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宏偉
組織工作要把群眾路線貫穿始終
文/楊宏偉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組織部門只有更加自覺地貫徹好、執行好、落實好黨的群眾路線,才能使組織工作更具活力,更有作為,才能不斷提高組織工作科學化水平,讓黨和人民滿意放心。
干部是否選準用好了 干部現實表現是否得人心了 群眾最有評判權。因此站在群眾的立場識別、選準、用好干部給予群眾充分的知情權、話語權 是組織部門職責所在。一是要多方評價 給干部“畫準像”。作為干部的“娘家” 事前要堅持深入到基層單位 與班子成員、全體干部座談交流 與廣大群眾碰頭見面爭取從民聲口碑中了解干部的德才。要通過領導班子及領導干部綜合研判這一途徑 廣開言路 收集民意 為縣委選用干部提供科學依據。要運用“雙推”的辦法確定后備干部 黨委會研究決定人選 組織部門結合年度考核推薦情況印證黨委意見 真正讓群眾信賴擁護的干部進入組織視野。二是要教給方法 讓干部“會服務”。組織部門要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的作用 積極指導黨校、農業、科技等部門制訂培訓計劃 并將群眾觀點和群眾工作方法作為主線貫徹始終 努力使干部的崗位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真正達到“會服務”“能服務”。三是要科學考量 為干部“排準位”。要堅持多維度考量干部 實行科級領導干部實績記載制度 并結合綜合研判和年度考核 充分用好領導班子及領導干部民主測評數據 做到既注重實績 又突出群眾公認。同時 合理調整考核“指揮棒” 根據不同鄉鎮、不同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職責要求 設置各有側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標 既看“顯績” 又看“潛績” 還要考用結合 為干部定好位。
要按照“重心在基層、基層重服務”的思想 把抓基層、打基礎、強服務作為組織工作為群眾謀利益的基礎工程抓實抓好。一是要圍繞常態長效 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建好服務型的黨組織 是組織工作讓人民滿意的根本所在。要嚴格落實三級聯述聯評聯考責任制 抓好書記這個關鍵 建強服務隊伍 要推動服務向“神經末梢”延伸 完善鄉鎮便民服務中心職責 設立村級便民代辦點 健全基層服務體系 要通過在領導干部中開展包聯幫扶“窮親戚”、在窗口單位開展“群眾的事立即辦”、在鄉鎮干部中推行“為民服務連心卡”等主題實踐活動 進一步拓寬服務內容。二是要強化督促指導 力推后進轉化。從最薄弱的環節抓起 嚴格落實領導包聯、工作組駐村、月報告及銷號制度 齊心協力推進后進黨組織轉化升級。要緊緊抓住村“兩委”換屆的契機 采取摸底會診、業務培訓、責任審計、矛盾調處等舉措 把有理想信念和奉獻精神、有經濟頭腦和致富本領、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的“領頭雁”選出來。三是要選樹身邊典型 加強示范帶動。注重從身邊最貼近群眾的人群中挖掘樹立一批各個領域、不同行業的鮮活典型 將其作為生動教材 深學、細照、篤行 用身邊的典型教育身邊的人。
人才是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財富。組織部門要服務人才 關愛人才 發揮好人才的帶動效應。一方面 要優化環境 留住人才。完善領導干部聯系拔尖人才、人才工作項目化管理等工作機制 增強人才工作合力。建立拔尖人才定期療養體檢制度 積極協調財政、衛生部門免費為拔尖人才體檢 每年組織一次療養活動 建立拔尖人才健康檔案。另一方面要搭建平臺 施展才華。要按照“以用為本”的原則 為人才發揮作用創造條件。積極開展“科技幫扶”活動 要求每名拔尖人才根據農戶實際需求和自身特長 主動聯系一個種植戶 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 傳授科技知識 幫助解決難題。同時組織開展優秀科研成果賽評活動 動員每名人才培養一名業務骨干 完成一項科研課題 建設一處聯系點 舉辦一場技術講座 撰寫一篇調研報告 發揮人才的正能量。
一是要開門評部 打造“陽光組工”。建立部長約談機制 暢通黨員干部訴求表達渠道 及時了解掌握領導班子運行狀況和干部思想工作情況。要積極開展“開門納諫”活動 每季度召集基層干部代表、村干部代表及普通黨員代表召開征求意見座談會 充分吸納群眾的意見建議。要充分運用網絡“信訪監督”平臺積極與群眾交流互動 為其監督組工干部、評議組織工作提供便利。二是要拓寬渠道 提升服務能力。實行組工干部基層黨建工作網格化管理模式 建立工作網點 實行定向包聯 要求組工干部每月到村參加一次“兩委”班子會議 參與一次黨員學習 幫扶一名困難黨員或群眾 做到“包一點、連一線、交一友”。三是要錘煉黨性 爭做干部標桿。組織開展“五講五比五爭當”活動 重點開展“進組織部為什么、到組織部干什么、在組織部和人家比什么”以及“你準備好了嗎”等專題討論 不斷增強組工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堅持周學、季考、登臺講業務等舉措 提升組工干部業務水平 做好全縣干部的標桿。
(作者系富平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book=43,ebook=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