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東風
讀子女寫給焦裕祿的信
文/秦東風
焦裕祿同志逝世多年后 他的子女寫了一封信 從中我們可以讀出焦裕祿作為父親對子女的特殊的“愛”。
信中寫道 “您去世后 我們過了一個又一個沒有鞭炮、沒有歡笑的春節。我們最怕過春節、也最怕清明節。那幾年每年的除夕夜 母親都是流著淚包一整夜的餃子。大年初一給我們下完餃子后 她卻不吃不喝地躺上一整天。我們心里清楚 母親是在想念您啊 每到清明節 母親手把著我們的小手給您掃墓 她有幾次哭得昏倒在您的墓前 不得不讓人攙著她回家 那情景讓每一個人都心痛” “您的六個孩子 如今最小的也人到中年了。過了不惑之年的我們 同樣也是食人間煙火的普通人。像其他人一樣 我們也面臨著‘票子’‘房子’‘孩子’等種種生活中的難題。家中一樣有人下崗 有人待業。雖然也有人當上了‘七品’縣官 但大多數都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工作著。生活中的我們無論過得好與不好 我們都記住您的教誨 靠自己本事生活。我們姊妹6人都是共產黨員 我們都可以無愧地對您說 我們都是您的好兒女。”每讀至此 我想許多人同我一樣會情不自禁地流出熱淚 因為焦裕祿是個“難得的好人”。
按照有些人的觀念 焦裕祿的子女完全可以仰仗父親的關系“吃香喝辣” 然而事實卻是相反 他們個個都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自立于人世間 一點也沒“沾”上父親的光 這也許就是人們最佩服他們的地方。聯想社會上有的干部 職務帶“長” 全家沾光 子女上學、就業、配偶提拔、親屬工作等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們教育起別人 是景德鎮的瓷器——一套一套 輪到自己則是和尚打傘——無法無天。有些人不解 猜想如今單位思想政治工作失靈 是群眾難管的原因。謬也 實際是因為個別領導榜樣力量太差的緣故 其身不正 雖令不行。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焦裕祿離開我們已半個世紀了 他的精神一直感召著億萬國人。習近平2009年專門到蘭考 參觀了焦裕祿生活、工作過的地方 還與其親屬圍坐在一起 親切地詢問著他們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 習主席見到他們很高興、很親切就像見到自己家里人一樣。這就是黨和國家對焦裕祿精神的褒揚 是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好詮釋。近日再次捧讀焦裕祿子女給父親的這封信 我讀出了家長教育子女的真諦 讀出了焦裕祿對黨的事業的一片赤膽忠心 讀出了人們對改變黨風、民風、社會風氣的期盼 也悟出了“我是誰”“為了誰”“身后留什么”的深刻道理。
book=44,ebook=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