只有在外在培養與內在培養相互結合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的保證學生接受教師的教育,并主動的參加到體育活動當中,并對體育活動保持持久的興趣。
1.2 集體培養結合個體培養
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形式包括了集體與個人兩種,這就決定了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也同樣包含集體與個人兩種。在很多體育競賽中,基本上都是以集體的形式進行的。學生在集體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與個人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是存在差異的,在集體活動中,學生會受到集體的影響和約束,其行為要與集體的意志和行為規范相一致。通過這種集體培養,有助于激發學生凝聚力,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同時,每位學生都有其不同的身體素質及特長,教師還應當針對不同學生的能力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個體培養。集體培養集合個體培養才能充分挖掘學生體育潛能,激發學生體育興趣。
2 學生體育興趣培養的路徑
2.1 選擇合適的教學教材
針對與學生不同的能力需求及身體條件,教師在選擇教材時,要盡量符合大多數學生的要求,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健康需要。在充分考慮學生體能上存在的不同的基礎上,結合每位學生不同的生理特點,滿足學生心理上情感的宣泄,使學生產生一種體育學習的成功感。教材的選擇要在保障學生掌握基本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體育活動豐富其課余生活,為學生提供發揮其體育潛能的機會。同時,還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讓學生所學技能能夠愉悅自身的同時,為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
2.2 合理調整課堂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安排是教師能夠有效把握課堂時間,激發學生體育興趣的關鍵。針對于當前高校學生體育運動情況,筆者針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調整,提出了三點意見:一是適當的增加學生普遍喜愛的的羽毛球、網球、乒乓球及健美操、武術等運動項目的課時安排,學生課余時間參加這些體育項目的機會較多,對這些運動的興趣也比較強烈,如果適當增加這些體育項目課時數,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還能夠更好的讓學生通過課余時間自覺練習;二是適當減少復雜的、安全系數較低的,諸如跳高、標槍、鉛球等體育項目課時數,這些體育項目不僅對場地、器材要求較高,也不利于學生安全,對學生體育技能與興趣的培養作用不是十分明顯;三是簡化田徑教學,田徑是進行其他多項運動的基礎,而其作用并不表現在復雜的運動技術,而是在田徑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速度、耐力等,而這些素質只需通過跑、跳練習就可以實現,也是提升學生體育基礎能力,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重要運動項目。
2.3 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
大學生已經十分清楚自己對各種體育運動的認識和興趣,此時,教師的任務就是安排更多的時間讓他們去發揮自己的特長,去參加自己感興趣的體育活動,讓他們通過自身體育運動的實踐,去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意義,從而讓他們對體育運動產生持久的興趣,并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
2.4 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競賽,培養學生進取精神
體育競賽是展示體育能力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體育教學中,無論是對各種體育知識及健康原理的比賽,還是各種運動會,都離不開競爭。競爭的真正意義并不是最后的結果,而應當是在比賽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團結進取的精神與合作意識。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競賽,可以讓學生受到體育競爭氣氛的感染,增強其進取心,以便于他們能夠更加自覺、主動、刻苦地參加體育鍛煉,并收獲訓練中寶貴的精神因素,培養他們持久的體育興趣。
2.5 正確對待學生的表現欲
不同學生由于性別、年齡、性格等方面差異,對待體育運動中的成功與失敗會表現出不同態度與情緒。男生偏重于明顯外露、毫無顧忌,而女生則偏重于平穩、有分寸,學生的這種態度將直接影響其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當敏銳的洞察不同學生對不同體育運動項目的反應,正確對待學生的表現欲,引導學生對其喜愛的體育項目樹立高度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切忌損害他們參加體育運動的熱情。
[參考文獻]
[1]錢俊偉,郝光安.青少年體育興趣培養的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4-04.
[2]李雪蘋.北京市大學生體育興趣調查研究——以中國地質大學為例[D].首都體育學院.2014-05.
[3]陳力.對學生體育興趣培養與體育參與相互關系的探討[J].博擊(武術科學).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