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城分局 劉倩倩
信訪化解是黨委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社會治理的重要途徑,是事關群眾利益和社會穩定的大事,也是各級領導最揪心、社會各界最關注、信訪群眾最期盼的事情。2019年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城分局認真貫徹下城區委區政府關于妥善處理信訪問題的指示要求,做好三個轉變,解決三個問題,用好三種方法,化解了一批歷史積案,為維護群眾利益、助推項目落地邁出了重要一步。
2019年之前,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城分局配合區信訪、建設、做地平臺等單位化解信訪積案,主要提供政策解釋及相關業務支持。為加快推進全區重大項目落地,為緊急項目清零清障,該分局積極靠前,主動擔當,變配合者為牽頭人,承接化解相關歷史積案,半年內化解丁某某(戶)、周某(戶)等5 個久拖未決的案件,用半年時間化解了積壓十多年的信訪案件,化解率為100%。
作為化解信訪的牽頭人,該分局擔當主體責任,堅持一線望聞問切,集思廣益對信訪積案癥結點進行“切脈”“開方”“拿藥”。分管領導和經辦人從幕后到臺前,專門到一線去,堅持到現場去,主動到信訪戶家中去做工作,查清原因,搞清訴求,明確底線,化解了大量的矛盾問題。
信訪工作的根本性問題是群眾觀念、群眾路線和群眾立場問題,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該分局堅持服務者立場,不推脫、不隱瞞、不搞對立、不上交矛盾,為信訪戶精準解釋政策,分析形勢,充分贏得了信訪戶的信任,為案件的化解打下了基礎。
近年來,一些群眾認為信訪渠道是最便捷、低成本的訴求、維權渠道,在實際工作中,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城分局多次接訪涉及司法訴訟的問題,向群眾告知司法維權途徑,但部分群眾表示不愿意走法律途徑,即便走法律途徑的同時也一定要進行上訪,甚至本級不受理就越級上訪。如下城區周某(戶),為拆遷安置問題已經信訪十年有余,區信訪部門、職能部門、街道均告知其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正當權益,該戶不愿意,認為“那是最后一招,也太麻煩,現在就是要信訪”。

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城分局黨組及調研員學習研究相關政策
不少上訪群眾普遍認為,找的官越大、層次越高,事情越好解決,目的在于把矛盾推向高層,擴大事態,以引起上層關注,通過“官大一級壓死人”來盡快解決訴求問題。往往越過區相關職能部門直接到市、省,甚至到北京,進行越級上訪。例如下城區李某某、沈某某(戶)等群眾,堅持要在上級部門遞交信訪材料,并表述“我們不是越級上訪,我們是同時上訪”,同時戚某某(戶)等存在纏鬧訪問題,其訴求均屬非法不合理訴求,經多番解釋后,仍不肯放棄,多次到分局進行纏鬧訪。
在積案化解過程中,該分局發現對那些纏訪、鬧訪者單靠說服教育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一味的遷就、退讓并不見得能對其有所感化,反而會助長他們無視法律規矩的氣焰,也會對其他信訪戶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在化解過程中,該分局堅持公開、公正、公平,按照統一合理標準,答復群眾訴求,化解信訪。
許多矛盾問題的解決某種程度上還需要集中化、多部門協同解決,不能出現“人人管信訪、最后一人都不管”的局面,必須強化上下聯動、部門協作機制,從而達到減少積案存量、遏制新增信訪案件的目的。針對拆遷安置領域的信訪問題,下城區成立信訪專班,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城分局、市土地儲備中心、不動產登記中心、律師團隊、動遷機構、屬地街道、社區等成立專班、形成合力。各部門分工合作化解各自專業領域的問題,例如下城分局負責政策解釋,資金保障,屬地街道、社區負責制定方案、思想交流,動遷部門、律師負責具體法制、后勤保障,各抓一塊,最后齊抓共管。
為更好地提高信訪工作效率,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城分局注重加強對干部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的培訓,切實提高接訪、化解水平。“只有吃透弄懂政策,面對上訪者才能有理有據、游刃有余,解決信訪問題才能尺度統一、合理合法。”尤其是面對纏訪、鬧訪人員,該分局干部熟悉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知識,才能旗幟鮮明、態度堅決地予以回復,不被上訪人員牽著鼻子走。同時因人施策,不同的信訪戶用不同的方法化解,注重利用周圍鄰居、信訪戶信任的人等對信訪戶施加影響,打破思想防線,明確規矩底線,形成突破口,成功實施化解。
應該說大多數群眾并非蠻橫不講理,只是他們的訴求無法得到合理解決才采用上訪此“下策”。但是也有部分群眾存在“鬧一鬧,多一票”的心理,試圖通過信訪或者長期信訪實現自己的不合理訴求。對此,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城分局原則明確,對合理訴求,予以支持,對不合理訴求、纏訪、鬧訪、非法訪進行打擊,確保一把尺子量到底,特別是在拆遷安置領域實現公平、公正,必要時,申請法院介入。
群眾的上訪很大程度同職能部門和干部處置問題的作風能力有密切關系,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相關責任領導敢于擔當負責,做到“不逃責、不避責”,從作風和態度上得到了信訪群眾的認可,從專業上取得了信訪群眾的信服,以公正、公開的方式方法,成功化解了下城區的一批歷史積案。