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記
不能縱容“清水衙門”成腐敗重災區
文/李 記
一筆扶貧款從市到縣被侵吞40% 從縣到鄉又被克扣40% 一張小農機具秧盤的國家補貼2毛5分 農技站就克扣1毛8分 站長還要貪3分 一個售價數百元的骨灰盒 民政干部也要拿15元回扣……扶貧辦、農技推廣站、民政局……近年來腐敗現象正向一些人心中的“清水衙門”蔓延 有些部門甚至成了腐敗“重災區”。
看似“邊角碎料” 但積少成多 這種腐敗行為侵害的是民生政策的“紅利”和基層群眾的利益 危害不可小視。一些地方的“清水衙門”成腐敗重災區 并不是單純的腐敗問題。用專家的話說 因為“許多民生資金是救濟款、救命錢 這些腐敗行為傷害的是最底層的百姓 嚴重侵蝕了國家政策和政府的公信力”。所以“清水衙門”看似不大的“小腐敗” 亦有嚴肅審慎對待的必要。
“再小的權力 只要監管和制衡機制不到位 干部都可能成為碩鼠?!贝搜苑翘???此啤坝退辈欢嗟牟块T腐敗案件高發 提示相關部門監督不能留死角 今后必須有針對性地完善相關審批、驗收、審計等監管制度 著眼于從源頭預防和治理腐敗。而延伸起來就是 和被熱議的“小官大貪”現象一樣 “清水衙門”成腐敗重災區的事實告訴我們 針對所有領域和層面的權力監督制約 絕不能以大小、輕重、緩急區別對待。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 任何形式針對權力監督和制約的松懈與漠視 都會換來出乎預料的報復性貪腐反彈。包括村官在內 動輒涉案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小官大貪” 我們見到過很多次。而簡單分析這些案件便能發現 正是因為監管的慣性缺失 正是因為監督的常態缺位 才導致這些“芝麻大”的小官不斷膨脹為“碩大無朋”的巨貪。
與之同理 與土地、礦產等領域單個項目動輒數千萬乃至上億元的金額相比一些“清水衙門”經手的都是小項目、小資金 平日受到的關注和監督少 部門審批成了“一支筆”“一言堂” 滋生出腐敗行為乃至窩案也就不足為奇。
但以“反腐大計”計 不管是“小官大貪”還是“清水衙門”成腐敗重災區“不足為奇”絕不能一直存在。以此而言 在“打老虎”“拍蒼蠅”的同時 相關方面亦應有關注“清水衙門”腐敗等“捉蚊子”的具體行動。
如果針對所有層面和領域的權力監督制約 均做到了一視同仁、不留死角“小官”哪有機會成為“大貪” “清水衙門”又何以成腐敗重災區
book=45,ebook=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